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是指在慢性肝病(先前诊断或未诊断)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因急性诱因(如感染、出血等)的作用,临床表现为黄疸和凝血障碍,4周内并发腹水和(或)肝性脑病。其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目前有关肝衰竭的研究很多,但是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特征及中西医治疗方面的报道罕见。本研究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139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因素,第二部分探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中药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12月-2010年9月期间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病例共139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2例乙型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患者纳入观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4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综合治疗。并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TBIL的高峰值及PTA的低峰值分别为474.09±191.51umol/L.(23.51±10.92)%,两者出现峰值的时间分别在发病后的第35.85±22.31、34.49±25.82天,TBIL从峰值下降到10倍正常值以内所需时间为25.18±18.36天,PTA从峰值上升至40%以上所需时间为20.48±20.91天;②发生率最高的3类并发症依次为腹水(87.10%)、电解质紊乱(86.30%)、自发性腹膜炎(76.30%),病死率最高的3类依次为肝肾综合征(91.30%)、上消化道出血(78.95%)、肝性脑病(69.23%)。③年龄、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等指标、并发症、有无肝硬化及入院第二周的MELD评分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有密切关系(P<0.05),而性别、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甲胎蛋白对其无明显影响(P>0.05)。④试验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凝血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促进黄疸消退上也有一定优势。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从发病到TBIL达高峰值及PTA达低峰值需要五周左右的时间,达到峰值后三周左右可恢复到相对安全的范围;年龄、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及并发症、有无肝硬化、入院第二周的MELD评分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中药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