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学者Ernst-August Gutt首次将语用学概念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将翻译看成一种交际行为,研究在交际过程中如何让意思不明确的信息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得以明确,如何让翻译这一交际活动取得成功。在他看来,翻译是一个双重明示一推理的交际过程,其中译者为了准确的传达交际意图起着两种不同的作用,而对翻译策略的选择的过程即是寻求理想关联的过程。本文正是运用这一理论对鲁迅的著名小说《阿Q正传》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重点分析各译本在处理特殊语言和文化现象时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及其背后动因,以此证明关联理论对研究翻译的可行性。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本论文首先介绍关联理论及相关的术语,论证关联理论对翻译理论和翻译策略的指导作用,然后通过对比来分析两个英译本在处理不同现象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及,在缜密论证的基础上归纳出关联理论对各个译本的合理性解释及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同时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作者对关联理论进一步发展的一点意见。基于丰富的语言材料,本文通过理论论证,案例分析,对比研究等方法对两个英译本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归纳,演绎,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并非最大关联(maximal relevance),最佳关联的核心是在翻译中尽可能使译语读者和源语读者在花费相似或相同的处理努力下获得相似甚至相同的语境效果。为此,译者可以不必局限于原文,而对其进行一定的改动来达到所需的交际效果,从而避免了诸如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等翻译策略孰好孰坏的争执。作者认为,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取决于译者对源语认知语境的正确解读,能达到最佳关联的翻译策略就是好策略,能使读者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的翻译都是合适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