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经营权二元化模式下的信托研究

来源 :甘肃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dada123sasa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国之兴衰,必牵于土地。土地是国家建立的根本,是人民生活的保证,从世纪初元到新时代,关于土地的各类纷争未能停歇。人类在管理土地的制度构建上苦思冥想,目的只有一个,即适应当前社会发展,为推动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初始阶段焕发出其无限的生机,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重要保障。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体系的结构性缺陷暴露出来,农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效益比值急剧下降,大量的农业人口转向二、三产业,农业人员流失严重,许多农村地区大量耕地被撂荒,这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桎梏。而要着眼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就须促进农地资源配置,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但经数据调查显示,我国规模农业的发展面临各种瓶颈,主要在数量、人员素质和技术手段,探究根本原因还在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多重制约和内在冲突。虽然我国于2018年《农村土地承包法》中成功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写入法律,但经网络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的弃耕农民缺乏流转土地的意识,而市场力量又难以寻得一定规模的土地发展农业生产。所以本文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根本指向,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二元化的经营模式,在此基础之上重点引入信托,希望以此为动力机器,扭转农村农业生产的衰颓形势。本文的论点是如何创新农村土地信托。论据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为当前我国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困境;二为在现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构建下的土地信托的发展现状;经充分举证论证得出结论,以二元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模式为基础设计的土地信托能够为盘活土地,发展现代规模农业提供支持。
其他文献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一直存在,特别是在工业时代,工业生产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影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隐藏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那么如何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也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环境污染存在的原因有具有多样性,无论是哪种原因致使环境污染的存续,最终都应由相应的责任人承担责任。首先本文对常州毒地案做了简单介绍,引出了案件的主
我国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探索,要追溯到2014年,此后四年间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终于在2018年收获成果,在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式纳入法律规定。2019年10月,“两高三部”颁布了《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同年次月最高检又颁布了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这几部法律的出现增补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尤其是在被追诉人在认罪认罚中自愿性保障的方面进行了针对性
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尤其是在近些年来,改革开放红利的不断释放,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得到平稳提高,同时也导致农村固体废弃物的种类、数量爆发式增长,“垃圾围村”、畜禽粪污肆意排放、农药包装随意扔弃、秸秆焚烧等环境污染现象频发。这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安全隐患,危及人民的生命健康。然而目前在我国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体系中普遍存在城市环
我国在外资准入审查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一向不足,由于在制度设计过程中缺少相关经验,我国外资准入审查制度无法高效且精确的对外资准入事项进行规定,不仅在维护国家安全上收效甚微,还造成了审查程序冗杂效率低下的苦果。如今伴随国际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我国国内经济的转型,外商对稳定投资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缺陷越来越难以被接受,因此我国的外资准入审查制度成为了急需进行改革的重点制度。通过对我国外商准入审查制度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都积极地参与到经济活动之中,希望通过自己的民事行为来获取利益,合同在这个过程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合同法最开始是着重解决直接损失问题,对于守约方的救济是使其能够恢复到如没有签订合同时的状态。但是随着经济日益发展,只对守约方的直接损失加以赔偿已经不足够弥补其损失,守约方更加希望遭受损害时,可得利益也能得到保护。我国合同法虽然有可得利益损失赔偿的规定,但是过于笼统,并不具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司法人员在具体的司法实践和审判过程中重要的行为准则,而认定案件具体事实需要以证据为依据。所以,证据的收集和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相关司法人员在对证据进行收集和认定时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证据进行收集。对证据合法性的要求,适用于任何一类刑事案件。目前而言,我国有权对刑事案件进行侦查(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在各个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劳动工伤纠纷案件逐年攀升,工伤认定是处理工伤纠纷的关键,对其中的概念进行合理合法的解释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各种行政解释、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案例对《工伤保险条例》中的一些容易在实践中运用不准确不合理的条文,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概念内涵解析。本文立足于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第9批行政诉讼指导性案例对此类工伤认定行政纠纷案件的指导意义
传统的作品一般是由作者独立创作的智力成果,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品可以实现大量复制,经济利益大幅提高,为了追求更多的作品经济收益,往往需要资金和人力更为充足的单位进行支持,因此更多的作者选择受雇于单位。作者与单位之间的这种关系,便催生出一种特殊的作品类型:基于作者与单位之间的劳动法律关系,作者负责在清晰工作范围内创造的智力成果,这种作品便是职务作品。世界两大法系在理论上对职务作品的认识有所区别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国内外都十分重视的恶性犯罪,如果不及时加以惩戒,会造成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严重破坏社会的平稳秩序。我国早期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危害未能投入足够的重视,早期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事实上现在也依旧在诸多问题上存在争议。在法律规范方面,我国1997年才第一次在《刑法》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初步的设立。为了便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界定,规定了行为特征、经济特征、组织特征和
紧急救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继续弘扬。我国《民法总则》第184条明确规定了“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紧急救助产生的纠纷来自于生活中,但法律条文规定在实践中的适用存在困难,实务过程中对于法条的某些要素,法律解释尚且不清晰。本文通过对法条的立法背景,立法初衷,相关法条的对比分析和系统分析,从案例中找寻问题,对比国内外的紧急救助立法及适用,探寻立法目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