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探析法律文体可译性——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英译为例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文体翻译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具有自身特性的、功能性和目的性很强的一个翻译种类。长期以来,国内翻译界对文体的研究大都限于文学体裁而涉及法律文体的研究相对较少,以至于在这方面的发展较为迟缓。加强对法律文体的研究不仅能丰富翻译理论,提高翻译质量,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时不能只做到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是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包括词汇、句法、篇章和文体四个方面的对等。它在翻译理论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可以通过该理论很好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虽然汉英两种语言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一些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也有很多相同之处。通过对法律文体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法律文体具有准确性、庄重性、简洁性、客观性等特征。根据这些法律文体特征,我们可以在汉译英的翻译过程中把两种语言的文体做到功能上的对等。同时为了使其在文体上达到一致可以采用一些翻译的策略,比如增词法、减词法、主动语态变被动等等,这些策略接下来会在具体的案例中加以分析,从而说明法律文体的可译性。  简而言之,通过定性分析和对比分析,本文在分析对比中英法律语言特点的基础之上,以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研究成果为指导,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中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法律文体的可译性以及证明在翻译文体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功能上的对等。
其他文献
本文梳理了晚清时期通事的译者形象并以比较文学形象学为基础探究了晚清译者形象形成的社会历史缘由。  论文首先交代了研究目的、研究问题以及论文框架,然后从译者的个案研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百科全书般地展示了中国古代诸如诗词、历史、医学、饮食、经济、风俗、衣饰及家居等众多文化分支。长久以来,《红楼梦》作为中国
本研究选择180名中国学生为实验受试,对英语时间状语从句中的第三人称代词指称理解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借鉴Flynn(1981,1988)、Lust(1981)、Lust&Wakayama et al.(1982)、Lust
哈帕·李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南方女作家。1960年,她凭借其唯一一部作品——《百舌鸟之死》成功挺进文坛。小说一经发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被称为一场“夏日
本文用德里达的幽灵理论去解读华裔美国文学的作品《骨》,小说反应的是三代在美国生活的华人的生活和内心感受,他们生活在两种文化的边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失落感,像幽灵一
本文基于构式语法,立足丰富语料,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历时对比了英汉“NA空间”表量复合形容词的句法,语义及二者之间的互动情况。研究发现:  第一,英语“NA空间”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