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与心理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急剧转型和教育竞争不断激化,青少年所应对的学业、家庭及人际关系等的压力和挑战与日俱增。同时,青少年面临自我同一性形成这一心理发展任务,其内心较敏感,自我意识较强烈,很注重他人评价,渴望获得认同感,从而常处于较高的应激状态中。客观环境转变与身心发育变化的冲突使其遭受着巨大的心理危机。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其知识和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与心理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急剧转型和教育竞争不断激化,青少年所应对的学业、家庭及人际关系等的压力和挑战与日俱增。同时,青少年面临自我同一性形成这一心理发展任务,其内心较敏感,自我意识较强烈,很注重他人评价,渴望获得认同感,从而常处于较高的应激状态中。客观环境转变与身心发育变化的冲突使其遭受着巨大的心理危机。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其知识和能力有限,一般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正确方法来适应新变化和解决各种问题,最易受社交焦虑侵害。而社交焦虑往往伴随抑郁、紧张和孤独感等消极情绪,进而导致青少年自杀率上升,这使得研究者们较为重视青少年的社交焦虑。社会支持是与社交焦虑相关的重要心理保护因素,但目前国内没有研究较系统地探讨青少年社会支持和社交焦虑的关系,已有相关研究主要围绕负性情绪变量展开。此外,引起这两者间关联的内在机制和作用原理有待进一步探究。因此,当前研究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面向最易产生社交焦虑的青少年群体,采用心理学界较受欢迎的中介模型,引入希望和勇气这两个积极心理品质来考察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主要目的是探讨青少年社会支持对社交焦虑的具体影响机制及希望和勇气在其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进而了解青少年社会支持这一人际资源如何通过个体内在保护因子减缓社交焦虑带来的消极影响。当前研究选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中学生希望特质量表》、《中国人勇气量表》和《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对902名初一至高三青少年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经一系列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研究所使用的《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中学生希望特质量表》、《中国人勇气量表》和《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信效度较高,适用于青少年的测量。(2)总体上,青少年社会支持水平中等偏上,其获得的客观社会支持较多,但其支持利用度不高;其社交焦虑尚不严重,最易在陌生情境下产生社会回避及苦恼;其整体希望水平较高,路径思维明显优于动力思维;其总体勇气水平较高,社会取向勇气发展好于个人取向勇气,其个人担当和社会坚毅品质最突出,而个人突破和社会担当品质需得到更多培养。(3)青少年社会支持在性别、生源地、留守经历、年级、父亲受教育水平、家庭类型和家庭经济条件上有显著差异。(4)青少年社交焦虑在性别、留守经历、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家庭经济条件上的差异显著。(5)性别、生源地、留守经历、父亲受教育水平和家庭经济条件对青少年希望的影响显著。(6)性别、留守经历、父亲受教育水平和家庭经济条件对青少年勇气有显著影响。(7)青少年社会支持、希望、个人取向勇气和社会取向勇气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而这些变量与社交焦虑显著负相关。(8)青少年社会支持、希望、个人取向勇气和社会取向勇气均能显著负向预测社交焦虑。(9)青少年希望和个人取向勇气分别在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间起单独的完全中介作用;社会取向勇气可在其中起单独的部分中介作用。“希望→个人取向勇气”,“社会取向勇气→个人取向勇气”,“希望→社会取向勇气→个人取向勇气”为两者间的三条链式中介路径,且最后一条路径的间接效应最强。总之,青少年社会支持可直接影响社交焦虑,还可通过希望和两种取向勇气的不同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社交焦虑。因此,青少年社会支持、希望和勇气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当前研究在内容和思路上有所创新。一方面,当前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研究视角,系统探讨了青少年社会支持、希望、两种取向勇气和社交焦虑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综合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逐层探讨了青少年社会支持对社交焦虑的具体作用机制。最后,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意义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的深入演进,新课改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改革项目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从根本上来讲,课程改革的动因在于社会环境的变化。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地快速更新,“全国一书”、“万人一面”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新课改的重点聚焦在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及评价等一系列教育教学质量考察的关键环节。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之上发现,课堂教学脱离目标甚至无目标的情况时有发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的新教育理念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初中阶段德育性质的关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治观念、国家意识、政治认同,增进学生国际理解及人生价值的实现,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激发兴趣、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核心素养的培育,是《道德与法治》
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被弱化、边缘化的现象严重。学校教育多着重在“智育”:学校过度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切向分数看齐。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难以得到劳动技能的锻炼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弱化。学校劳动教育的缺失,使得许多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需要一批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学校劳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界和思想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标志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进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九大)进而提出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树立宪法法律至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依法治国离不开法治人才,法治人才培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能更好帮助青少年筑牢法治意识根基。众所周知,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因此,十八届四中全会
当前,在信息时代和多元文化环境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流行文化以其娱乐通俗等文化特性能够在社会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逐渐浸润于当前高中生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之中。其中影视作品、流行歌曲、网络小说等带有文学艺术性的流行文化形式不仅广受学生欢迎,还蕴藏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为此,筛选与甄别优质的流行文化,将其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是顺应信息时代及文化环境发展的需要,也是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流行文化观的需要,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式,近几年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理论体系尚未健全,尤其是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的研究也才刚刚开始,缺少专门的评价体系去指导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鉴于此,本论文以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建构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重点。通过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分析造成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问题的相关因素,最后结合前人的
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促使社会各行各业对劳动者的要求由最初的技术型人才转变为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这也表明劳动者职业素养的高低日渐成为用人单位选聘与否的重要标准。中职学校为社会直接输入技术型人才,所培养的毕业生大部分将进入中国各个行业,因此中职生所具备的职业素养高低将影响社会人才的质量高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在2020年由教育部直接颁布,并将语文课程与中职生职业生涯发展综合起来,契合中职学校的职
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标志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为了适应产业的变化,国家提前部署了一系列发展规划,诸如“创新驱动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的发展布局需要人才助力,新工科建设正是基于国家的发展需要,为了适应产业变革和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成员,高职院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主动参与到新工科建
2016年二孩政策在中国全面实施,二孩家庭将会越来越多。已有研究表明二孩家庭可能面临同胞欺负问题。小学生同胞欺负是指儿童对其同胞实施的欺负行为。同胞关系质量和父母差别对待可能会影响小学生同胞欺负。父母差别对待指儿童受到的不同的父母情感和父母控制。同胞关系是同胞间形成的一种持久的“强制性的”人际关系。本研究以有同胞的3到6年级小学生为被试,以小学生同胞关系质量为中介变量,研究父母差别对待对小学生同胞
个体的情绪识别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在幼儿阶段,这种能力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部分。因此,探究影响幼儿情绪识别能力的相关机制是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内容之一。众所周知,面孔传递着许多重要的社会信号。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幼儿往往更善于利用面孔去获取信息并予以回应。尽管以往有许多国内外研究者在研究情绪识别时,大多都使用了情绪面孔作为研究材料,但这些研究者大多采用的均是静态的情绪面孔图片。他们的研究并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