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要求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由于盈余管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密切联系,使得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成为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主管部门以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关注重点,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对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改善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上市公司中,出于大股东利益和公司经理层自身利益的需要,盈余管理被广泛采用,成为一种特殊的会计行为,困扰着会计界。目前,过度盈余管理现象非常普遍,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案例不断见之于报端。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基本概念入手,归纳了盈余管理的类型,盈余管理与过度盈余管理的区别,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盈余管理的渊源,阐明了在特定经济环境与自身条件状况下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由于我国的经济环境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存在很大差别,我国证券市场的产生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阶段,因此,本文提出,我国证券市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作为证券市场基石的上市公司的绝大部分都是在国有企业基础上改制过来的,这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其次,在现阶段,注册会计师处在一个买方市场的外部环境下,注册会计师为了防止失去客户便有可能妥协于被审计单位而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误导会计使用者:第三,我国股票的发行与上市一直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表现在额度与规模的控制上,导致股票的发行与上市资格成为一项紧缺的资源,上市后保持上市资格和获得配股资格对于上市公司极为重要,但并非所有上市公司都能满足证监会有关的监管政策的要求,为此,许多公司不惜以会计造假的方式来提高盈余水平,以获得配股资格或者避免退市的惩罚,不完善的监管政策便可能诱发过度盈余管理现象的发生。综上所述,造成我国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陷、注册会计师监管弱化和不完善的监管政策。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识别过度盈余管理的原则和方法;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经济环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范政策,即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修改相关监管政策,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和加强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最后得出总结并就涉及到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