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inscription of the Representational Systems in Maxine Hong Kingston's Texts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anwu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的序言中写到:“20世纪美国文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家族史诗和种族冲突的作品大量涌现。”在20世纪后半期,美国社会已经开始呈现出思想价值和行为价值多元化的倾向,各种哲学思潮和文学批评理论相继涌现,并对各种文学流派呈现出一种包容的态势。在此背景下,华裔美国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在过去近三十年中,成为不可忽视的文本,为当代美国文化的多元化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中的独特经历,华裔作家对自己的族群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对历史进行了再叙述,并试图以此来认同中美双重文化,从而构建自我、打破西方文学中种族歧视的桎梏。在美国亚裔作家群体中,汤亭亭无疑是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她用生动的笔触表达了无数华裔美国人的心声,展现了华裔美国人共同的感受。但是,对于汤亭亭作品的评价,尤其是针对她对中国文学的挪用、改编以及对自传体文本形式的突破,在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目前对汤亭亭作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种族学、人类学和女性主义诸方面。深入解读汤亭亭的作品,可以发现,她的作品除了在表现人物、讲述故事等方面具有独特魅力之外,其中更蕴含着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这就需要对汤婷婷作品进行全面解读,从理论高度分析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基于传统研究领域的成果,从新的角度深入地挖掘其作品的社会及历史意义。  作为华裔作家的领军人物,汤亭亭在其作品中描写了华裔先辈和自己的经历;她的作品立足于个人的经历与命运,记述华裔历史。因此,本论文从国家叙事理论与媒介、历史、意识形态结合的角度,分析汤婷婷的文本。在对汤亭亭文本进行剖析时,采用了后殖民理论中国家叙事部分作为理论支持,结合电影与照片理论、口承叙事理论、符号学理论,以及剧场理论中与意识形态有关的部分,探讨其作品对华裔男性身份确立的意义。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  首先,简述了华裔美国文学和文学批评史,着重介绍了汤亭亭的个人经历、写作背景、主要成就以及国内外评论界对其文学作品的研究角度。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在对汤亭亭作品进行剖析时,需强调文化建构、历史因素以及族群特征对作品中主要人物身份构建的作用。相应地,本论文从几个具有决定性方面分析多种因素对小说人物身份构建的作用,进而推至对华裔族群身份的建立的作用。第一,本论文揭示了主流话语对华裔历史的遮蔽,分析了汤亭亭小说对华裔历史的去蔽作用;第二,通过分析文本中口承叙事技巧以及对口头传统的借鉴和运用,寻找和归纳其中的反抗叙事特性,揭示作者藉此为长期失语的华裔美国人赢得话语权的努力;第三,探讨汤亭亭文本中大量电影元素的应用,并深入分析电影媒体作为国家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异质文化的同化作用和对个人身份认定的压力;最后,深入研究汤亭亭文本中利用边缘化的剧场形式作为反抗主流叙事的手段,构建身份,最终达到个人和社团的平衡。上述观点在论文的后续章节中分别得到了具体的阐述。  第一章分析了《中国佬》中作者借助家族的照片和想象性的历史叙事对华裔族群身份的构建。照片是一种记录历史的载体。它常常与文本结合叙述事件。作为事件的存在和真实性的佐证,其双重编码的特征使信息传递有被歪曲的可能。汤亭亭借助影像媒体,以私人照片为根据,追寻祖辈的经历,折射族裔历史;以想象性的叙事展现华裔在美国历史上的遭遇。官方历史叙事利用照片的多种解释的可能,抹去了华裔对美国的贡献。作为历史见证的照片中华裔形象的缺失,说明了主流话语对华裔男性的去势作用。汤亭亭通过并行写作(shadow writing),揭露了主流话语对照片的操纵,以及白人主流媒体对华裔族群妖魔化的实质。这是汤亭亭以独特的叙事形式反抗主流话语的开始。  第二章分析了电影这一影音媒介对个体身份塑造的意义。本论文分析了主人公阿新在身份构建中面对的困惑,指出了困惑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一方面源于在主流电影(或主流价值观)中不断被强化的男性优越感,即对女性的占有和观赏的态度。这主要表现在阿新将女性看作弱势群体,时时流露出男权至上的思想。另一方面,作为少数族裔,阿新是被去势的一方,在白人女性面前,始终处于弱势的地位。这两方面相互作用,影响着阿新的身份构建。本章从小说中出现的几个电影形象出发,分析了电影在小说人物身份形成中的作用。阿新与唐娜交往和速配婚姻中的心理活动,生动地反映出华裔族群中普遍存在的对白人女性的崇拜情结。本文作者指出,由电影虚构出来的世界对阿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其模糊了现实和虚构世界的界线。小说揭示的影响,正是美国主流文化对少数族裔施压这一社会现实的反映。汤亭亭对电影作为传播主流文化工具的作用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利用写作这种方式与之对抗。因此,《孙行者》中主人公阿新对自我身份的追寻和认证过程,也是汤亭亭揭示和挑战主流话语作用方式的过程。  第三章分析了《中国佬》和《孙行者》中独特的叙事技巧,尤其是小说中对中国口头传统的借鉴和发扬。中国的口头传统具有口承叙事独有的参与性与活力。在汤亭亭的作品中口头传统成为对抗主流文化文字叙事的手段。本章引用了两部作品中的实例,分析了这种书写对华裔族群获取声音的意义。具体说来,在《中国佬》的十二个楔子故事中,容纳了六个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的经历。侵入式叙事者促进了文本与读者的互动。在《孙行者》中,大量的拟声词和视觉方言的运用,为作品融入了各种声音。上述艺术表现手法体现了中华口承表演艺术对作者的影响。对口承叙事传统的各种叙事方式的继承和发扬,使她的文本充满了“喧哗与骚动”,成为华裔社团打破沉默、赢得话语权的手段。这种借鉴反映了汤亭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与其重建联系的努力。  第四章分析了汤亭亭作品中戏剧对重建社团的作用以及作者“多元主义”思想的表达。社团是个人归属感所在,因而对个人身份建构至关重要。阿新以个人主义的嬉皮士开始,最终找到个人与社团价值平衡的表达形式。他热衷于社团戏剧并努力建造“西方梨园”,也是作者试图找到多种文化融合点的理想的体现。戏剧作为国家叙事的一种形式,不仅对社会中的个体施加影响,更因其身临其境的表演以及声形并茂的情境创造,成为主流话语有力的工具之一。剧场是迎合主流口味、灌输主流价值观的场所,也是少数族裔发挥创造力、展示自己、打破沉默的舞台。阿新借助该艺术形式,试验了多种反传统的戏剧形式。无论这种尝试成功与否,他的努力和探索都是个人身份建构和个体成长的重要环节。最终,阿新找到了“社团剧场”的形式,即他理想中的“西方梨园”。这种集体狂欢展示了多元文化的力量,也给个体充分的展示空间;参与者也象征性地达到了个体和社团价值的平衡。  总之,本论文采用后现代国家叙事理论,结合身份政治理论,研究了汤亭亭在华裔男性身份构建中,重塑男性形象方面所做的努力。在汤亭亭的作品中,将华裔先辈对美国的贡献写入历史,构建与主流话语的平行话语,反抗美国主流叙事中对华裔形象的歪曲。汤亭亭的文本以生动的书写,打破了美国主流文学中的华裔的刻板印象,丰富了华裔族群在世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本论文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汤亭亭的作品及华裔文学研究提出了较新观点,为今后此方面的深入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其他文献
3欧盟的LVD指令介绍LVD指令是指Low-VoltageDirective(73/23/EEC),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低电压电气设备指令。该指令是1973年生效的,但是,在当时作为一个老的“市场准入途径”,它不要求贴CE标志和出
一名合格、称职的企业法人代表,必须是政治素养高、大局观念强、工作作风硬、业务素质精的优秀企业管理者,因为企业是集多方面“资源功能”于一体协调发展的经济实体,无论是
期刊
用L6567作为驱动/控制器的小型荧光灯电子镇流器电路如图1所示.L6567是意法(ST)微电子公司新生产的14脚DIP封装的高压驱动器IC,不仅能为半桥中的高、低开关MOSFET(Q1、Q2)提
《晃来晃去的人》是索尔·贝娄的第一部小说,同他的其它几部较长的小说相比,评论界对这部小说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旨在从后殖民主义这个大的理论框架内探讨小说中所反映出的
期刊
虽然,就文学的语言形式而言,诗歌的语言形式被认为与其文学和艺术成就息息相关,因而一直以来极其引人注目,但与其相比,小说的语言形式远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另外,中国传统文化崇
针对飞行仿真转台伺服系统非线性和容易受干扰的特点,提出了带有干扰观测器的连续滑模控制方法,研究了在未知干扰下飞行仿真转台伺服系统的姿态跟踪问题。基于自适应控制技术
汽车在行驶中改变方向或倒车,需要将方向灯或尾灯开启、闪亮。若装上一个汽车换向音响器,在灯闪亮的同时还能发出音响信号,可以提醒驾驶员在开启方向灯后,不忘记恢复方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