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2006年开始在伊春进行国有林权试点改革。目前以伊春为试点的国有林权改革已完成了8万hm2林地的内部流转,实现了国有林权制度的一次重大突破,尤其是在解决职工生活困境、增加职工就业和林业投入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已进行了6年的国有林权改革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未来的发展走向不够明朗。在这样的背景下,系统科学地研究和评价国有林权改革绩效,不仅可以为伊春国有林权改革的未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而且也可以为更广泛意义的国有林权制度的完善提供重要的经验总结。本文以伊春国有林权改革为研究对象,运用产权经济理论、转型经济理论、公共资源治理理论、国有资源资产经营管理理论、效率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伊春国有林场(所)2003年-2010年经营数据及承包职工的经营数据为基础,通过效果与能力两个层次,总效率、分效应、持续性三个维度研究国有林权改革绩效,并提出国有林权改革绩效的改进措施。总效率和分效应是从整体维度和分维度的视角对国有林权改革现实效果的分析,持续性是对职工承包经营能力、制度建设能力、外部环境支持能力的分析及对国有林权改革未来绩效的预测。在国有林权改革总效率评价中,从生产效率的视角,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法(Malmquist),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国有林权改革的总效率进行评价,效率的比较集中在国有林权改革的试点林场(所)和非试点林场(所)之间,然后运用Tobit模型对国有林权改革效率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影响因素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国有林权改革提高了试点林场(所)的生产效率,但不是试点林场(所)效率改善的唯一途径,其生产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研究国有林权改革总效率后,从收益分配效应、森林资源保护效应、投入激励效应、社会稳定效应四个方面对具体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然后为进一步说明国有林权改革与各效应之间的关系,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分析了国有林权改革对这四种效应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有林权改革对多种经营收入的影响显著且持续;国有林权改革对职工人均年收入、就业率、造林面积、造林成活率在改革初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在国有林权改革的后续几年里,这种影响的显著性随时间的发展有减弱的趋势;国有林权改革对森林资源蓄积、总产值影响不显著。在对伊春国有林权改革现实绩效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国有林权改革绩效受林权制度设计与安排、经营主体行为、经营规模与结构、国有林区经济发展状况、国有林权制度建设状况、政府态度及相关配套政策等内外因素影响,采用百分制赋值法对国有林权改革的承包职工经营能力、制度建设能力、外部环境支持能力进行了评价。然后构建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对国有林权改革的未来绩效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承包职工经营能力有限,社会不能提供国有林权改革所需的建设良好的制度与环境。国有林权改革绩效有持续发展趋势,但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最后根据国有林权改革绩效分析的结果,基于总效率、分效应、持续性三方面提出了调整投入产出关系,寻求技术、规模等效率提高的途径;进行林权契约的进一步改良,明确改革目标间的转换关系,协调各主体利益,充分发挥承包职工营林、采运、林下经营等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热情;培育经营主体能力、促进联合、提高环境与制度支持能力的绩效改进路径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