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框架正在逐步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利率调控变得愈加重要。同时,我国外汇占款进行货币投放的渠道被大大弱化,央行的主动投放成为流动性的重要来源。这在提高央行货币政策主动权的同时,也对央行进行流动性管理、调控货币市场利率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央行设立SLF(常备借贷便利工具)应对银行意外的流动性冲击,接着提出探索SLF发挥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并对SLF加以常态化运用。进一步地,央行建立了逆回购的常态化操作机制满足日常的流动性需求。为了灵活高效地调控货币市场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和众多学者还提出了探索中国式的“利率走廊+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利率调控模式,先运用利率走廊机制将市场利率控制在一个小的范围内,然后配合逆回购精准调控到目标利率。当前,在补充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与维护短期货币市场利率方面,SLF与逆回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检验SLF与逆回购对货币市场利率的作用效果,明确二者各自的作用特征,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具有利于提高SLF与逆回购使用效率、改善利率调控模式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理论→实践→实证→结论与建议的思路展开,阐述了 SLF与逆回购调控货币市场利率的机理,梳理了我国SLF与逆回购的实践运用情况,分别建立两个VAR模型实证检验了 SLF与逆回购各自的“价”与“量”功能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效果。在得出SLF与逆回购“价”与“量”的效果特征之后,本文进一步思考了如何运用SLF与逆回购。最后提出政策建议。理论部分首先阐述了 SLF与逆回购影响货币市场利率的理论基础为流动性效应与预期效应,然后分别从“价”和“量”上解释了 SLF与逆回购影响货币市场利率的机理。实践部分先是筛选出当前我国具有代表性的货币市场利率DR007,然后结合DR007,从“价”(利率)与“量”(总操作量、净投放量)方面对SLF与逆回购的运用进行梳理,最后使用图形直观展示了 SLF与逆回购常态化实施后的作用效果。总体上,SLF与逆回购在常态化实施后,DR007大致在以SLF与逆回购利率为上下限的区间内运行,波动幅度相比之前大大下降。不过,2016年8月之后,在去杠杆稳汇率稳经济等政策目的转换下,DR007突破SLF利率与逆回购利率的现象增多,SLF与逆回购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可靠控制。为了检验SLF与逆回购各自的作用效果与明确二者“价”与“量”的作用特征,实证部分构建两个VAR模型,考察SLF与逆回购的调控效果。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以及方差分解分析,得出实证结果。从实证结果出发,本文进一步思考如何运用这两个工具。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三个:第一、SLF“价”的影响较强而“量”的影响较弱;第二、逆回购“价”的影响很强而“量”的影响很弱;第三、SLF与逆回购有多样的运用方式。本文认为,SLF数量的不可得与公布信息滞后限制了 SLF在“量”上发挥更多作用,央行预期管理不足可能限制了逆回购在“量”上发挥更多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两个政策建议:第一、提高SLF数量可得性与信息的透明度;第二、增强逆回购投放中的预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