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he Translation of Dawn Blossoms Plucked at Dus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lolgy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xsg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西译界,翻译的研究越来越偏向于借住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从另一门学科的角度审视翻译学,对翻译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翻译活动经历了语言学转向、文化转向后,又经历着一次新的变革--翻译的生态转向。2001年,胡庚申教授第一次提出生态翻译学的概念,把“翻译研究派”的跨学科研究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视角来研究翻译,是一项具有跨学科性质的交叉研究,它的理论基础是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   生态翻译学为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以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鲁迅《朝花夕拾》英译本Dawn Blossoms Plucked at Dusk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态学诠释,以检验生态翻译学对翻译过程的解释力度,并发现该理论研究存在的缺陷。同时,以期完善译界对《朝花夕拾》英译本的研究。   本文所选择的案例分析译本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的英译本。文中选取的是在中国当代翻译史上久负盛名的“黄金搭档”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Dawn Blossoms Plucked at Dusk。通过对“生态翻译学”、“翻译生态环境”、“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等概念的梳理和分析研究,确定了生态翻译学对《朝花夕拾》译本的解释的可能性。本文仔细对比原文和译文,从语言适应、非语言适应、翻译方法和风格的选择等角度,对译例进行分析,为理解译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文发现,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是两位译者积极适应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的产物,他们主要在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层面进行了选择性适应,并在翻译方法和风格两方面进行了适应性选择,他们的译本Dawn Blossoms Plucked at Dusk能为目标语读者所认可。由此说明,生态翻译学是有效的翻译研究方法,当然,这种研究方法本身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适应”和“选择”并非泾渭分明,两个部分之间存在许多重合部分。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生态翻译学。   本文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通过对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的英译本Dawn Blossoms Plucked at Dusk进行生态学诠释,论证了生态翻译学对翻译过程的解释力度。
其他文献
在徐建融的精神世界里,中国画晋唐宋元传统是其永恒的追求,而其核心,恰恰是传统儒家的君子之风,文质彬彬,美意延年。在高手林立、名家辈出的上海画坛,“长风堂主”徐建融无疑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诗、词、歌、赋代代相传,诗人辈出,世代相传。诗歌是语言最凝练、最精粹、内涵最丰富的一种文学体裁,尤其是在古代,由于它特有的音韵便于记忆、传诵,在古代文学中
格雷厄姆·格林是20世纪著名的英国小说家,他的作品涉及小说、剧本、评论、传记、儿童文学等题材,先后二十一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问题的核心》这部小说是其代表作之一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理论之一。根据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的界定,决定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可以归纳为三个变量:语场、语式和语旨,而这三个变量共同决定了语域的取向。
新媒体的出现,因为具有一系列优势,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传媒界,电视传媒受到了最大程度的冲击。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后,需要积极创新传统的电视新闻编辑理念和方法,跟上时代发展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是英国现代主义时期重要的意识流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本文主要以其意识流代表作《达罗卫夫人》为研究对象,从空间的角度切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惨败惊醒了中国人。以此为契机,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漫长的探索,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也正是从此开始了真正的变法活动,他们一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意象的传递是诗歌英译的关键。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使中国古典诗歌更具美感,也使其更加意蕴深厚。本文建立在模糊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上,选取许渊冲,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