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展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8546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国维先生曾提出“境界”一说,主张要写“真景物”,抒“真感情”。他在《人间词话》中称:“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大都是描写真景物、抒发真情感的佳作。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这些古诗词呢?下面,笔者就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三首宋词为例,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意象
  长期受到优秀中华文化的熏陶,传统文人在创作动机、审美心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趋同性。比如,他们常常会在借景抒情、因事抒怀的过程中描写相似的意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让他们关注这三首宋词中的意象,体会词人的情感。
  生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豪放词,描写了奔腾的江水、飞起的浪花、旧时的营垒、凌乱的碎石、皎洁的江月等意象,给人一种雄浑苍凉之感。除此之外,词人还描写了战争场面,追忆了雄姿英发的青年将领,两相比较,发现自己只能空对着这江水与明月,心中顿生忧愤之情。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则是一首婉约词,选取了“秋风”“大雁”“落花”“梧桐”“秋雨”等意象,给人一种萧瑟悲凉之感,抒发了词人心中的孤寂之情。
  生2:我还关注到了这些词作中的“酒”。诗人李白曾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心有块垒,文人们时常会通过饮酒来麻痹自己,让自己暂时忘记烦心事。但是,仔细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会发现词人最后并没有喝下这杯酒,而是用杯中酒奠祭了这万古不变的明月。可见,苏轼虽然心有块垒,却依然乐观洒脱,不需要借酒来麻痹自己,而是直面自己的过往,敬天上的明月,敬心中的英雄,也敬过去的自己。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也提到了“酒”。词人喝了三两杯“淡酒”,看着大雁匆匆飞过,心里更觉不是滋味。杯中的“酒”是淡的,心中的“愁”却是浓的。家国不在,丈夫故去,词人饱尝颠沛流离之苦,杯中的淡酒无法抵御风寒,也化不开她心中浓浓的愁情。
  生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了舞榭歌台、斜阳下的树木、普通的街巷等意象,給人一种凄凉之感。辛弃疾一直将血洗国辱、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当权者并未重用他。如今,他就要老去,年少时的理想报负却还未来得及实现,怎不让他感到悲伤。这首词字字带泪,抒发了词人的爱国之情。
  二、鼓励学生感受并呈现作品中的情境
  好的诗词作品可以被改写成一首歌,也可以被描摹成一幅画,还可以以其他的艺术形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这三首宋词,选择其中的一首,将它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要求呈现出的内容必须符合原作的情感基调。
  有的学生选择配乐朗诵,用自己的声音带领大家感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悲凉与沉重。该生选用了西班牙作曲家罗德里戈有名的曲目“Concer?to Di Aranjuez”(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整个乐章虽以慢板演奏,却不会给人以沉重呆滞的感觉,最能表达出幽怨、悲伤的情感,令人沉醉。大提琴的音色本来就比较低沉,加上吉他及钢琴的伴奏,极其符合本词苍凉悲壮的情感基调,能让人回想起过去的美好。随着时间的流逝,听者的心中又涌起一种怅然,仿佛是听见了辛弃疾的一声叹息。
  在朗诵之前,该生逐一解读了各个句子。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有惋惜之意;“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暗含对统治者的不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两句是在赞叹刘裕;“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表达的是无奈之情;“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叹惋中带有对统治者安于现状的愤怒,上下两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愤怒的情绪。该生在朗诵的过程中注意到了词人的情感变化,非常难得。
  有的学生选择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配图。该生选择了一幅水墨画,既符合传统审美,又能展现词人的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
  教师点评及建议:
  1.第一名同学选用西洋乐曲来配乐朗诵,给人带来了巨大的惊喜。
  2.第二名同学挑选的图片比较合适,老师建议你再加一组千里江山风景图,这样会更加贴合词作的意蕴。
  三、带领学生为作品撰写文学短评
  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为这些宋词撰写文学短评,评价一下作品的内容、主题、艺术手法等。在评价时,要注意“切口要小,选点要巧,叙议结合,阐明观点”。
  生1:《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开头都很有气势。苏轼从奔腾的长江着笔,辛弃疾则从江山写起,都照应了词作的标题;之后又引出曾在这里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表达对他们的仰慕之情;最后抒发江山依旧,英雄不再的感慨。
  生2: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有很多,赤壁之战也非一人之功,苏轼为什么会对周郎情有独钟呢?显而易见,周瑜这个年少有为、佳人在旁、深受重用且功业有成的人物,是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所崇拜的人。苏轼也有理想和抱负,可是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如今年纪也大了,自然羡慕周瑜年少有为。
  之后,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作品,如《文心雕龙》《诗品》《人间词话》等,让学生看看名家是如何点评这些词作的,让他们从中吸取经验,修改自己的文学短评。
  总而言之,在教师的帮助与支持下,学生感受到了宋词的艺术魅力,对三首宋词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高中诗歌教学中‘诗性’培育研究”(课题编号:GH2018111)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肇庆城区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文章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对肇庆城区传统民居和公共建筑的现状进行梳理,对其保护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将线性文化遗产理论与肇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合起来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可以实施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肇庆;文化遗产;传统民居;公共建筑;保护;开发利用  1 肇庆文化遗产保护与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理论  1.1 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
期刊
法律翻译历史悠久,但法律翻译研究进程尤为缓慢。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法律翻译中不应揉入译者的个人色彩,一切法律翻译工作应以原文为依据,但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法律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Cheng&Sin 2008:33;Cheng,Sin& Cheng 2014:20),与其他翻译领域一样,法律翻译应该是以受众为导向的(?ar?evi?2000)。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语料库翻译研究发展为翻译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分支,该领域以真实语料为基础,借助数据统计的方法,系统地分析翻译现象、翻译本质和翻译过程,这标志着翻译学的
在“新高考”“新教材”的指引下,如何设计教学任务,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语文课堂成为“唤醒人的课堂”,是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谈一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设计任务。  一、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  在设计教学任务之前,我们必须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方向。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首先,我们要比较一下这首词在新旧教材中的位置,细读其
期刊
创伤与战争往往密不可分,创伤表现也是战争书写中的重要内容。伊战小说中的创伤书写既承继传统,又有所突破与发展。《黄鸟》是诗人凯文·鲍尔斯写作的第一部小说,取材于其亲身经历。小说借助美国伊战老兵巴特尔的叙述视角,通过战争和回国两条并行线索,用诗化的语言讲述了其从施暴者到受害者的战争创伤体验。
  本论文基于国内外最新近的相关研究,综合运用创伤话语和叙事批评理论,从小说对个体创伤的表现出发,对这一伊战叙事进行深入分析,关注人物的创伤化体验,阐释在隐含作者操控下,叙述者巴特尔眼中的美国老兵及其家人群体、伊方
赖特作品的激进抗议式主题使他长期被贴上“抗议作家”的标签。他的小说总是交织着对黑人文化的疏离和美国黑人生活中的冲突和暴力,他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谋杀、背叛和暴力。也正因此他作品中的伦理关怀和超越二元对立的对平等和谐的追求常常受到评论界的忽视。本论文主要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结合精神分析学理论的相关内容,以理查德?赖特作品中的黑人家庭伦理关系为研究对象,对赖特小说中的父子伦理、母子伦理、性别伦理和婚姻伦理进行挖掘和阐释。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种族意识的作家,赖特在作品中对黑人家庭伦理关
社会学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已有时日,但有影响有实质性推进作用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翻译如何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如何在冲突和战争中构建合法性,促使冲突方获得主动权和优势地位、获取战争取胜的能量,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明确回答。本研究选取的时间和现场是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延安根据地,研究对象是《西行漫记》复社版中译本,使用的理论工具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象征资本概念。本研究提出三个研究问题:(1)《西行漫记》复社版中译本如何构建“红色中国”形象?(2)该译本构建的“红色中国”形象对中国共产党象征资本积累发挥了什么
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图像与文字来建立知识框  架的思维工具。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帮助他们快速理清作品的脉络,提高阅读的效率。接下来,笔者就举例谈谈。  一、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无法将各个章节的内容串联起来,不能很好地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时常出现“读完就忘”的情况。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
期刊
陕西的黄土厚,有的是大唐的陵墓,仅挖掘的永泰公主的,章怀太子的,懿德太子的,房陵公主的,李寿,李震,李爽,韦泂章浩的,除了一大批稀世珍宝,三百平方米的壁画就展在博物馆的地下室。这些壁画不同于敦煌的,墓主人都是皇戚贵族,生前过什么日子,死后还要过什么日子,壁画多是宫女和骏马。有美女和骏马,想想,这是人生多得意之事!  去看这些壁画的那天,馆外极热,进地下室却凉,门一开启,我却怯怯地不敢进去。看古装戏
期刊
《我与地坛》是作家史铁生的代表作,也是他十几年来以轮椅丈量地坛的结晶。他用朴实的语言记录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他被命运狠狠地打了一记耳光,只能坐在轮椅上度日。这对于他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慢慢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有了直面人生苦难的勇气,转而用自己的文字来照亮读者的心,叩响了生命的强音。本文就结合《我与地坛》谈谈史铁生是如何走出人生困境的。  一、地坛的一景一
期刊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会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提出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探究,培养其思维能力。接下来,笔者就谈谈在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种策略。  一、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帮助他们深入地理解文本。  例如,在讲解《小狗包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一段朗读音频,让学生认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