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国维先生曾提出“境界”一说,主张要写“真景物”,抒“真感情”。他在《人间词话》中称:“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大都是描写真景物、抒发真情感的佳作。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这些古诗词呢?下面,笔者就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三首宋词为例,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意象
长期受到优秀中华文化的熏陶,传统文人在创作动机、审美心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趋同性。比如,他们常常会在借景抒情、因事抒怀的过程中描写相似的意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让他们关注这三首宋词中的意象,体会词人的情感。
生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豪放词,描写了奔腾的江水、飞起的浪花、旧时的营垒、凌乱的碎石、皎洁的江月等意象,给人一种雄浑苍凉之感。除此之外,词人还描写了战争场面,追忆了雄姿英发的青年将领,两相比较,发现自己只能空对着这江水与明月,心中顿生忧愤之情。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则是一首婉约词,选取了“秋风”“大雁”“落花”“梧桐”“秋雨”等意象,给人一种萧瑟悲凉之感,抒发了词人心中的孤寂之情。
生2:我还关注到了这些词作中的“酒”。诗人李白曾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心有块垒,文人们时常会通过饮酒来麻痹自己,让自己暂时忘记烦心事。但是,仔细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会发现词人最后并没有喝下这杯酒,而是用杯中酒奠祭了这万古不变的明月。可见,苏轼虽然心有块垒,却依然乐观洒脱,不需要借酒来麻痹自己,而是直面自己的过往,敬天上的明月,敬心中的英雄,也敬过去的自己。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也提到了“酒”。词人喝了三两杯“淡酒”,看着大雁匆匆飞过,心里更觉不是滋味。杯中的“酒”是淡的,心中的“愁”却是浓的。家国不在,丈夫故去,词人饱尝颠沛流离之苦,杯中的淡酒无法抵御风寒,也化不开她心中浓浓的愁情。
生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了舞榭歌台、斜阳下的树木、普通的街巷等意象,給人一种凄凉之感。辛弃疾一直将血洗国辱、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当权者并未重用他。如今,他就要老去,年少时的理想报负却还未来得及实现,怎不让他感到悲伤。这首词字字带泪,抒发了词人的爱国之情。
二、鼓励学生感受并呈现作品中的情境
好的诗词作品可以被改写成一首歌,也可以被描摹成一幅画,还可以以其他的艺术形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这三首宋词,选择其中的一首,将它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要求呈现出的内容必须符合原作的情感基调。
有的学生选择配乐朗诵,用自己的声音带领大家感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悲凉与沉重。该生选用了西班牙作曲家罗德里戈有名的曲目“Concer?to Di Aranjuez”(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整个乐章虽以慢板演奏,却不会给人以沉重呆滞的感觉,最能表达出幽怨、悲伤的情感,令人沉醉。大提琴的音色本来就比较低沉,加上吉他及钢琴的伴奏,极其符合本词苍凉悲壮的情感基调,能让人回想起过去的美好。随着时间的流逝,听者的心中又涌起一种怅然,仿佛是听见了辛弃疾的一声叹息。
在朗诵之前,该生逐一解读了各个句子。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有惋惜之意;“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暗含对统治者的不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两句是在赞叹刘裕;“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表达的是无奈之情;“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叹惋中带有对统治者安于现状的愤怒,上下两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愤怒的情绪。该生在朗诵的过程中注意到了词人的情感变化,非常难得。
有的学生选择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配图。该生选择了一幅水墨画,既符合传统审美,又能展现词人的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
教师点评及建议:
1.第一名同学选用西洋乐曲来配乐朗诵,给人带来了巨大的惊喜。
2.第二名同学挑选的图片比较合适,老师建议你再加一组千里江山风景图,这样会更加贴合词作的意蕴。
三、带领学生为作品撰写文学短评
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为这些宋词撰写文学短评,评价一下作品的内容、主题、艺术手法等。在评价时,要注意“切口要小,选点要巧,叙议结合,阐明观点”。
生1:《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开头都很有气势。苏轼从奔腾的长江着笔,辛弃疾则从江山写起,都照应了词作的标题;之后又引出曾在这里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表达对他们的仰慕之情;最后抒发江山依旧,英雄不再的感慨。
生2: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有很多,赤壁之战也非一人之功,苏轼为什么会对周郎情有独钟呢?显而易见,周瑜这个年少有为、佳人在旁、深受重用且功业有成的人物,是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所崇拜的人。苏轼也有理想和抱负,可是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如今年纪也大了,自然羡慕周瑜年少有为。
之后,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作品,如《文心雕龙》《诗品》《人间词话》等,让学生看看名家是如何点评这些词作的,让他们从中吸取经验,修改自己的文学短评。
总而言之,在教师的帮助与支持下,学生感受到了宋词的艺术魅力,对三首宋词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高中诗歌教学中‘诗性’培育研究”(课题编号:GH2018111)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一、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意象
长期受到优秀中华文化的熏陶,传统文人在创作动机、审美心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趋同性。比如,他们常常会在借景抒情、因事抒怀的过程中描写相似的意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让他们关注这三首宋词中的意象,体会词人的情感。
生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豪放词,描写了奔腾的江水、飞起的浪花、旧时的营垒、凌乱的碎石、皎洁的江月等意象,给人一种雄浑苍凉之感。除此之外,词人还描写了战争场面,追忆了雄姿英发的青年将领,两相比较,发现自己只能空对着这江水与明月,心中顿生忧愤之情。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则是一首婉约词,选取了“秋风”“大雁”“落花”“梧桐”“秋雨”等意象,给人一种萧瑟悲凉之感,抒发了词人心中的孤寂之情。
生2:我还关注到了这些词作中的“酒”。诗人李白曾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心有块垒,文人们时常会通过饮酒来麻痹自己,让自己暂时忘记烦心事。但是,仔细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会发现词人最后并没有喝下这杯酒,而是用杯中酒奠祭了这万古不变的明月。可见,苏轼虽然心有块垒,却依然乐观洒脱,不需要借酒来麻痹自己,而是直面自己的过往,敬天上的明月,敬心中的英雄,也敬过去的自己。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也提到了“酒”。词人喝了三两杯“淡酒”,看着大雁匆匆飞过,心里更觉不是滋味。杯中的“酒”是淡的,心中的“愁”却是浓的。家国不在,丈夫故去,词人饱尝颠沛流离之苦,杯中的淡酒无法抵御风寒,也化不开她心中浓浓的愁情。
生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了舞榭歌台、斜阳下的树木、普通的街巷等意象,給人一种凄凉之感。辛弃疾一直将血洗国辱、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当权者并未重用他。如今,他就要老去,年少时的理想报负却还未来得及实现,怎不让他感到悲伤。这首词字字带泪,抒发了词人的爱国之情。
二、鼓励学生感受并呈现作品中的情境
好的诗词作品可以被改写成一首歌,也可以被描摹成一幅画,还可以以其他的艺术形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这三首宋词,选择其中的一首,将它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要求呈现出的内容必须符合原作的情感基调。
有的学生选择配乐朗诵,用自己的声音带领大家感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悲凉与沉重。该生选用了西班牙作曲家罗德里戈有名的曲目“Concer?to Di Aranjuez”(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整个乐章虽以慢板演奏,却不会给人以沉重呆滞的感觉,最能表达出幽怨、悲伤的情感,令人沉醉。大提琴的音色本来就比较低沉,加上吉他及钢琴的伴奏,极其符合本词苍凉悲壮的情感基调,能让人回想起过去的美好。随着时间的流逝,听者的心中又涌起一种怅然,仿佛是听见了辛弃疾的一声叹息。
在朗诵之前,该生逐一解读了各个句子。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有惋惜之意;“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暗含对统治者的不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两句是在赞叹刘裕;“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表达的是无奈之情;“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叹惋中带有对统治者安于现状的愤怒,上下两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愤怒的情绪。该生在朗诵的过程中注意到了词人的情感变化,非常难得。
有的学生选择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配图。该生选择了一幅水墨画,既符合传统审美,又能展现词人的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
教师点评及建议:
1.第一名同学选用西洋乐曲来配乐朗诵,给人带来了巨大的惊喜。
2.第二名同学挑选的图片比较合适,老师建议你再加一组千里江山风景图,这样会更加贴合词作的意蕴。
三、带领学生为作品撰写文学短评
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为这些宋词撰写文学短评,评价一下作品的内容、主题、艺术手法等。在评价时,要注意“切口要小,选点要巧,叙议结合,阐明观点”。
生1:《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开头都很有气势。苏轼从奔腾的长江着笔,辛弃疾则从江山写起,都照应了词作的标题;之后又引出曾在这里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表达对他们的仰慕之情;最后抒发江山依旧,英雄不再的感慨。
生2: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有很多,赤壁之战也非一人之功,苏轼为什么会对周郎情有独钟呢?显而易见,周瑜这个年少有为、佳人在旁、深受重用且功业有成的人物,是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所崇拜的人。苏轼也有理想和抱负,可是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如今年纪也大了,自然羡慕周瑜年少有为。
之后,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作品,如《文心雕龙》《诗品》《人间词话》等,让学生看看名家是如何点评这些词作的,让他们从中吸取经验,修改自己的文学短评。
总而言之,在教师的帮助与支持下,学生感受到了宋词的艺术魅力,对三首宋词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高中诗歌教学中‘诗性’培育研究”(课题编号:GH2018111)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