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课程是传承文明的重要学科,自初中开设历史到高中,学生则能涉猎到文化长河中的诸多悠久历史。作为学科课程的教学要让学生能够真正自主学习并探究历史,课堂教学的形式切忌单一,要保证丰富。丰富的教学形式是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丰富形式;促进学习;策略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历史课程的教学为了达到广泛传承文明的目的,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教学模式,摒弃教师课堂讲授的诸多精彩,转变为学生学习形式丰富前提下的学生出彩。笔者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多年,学生学习形式的单一性弊端较多,尤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探究兴趣、习惯、能力的养成。拙于笔端的是历年来点滴教学的感受和一些不够成熟的做法,期求得到方家之教正。
一、促进学生学习探究历史需求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矣。自古而今师者即以授为天职,已是人们都已习惯了的。不去细究也不会发现其有多少存在问题,尤其是我们文科教学,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使得学生能够不绝于耳的都是历史人物和事件,学生则像一只敞口的坛坛罐罐。事实上毫无生气的学习是谈不上探究的,要想谈及学生的探究,就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历史教材都以主观形式陈述历史人物和事件,似乎无需学生再去探究,我们所设计的教学过程也是我们教师深度解读文本所得,近乎天衣无缝,似乎学生也没有再去探究的价值。但笔者以为文本、预设是天衣无缝的,可对学生而言他们还是需要探究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历史人物形象和重要历史事件,都有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根源,也有着许多深远的影响。尤其我们应当看到的是,我们现在的诸多改革或者说一些纲领性文件和政策的出台,也大都根植于古代历史事件和古代历史人物的诸多预见。如果我们的教学光让我们学生去简简单单的知其然,而不去让学生透透彻彻地知其所以然是根本不行的。学生学习历史的主体地位要想得到根本实现,我们必须引领学生去多关心自己经常见到的事,养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切切不能让学生一心只读历史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有这样我们学生平时的学习才会显得更加的主动和灵活。
二、促进学生学习探究历史需求学生广博历史得以实现
应当说我们的历史教材对于我们高中学生学习历史而言,还仍然存有一定意义上的局限性,适应不了飞跃发展的形势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由于教材篇幅的有限,一些历史事件的重点和难点基本都是点到为止,未曾能够比较具体阐述发现与总结的过程,对于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或结果,教材也是很少去说明的。如果要学生去探究,其一时也不可能探究出一个所以然来,如果要想暂时立竿见影,可能还需要我们老师去重蹈覆辙——灌给学生。那么有怎样比较好或者可行的办法呢?笔者以为让学生都去广博历史。让学生广泛涉猎历史书籍,也完全可以与语文教学共同构筑起大文科环境的建设,这样学生则完全可以从语文教学要求阅读的历史名著中掌握历史的事件,以及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让学生广博历史不仅可以从阅读中去获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力量,应当说一个学生带来一个历史信息,那么全班学生将会更多的信息;一个学生围绕一个人物或一桩历史事件发表一个见解,那么全班同学将会有着更多的见解。这些见解都应当是学生的自我发现,而学生的自我发现有些还显得不很成熟,学生在进行表达时阐述得还不很到位,这就会引起学生去进行激烈的争辩,学生争辩的过程则是学生思维激烈碰撞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如果呈现激烈碰撞的局面,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质量将会得到空前的提高,学习探究历史将完全可能得以长足的发展。我们也可以这样去设想,把历史课堂搬进信息技术课堂(有时),让学生去上网,那么学生所获取的学习成果会更加丰富起来。
三、促进学生学习探究历史需求学生探究过程得以灵活
应当说高中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演绎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业已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综合学生平时的探究现状感到:学生学习历史已经开始在探究,但方法还不够灵活,一般意义上讲其成果也就显得不很显著。所以,学生学习历史的探究,我们应当追求的是学生探究的灵活性,如何使得所教学生探究的灵活?窃以为首先教师要启发得当,我们得当的启发当是对难点的层层分解,学生也正好是在由浅入深地逐步思考并解决问题。其次,我们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相关历史事件的镜头,学生可以在反复读镜头的基础上,读出对探究有启迪意义的东西来。当然我们的国家以及世界也出现过不少重大的问题,就我们国家周边的领土问题,我们就完全可以以专题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当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讨论出一定的眉目出来时,不但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更为理想的是增强了我们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离不开学生去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不少的学科课程教学让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历史学科课程也增设了课题研究的内容,作为教师切不可图省事枉费编者的良苦用心。
【参考文献】
[1]卢家楣.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张大钧.教与学的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教育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丰富形式;促进学习;策略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历史课程的教学为了达到广泛传承文明的目的,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教学模式,摒弃教师课堂讲授的诸多精彩,转变为学生学习形式丰富前提下的学生出彩。笔者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多年,学生学习形式的单一性弊端较多,尤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探究兴趣、习惯、能力的养成。拙于笔端的是历年来点滴教学的感受和一些不够成熟的做法,期求得到方家之教正。
一、促进学生学习探究历史需求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矣。自古而今师者即以授为天职,已是人们都已习惯了的。不去细究也不会发现其有多少存在问题,尤其是我们文科教学,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使得学生能够不绝于耳的都是历史人物和事件,学生则像一只敞口的坛坛罐罐。事实上毫无生气的学习是谈不上探究的,要想谈及学生的探究,就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历史教材都以主观形式陈述历史人物和事件,似乎无需学生再去探究,我们所设计的教学过程也是我们教师深度解读文本所得,近乎天衣无缝,似乎学生也没有再去探究的价值。但笔者以为文本、预设是天衣无缝的,可对学生而言他们还是需要探究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历史人物形象和重要历史事件,都有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根源,也有着许多深远的影响。尤其我们应当看到的是,我们现在的诸多改革或者说一些纲领性文件和政策的出台,也大都根植于古代历史事件和古代历史人物的诸多预见。如果我们的教学光让我们学生去简简单单的知其然,而不去让学生透透彻彻地知其所以然是根本不行的。学生学习历史的主体地位要想得到根本实现,我们必须引领学生去多关心自己经常见到的事,养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切切不能让学生一心只读历史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有这样我们学生平时的学习才会显得更加的主动和灵活。
二、促进学生学习探究历史需求学生广博历史得以实现
应当说我们的历史教材对于我们高中学生学习历史而言,还仍然存有一定意义上的局限性,适应不了飞跃发展的形势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由于教材篇幅的有限,一些历史事件的重点和难点基本都是点到为止,未曾能够比较具体阐述发现与总结的过程,对于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或结果,教材也是很少去说明的。如果要学生去探究,其一时也不可能探究出一个所以然来,如果要想暂时立竿见影,可能还需要我们老师去重蹈覆辙——灌给学生。那么有怎样比较好或者可行的办法呢?笔者以为让学生都去广博历史。让学生广泛涉猎历史书籍,也完全可以与语文教学共同构筑起大文科环境的建设,这样学生则完全可以从语文教学要求阅读的历史名著中掌握历史的事件,以及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让学生广博历史不仅可以从阅读中去获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力量,应当说一个学生带来一个历史信息,那么全班学生将会更多的信息;一个学生围绕一个人物或一桩历史事件发表一个见解,那么全班同学将会有着更多的见解。这些见解都应当是学生的自我发现,而学生的自我发现有些还显得不很成熟,学生在进行表达时阐述得还不很到位,这就会引起学生去进行激烈的争辩,学生争辩的过程则是学生思维激烈碰撞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如果呈现激烈碰撞的局面,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质量将会得到空前的提高,学习探究历史将完全可能得以长足的发展。我们也可以这样去设想,把历史课堂搬进信息技术课堂(有时),让学生去上网,那么学生所获取的学习成果会更加丰富起来。
三、促进学生学习探究历史需求学生探究过程得以灵活
应当说高中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演绎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业已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综合学生平时的探究现状感到:学生学习历史已经开始在探究,但方法还不够灵活,一般意义上讲其成果也就显得不很显著。所以,学生学习历史的探究,我们应当追求的是学生探究的灵活性,如何使得所教学生探究的灵活?窃以为首先教师要启发得当,我们得当的启发当是对难点的层层分解,学生也正好是在由浅入深地逐步思考并解决问题。其次,我们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相关历史事件的镜头,学生可以在反复读镜头的基础上,读出对探究有启迪意义的东西来。当然我们的国家以及世界也出现过不少重大的问题,就我们国家周边的领土问题,我们就完全可以以专题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当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讨论出一定的眉目出来时,不但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更为理想的是增强了我们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离不开学生去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不少的学科课程教学让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历史学科课程也增设了课题研究的内容,作为教师切不可图省事枉费编者的良苦用心。
【参考文献】
[1]卢家楣.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张大钧.教与学的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教育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