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尽管“以学为本”“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如何体现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如何基于学情设计教学目标、提出教学策略、生成课堂教学,成了每位教师研究的焦点。笔者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的教学为例,尝试在低年级开展借助“预习单”导学,依托学情诊断把握真实的学习起点,顺学而导。
【教学目标】
1.通过预学单反馈识字学情,借助拼音、查字典、课文情境、体验学习等方式识字学词,通读课文。
2.通过学生有疑反馈,自主解读课文,借助质疑课题、朗读、品味语言、课堂讨论等形式,立足体验,言意兼得,初步感受大画家的高超画技和虚心求教。
3.积累“一……就……”“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夸赞、称赞、赞扬”等词句运用,感受课文遣词造句的准确、表达的言简意赅。
【课前预学】
(一)课前学生根据预学单自主学习课文
(二)教师根据学情整理反馈,确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觉得困难的词语基本集中为“戴嵩”“浓墨涂抹”“惭愧”“和蔼”几个新词,尤其是“浓墨涂抹”,这个成语学生感到十分陌生,构词规律不清楚,有的圈成“浓墨”“涂抹”,有的甚至圈成“墨涂”或“墨涂抹”;课文朗读重点基本集中在第一段“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一句的断句和第五自然段中牧童的语言。因此教学重点确定为读准“惭愧”“和蔼”等词语,理解、积累“浓墨涂抹”。
教学难点:学生对课文中两个人物的自主解读停留在浅层次,如70%的学生认为戴嵩是位“著名的画家”“和蔼的画家”,只有20%的学生解读到戴嵩的“虚心”“敢于承认错误”“知错能改”,而有25%的学生则认为戴嵩“粗心”“不认真”。因此教学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自主解读、语言品读、课堂讨论,感受大画家的高超画技、虚心求教,提升自主学力。
【学程预设】
一、课前预热,赏画识人
借助课后资料袋欣赏国画,初识“戴嵩”。(正音识形“戴”)
二、引入课题,了解大概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与戴嵩的《斗牛图》有关。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这与课题有什么关系?以后我们给故事取题目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意图说明:题目是故事的眉目,故事的题目具有多重教学意义,可以渗透命题方法,可以了解故事梗概,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等。)
三、通读课文,识字学词
师:课文中的哪些句段写画家,哪些句段写牧童呢?
第一板块:通读写画家的句段。
学情预设:
1.学生尝试读相关句段。
2.教师根据学情导学。
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师逐一出示词卡: 引导学生读好长句。
(意图说明:根据学生的学情反馈,跟进针对性的指导练习。这一长句学生朗读的重点在断句,教师设计“滚雪球”的趣味挑战练习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巧妙地解决了长句朗读的停顿,学生学得趣味盎然。)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师:这句话比较难读,是因为有不理解的词语,几乎每个小朋友都圈了这个词语。(出示预习时学生圈画“浓墨涂抹”的情况,有的圈成“墨涂抹”,有的圈成“墨涂”)这是个固定成语,浓墨/涂抹。“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是我国国画两种不同的绘画技巧。徐悲鸿的《八骏图》,哪儿用“浓墨涂抹”,哪儿用“轻笔细描”?(生上台指)
(意图说明:依托学生的先学诊断学情,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展开教学。借助课后插图《八骏图》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可谓情境学词,有情有趣。)
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小老师教学“和蔼”“拱手”“惭愧”。
第二板块:通读写牧童的句段。
学情预设:
1.学生尝试读相关句段。
2.教师根据学情导学。
“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牧童指着画上的牛,说:“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您画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那是牛用尾巴驱赶牛蝇的样子。您没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吧?”
相机结合识字教学“驱赶”“牛蝇”,多音字“夹”当堂查字典,师指导根据意项选择读音。
(意图说明: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倡导“语文课堂上要把字典利用起来”。字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自学习惯。学生运用字典自己解决问题所获得的体验,要极大地优于教师的告知,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良好习惯,也就是养成思考、求索、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将会让学生终身受用。)
四、深读课文,言意兼得
师:课文读通理顺了,那么,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画家?老师从你们的预习单上发现30多个小朋友都认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还有个别小朋友认为他是个虚心的画家、粗心的画家,读书读出自己的感受非常棒,我们可以展开有趣的讨论,各自说说是根据哪些句子读懂的。
学情预设:
1.著名的画家。
唐朝有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花大价钱购买。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如“教书先生”读错引导学生查字典验证)
师: “一……就……”写出了戴嵩的画非常受欢迎,你能不能也用“一……就……”来夸夸戴嵩的画技?(随堂作业:他的画一______,就______。)
师实物投影点评学生生字书写。(重点是“钱”)
师:课文中商人用“绝妙之作”、教书先生用“神笔”来称赞戴嵩,如果你也是围观的人,你会怎么称赞呢?(根据学生学情相机出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神来之笔”引导学生运用。)
2.虚心的画家。
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师:刚才我们用“一……就……”夸了戴嵩的画技高超,现在你能不能也用这个句式来夸夸他的虚心求教呢?(随堂作业:戴嵩一听牧童说他画错了,就________。)
师实物投影点评反馈书写。
(意图说明:“一……就……”是本文的一个语言训练点,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让学生在课文情境中循序渐进地积累并运用这一关联词语,并借助这一关联词引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表达出来,同时结合生字词的书写,先尝试写,再指导。)
3.粗心的画家。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师:你从哪里读出了“粗心”?(学生可能会说“很快”)很快画成一定是粗心吗?其他画家来画牛能很快画成吗?这说明了什么?
(意图说明:认为“戴嵩是个粗心的画家”虽然为数不多,但却是很典型的儿童思维方式,几乎每个班中都有25%左右的学生会这样认为。课堂是个容错的地方,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出现了有疑解读,是最真实的学情,教师鼓励学生阐述个体的感受,引发群体的对话讨论,这不仅是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差异的“内化”过程。)
五、小结课堂,后续存疑
师:这堂课我们学会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还认识了一位虚心求教的大画家,那么,课题为什么不是“著名的画家”“虚心的画家”,而是“画家和牧童”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中心小学 312039)
尽管“以学为本”“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如何体现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如何基于学情设计教学目标、提出教学策略、生成课堂教学,成了每位教师研究的焦点。笔者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的教学为例,尝试在低年级开展借助“预习单”导学,依托学情诊断把握真实的学习起点,顺学而导。
【教学目标】
1.通过预学单反馈识字学情,借助拼音、查字典、课文情境、体验学习等方式识字学词,通读课文。
2.通过学生有疑反馈,自主解读课文,借助质疑课题、朗读、品味语言、课堂讨论等形式,立足体验,言意兼得,初步感受大画家的高超画技和虚心求教。
3.积累“一……就……”“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夸赞、称赞、赞扬”等词句运用,感受课文遣词造句的准确、表达的言简意赅。
【课前预学】
(一)课前学生根据预学单自主学习课文
(二)教师根据学情整理反馈,确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觉得困难的词语基本集中为“戴嵩”“浓墨涂抹”“惭愧”“和蔼”几个新词,尤其是“浓墨涂抹”,这个成语学生感到十分陌生,构词规律不清楚,有的圈成“浓墨”“涂抹”,有的甚至圈成“墨涂”或“墨涂抹”;课文朗读重点基本集中在第一段“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一句的断句和第五自然段中牧童的语言。因此教学重点确定为读准“惭愧”“和蔼”等词语,理解、积累“浓墨涂抹”。
教学难点:学生对课文中两个人物的自主解读停留在浅层次,如70%的学生认为戴嵩是位“著名的画家”“和蔼的画家”,只有20%的学生解读到戴嵩的“虚心”“敢于承认错误”“知错能改”,而有25%的学生则认为戴嵩“粗心”“不认真”。因此教学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自主解读、语言品读、课堂讨论,感受大画家的高超画技、虚心求教,提升自主学力。
【学程预设】
一、课前预热,赏画识人
借助课后资料袋欣赏国画,初识“戴嵩”。(正音识形“戴”)
二、引入课题,了解大概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与戴嵩的《斗牛图》有关。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这与课题有什么关系?以后我们给故事取题目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意图说明:题目是故事的眉目,故事的题目具有多重教学意义,可以渗透命题方法,可以了解故事梗概,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等。)
三、通读课文,识字学词
师:课文中的哪些句段写画家,哪些句段写牧童呢?
第一板块:通读写画家的句段。
学情预设:
1.学生尝试读相关句段。
2.教师根据学情导学。
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师逐一出示词卡: 引导学生读好长句。
(意图说明:根据学生的学情反馈,跟进针对性的指导练习。这一长句学生朗读的重点在断句,教师设计“滚雪球”的趣味挑战练习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又巧妙地解决了长句朗读的停顿,学生学得趣味盎然。)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师:这句话比较难读,是因为有不理解的词语,几乎每个小朋友都圈了这个词语。(出示预习时学生圈画“浓墨涂抹”的情况,有的圈成“墨涂抹”,有的圈成“墨涂”)这是个固定成语,浓墨/涂抹。“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是我国国画两种不同的绘画技巧。徐悲鸿的《八骏图》,哪儿用“浓墨涂抹”,哪儿用“轻笔细描”?(生上台指)
(意图说明:依托学生的先学诊断学情,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展开教学。借助课后插图《八骏图》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可谓情境学词,有情有趣。)
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小老师教学“和蔼”“拱手”“惭愧”。
第二板块:通读写牧童的句段。
学情预设:
1.学生尝试读相关句段。
2.教师根据学情导学。
“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牧童指着画上的牛,说:“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您画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那是牛用尾巴驱赶牛蝇的样子。您没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吧?”
相机结合识字教学“驱赶”“牛蝇”,多音字“夹”当堂查字典,师指导根据意项选择读音。
(意图说明: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倡导“语文课堂上要把字典利用起来”。字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自学习惯。学生运用字典自己解决问题所获得的体验,要极大地优于教师的告知,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良好习惯,也就是养成思考、求索、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将会让学生终身受用。)
四、深读课文,言意兼得
师:课文读通理顺了,那么,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画家?老师从你们的预习单上发现30多个小朋友都认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还有个别小朋友认为他是个虚心的画家、粗心的画家,读书读出自己的感受非常棒,我们可以展开有趣的讨论,各自说说是根据哪些句子读懂的。
学情预设:
1.著名的画家。
唐朝有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花大价钱购买。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如“教书先生”读错引导学生查字典验证)
师: “一……就……”写出了戴嵩的画非常受欢迎,你能不能也用“一……就……”来夸夸戴嵩的画技?(随堂作业:他的画一______,就______。)
师实物投影点评学生生字书写。(重点是“钱”)
师:课文中商人用“绝妙之作”、教书先生用“神笔”来称赞戴嵩,如果你也是围观的人,你会怎么称赞呢?(根据学生学情相机出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神来之笔”引导学生运用。)
2.虚心的画家。
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师:刚才我们用“一……就……”夸了戴嵩的画技高超,现在你能不能也用这个句式来夸夸他的虚心求教呢?(随堂作业:戴嵩一听牧童说他画错了,就________。)
师实物投影点评反馈书写。
(意图说明:“一……就……”是本文的一个语言训练点,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让学生在课文情境中循序渐进地积累并运用这一关联词语,并借助这一关联词引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表达出来,同时结合生字词的书写,先尝试写,再指导。)
3.粗心的画家。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师:你从哪里读出了“粗心”?(学生可能会说“很快”)很快画成一定是粗心吗?其他画家来画牛能很快画成吗?这说明了什么?
(意图说明:认为“戴嵩是个粗心的画家”虽然为数不多,但却是很典型的儿童思维方式,几乎每个班中都有25%左右的学生会这样认为。课堂是个容错的地方,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出现了有疑解读,是最真实的学情,教师鼓励学生阐述个体的感受,引发群体的对话讨论,这不仅是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差异的“内化”过程。)
五、小结课堂,后续存疑
师:这堂课我们学会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还认识了一位虚心求教的大画家,那么,课题为什么不是“著名的画家”“虚心的画家”,而是“画家和牧童”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中心小学 31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