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南市黄浦江边有条马路叫半淞园路,但半淞园早已消失了。半淞园是一个私家园林,位于黄浦江江边码头附近。清光绪初年,这里有一家姓吴的人家,内有桃园,规模甚大,近百亩地。这里盛产水蜜桃。后来到了宣统元年(1909年),桃园渐衰,园由沈志贤购得,改造成私家花园,并命名为沈家花园。由于沈氏开设同昌公司,所以此园又叫“同昌公司花园”。1919年,园又为姚伯鸿所购,并改造成为公园。
姚氏将花园改造得很好,其中有听潮楼、留月台、鉴影亭、迎帆阁、江上草堂、群芳圃、又一村、水风亭等,长廊曲折环水,顶部有紫藤,四壁遍嵌玻璃板所印之《快雪堂书帖》,这里观景甚美。但数年后,花园西部被自来水公司购去,建成自来水厂。这里贴近黄浦江,故将江水引入园中,以水为主景:并应唐代大诗人杜甫诗句:“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所以此园就命名为半淞园。
据说当时(上世纪20年代)在半淞园还举行过划船比赛,每年端午节在这里举行“端阳竞渡”,热闹非凡。在今兴业路中共一大会址内陈列着一幅照片,是1920年毛泽东送湖南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合影留念照片,这个地点就是在半淞园。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机轰炸上海南火车站,半淞园也遭殃,被夷为平地。从此以后,半淞园没有再建,只留下地名。此后,半淞园原址则为南市电厂和其他工厂所占用。上海世界博览会申办成功后,半淞园原址被规划进世博园区。
这里展示的五幅上海半淞园风景明信片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上海法租界蒲柏路(今太仓路)四二二号美化照相凹版印刷公司印行的“美化”邮片(即明信片),此套半淞园风景片共发行六幅(一套),距今已近百年时光,由于年代久远,现仅存五幅,当属珍贵。
景致中依中华传统文化之形式美,随地势、水系而建,有湖塘、流水、坡岸、港湾、花草、树林,点缀有“听楼阁”、“迎帆阁”、“鉴影亭”等楼台亭阁,清风拂面、流水潺潺,一派山野乡情的自然神韵,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
半淞园又因原来的园主是天主教徒,那些亭阁之上还装饰了十字架,并兼有弹子房等西式游乐项目,中西合璧,外国人士也很欣赏。当时来华访问的外国名流,都为东方传统文化的魅力所慑服。世界科学文化名人,如杜威、罗素、爱因斯坦、玻尔、泰戈尔、马可尼、萧伯纳、卓别林、郎之万等都曾游览该园。罗素在游览半淞园时,在众人陪同下流连欣赏,看到中式的小桥流水,名楼亭阁等“国粹”,看到宗教的十字架装饰,玩乐的弹子房,很有兴趣,颇多赞誉。他们来到中国,就是欣赏古老中国的东方文化精髓,上海的城隍庙、湖心亭、半淞园成了他们“到此一游”的必去之地。
这套难得的历史风景明信片是我姑母傅子筼收藏的。姑母于1921年就读于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体育师范,受业于我国最早的女体育教师张惠兰。两年后并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姑母毕业后回四川,历任国立成都大学女子舞蹈教师、女子体育学校校长,一生从事艺体教育,是成都地区的第一位女体育教师、舞蹈教师。姑母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加宋庆龄女士、路易·艾黎的“工合”组织,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承建染厂,为抗日的前方将士制作、染色十万条军毯,受到国民政府的褒奖,成为四川女界的楷模,川人支援抗战的骄傲。
岁月匆匆,时过境迁。近百年过去了,如今的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会。鳞次栉比的超高层摩天大厦,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摩肩接踵的人流,连休闲的公园已是人流如潮……泛黄的历史明信片——半淞园风景,留给人们的将是遥远的记忆,勾起人们的无限感慨和遐想!
(作者为四川文史学者)
责任编辑 肖阿伍
姚氏将花园改造得很好,其中有听潮楼、留月台、鉴影亭、迎帆阁、江上草堂、群芳圃、又一村、水风亭等,长廊曲折环水,顶部有紫藤,四壁遍嵌玻璃板所印之《快雪堂书帖》,这里观景甚美。但数年后,花园西部被自来水公司购去,建成自来水厂。这里贴近黄浦江,故将江水引入园中,以水为主景:并应唐代大诗人杜甫诗句:“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所以此园就命名为半淞园。
据说当时(上世纪20年代)在半淞园还举行过划船比赛,每年端午节在这里举行“端阳竞渡”,热闹非凡。在今兴业路中共一大会址内陈列着一幅照片,是1920年毛泽东送湖南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合影留念照片,这个地点就是在半淞园。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机轰炸上海南火车站,半淞园也遭殃,被夷为平地。从此以后,半淞园没有再建,只留下地名。此后,半淞园原址则为南市电厂和其他工厂所占用。上海世界博览会申办成功后,半淞园原址被规划进世博园区。
这里展示的五幅上海半淞园风景明信片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上海法租界蒲柏路(今太仓路)四二二号美化照相凹版印刷公司印行的“美化”邮片(即明信片),此套半淞园风景片共发行六幅(一套),距今已近百年时光,由于年代久远,现仅存五幅,当属珍贵。
景致中依中华传统文化之形式美,随地势、水系而建,有湖塘、流水、坡岸、港湾、花草、树林,点缀有“听楼阁”、“迎帆阁”、“鉴影亭”等楼台亭阁,清风拂面、流水潺潺,一派山野乡情的自然神韵,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
半淞园又因原来的园主是天主教徒,那些亭阁之上还装饰了十字架,并兼有弹子房等西式游乐项目,中西合璧,外国人士也很欣赏。当时来华访问的外国名流,都为东方传统文化的魅力所慑服。世界科学文化名人,如杜威、罗素、爱因斯坦、玻尔、泰戈尔、马可尼、萧伯纳、卓别林、郎之万等都曾游览该园。罗素在游览半淞园时,在众人陪同下流连欣赏,看到中式的小桥流水,名楼亭阁等“国粹”,看到宗教的十字架装饰,玩乐的弹子房,很有兴趣,颇多赞誉。他们来到中国,就是欣赏古老中国的东方文化精髓,上海的城隍庙、湖心亭、半淞园成了他们“到此一游”的必去之地。
这套难得的历史风景明信片是我姑母傅子筼收藏的。姑母于1921年就读于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体育师范,受业于我国最早的女体育教师张惠兰。两年后并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姑母毕业后回四川,历任国立成都大学女子舞蹈教师、女子体育学校校长,一生从事艺体教育,是成都地区的第一位女体育教师、舞蹈教师。姑母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加宋庆龄女士、路易·艾黎的“工合”组织,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承建染厂,为抗日的前方将士制作、染色十万条军毯,受到国民政府的褒奖,成为四川女界的楷模,川人支援抗战的骄傲。
岁月匆匆,时过境迁。近百年过去了,如今的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会。鳞次栉比的超高层摩天大厦,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摩肩接踵的人流,连休闲的公园已是人流如潮……泛黄的历史明信片——半淞园风景,留给人们的将是遥远的记忆,勾起人们的无限感慨和遐想!
(作者为四川文史学者)
责任编辑 肖阿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