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新时代,德育教育工作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和教育教学事业发展都很有益。随着德育教育的日益推进,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发展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小学一重要内容,若将两者进行融合,更利于教师的引导和培养教育,促进其效果的增强。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教师留心关注每个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端正他们的行为道德规范,培养出健全、拥有良好品德的人,使学生能够快乐健康成长。
一、简要分析小学生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关系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间既存在略微的差别,又有相互间的联系。德育教育涉及的内容较广,指学校在思想政治品德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规范性引导和教育,涵盖爱国主义精神的渗透、行为规范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等等。
而心理健康教育相比于其涉及范围较小,针对性较强,旨在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注重磨炼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引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两者间的联系显现在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和方向,都是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观察学生心理活动表征变化,接着着重培养学生品德和影响其价值观。
例如,王某是一位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日常与年迈的奶奶爷爷生活在一起,在学校里经常性偷拿同伴们的东西。有一次被教师没收其尺子后,询问其原因发现学生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关爱,无人给孩子买日常用品。第二天即使教师给买了尺子、钢笔等用具,孩子也是依然不高兴的。基于此,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整合显得很重要,教师需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理表征去引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实现育人的功能。
二、探讨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途径
(一)更新教学观念,科学引导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言谈举止方面会受到来自身边人的很多的影响,所以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条件。广大教师们日常要积极参加校内外培训活动,民主生活会等活动平台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拓宽阅读,空余时间可以浏览开放的互联网平台,阅读学习教学案例,整理教学素材等等。在遇到学生问题时,应耐心引导,想到学生是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应积极鼓励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努力改正,并且也积累教学经验,促进教师学生互相成长。
在引导学生意识转变时,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如榜样激励法,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人物传记,从榜样人物学习其优秀品格。又如小目标累积法,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帮助学生制定可能实现的小目标,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品德
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显像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例如,在引导四年级小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时,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并合理运用规则,教师可以关联学生日常的生活,进行导入和渗透。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进行讨论,讨论生活中交通规则、游戏规则等,学生们在讨论中你一言我一语,诸如尊老爱幼、和睦共处以及爱护公共设施等。最后教师在总结和点评阶段,可以结合《小学生守则》的相关内容,列举课堂教学中作为学生应当遵守规范等,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既保证了课堂的活跃性,又强化了教学效果,让学生从心中明白了规则的重要性。
(三)丰富活动形式,引领学生体验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可组织以实践教育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引领学生体验。例如,学校可以开展“文明校园我来建”活动,引导学生纷纷行动起来,学生们受主题的吸引和氛围的熏陶,会发挥其能动性阻止校园生活中随地吐痰、破坏公物以及乱践踏花草等现象的发生,学生的品德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塑造。此外班级中也可组织开展相关教育实践活动,如争做“争做劳动标兵”、“榜样伴我行”等活动,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结合学生在活动中行为表现情况,教师可以进行激励和表扬,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时刻保持自己的仪态面貌,树立自信心。
(四)家校共育学生,陪伴学生成长
家庭是学生学校外日常主要生活的阵地。对学生进行完备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联合家长之手一起开展。平日里教师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沟通渠道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現情况和学生最近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学校教育在开展时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养教育。此外,校园中也可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邀请学生家长参加,这样不仅可拉近家长与孩子间的距离,还有便于家长学习学校科学有效的管理与教育孩子的方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性开展对于小学生又好又快成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而实现二者的整合需要教师、家长与学校等多方一起行动努力。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未成年群体,他们对外界多因素的影响非常敏感,需要他人引导和帮助,树立良好品德和适应新生活新变化。基于此,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丰富的、多形式的实践活动、家校共育等多种路径,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樊晨. 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63-64.
[2]牛永娥. 农村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特征与形成原因的探讨[J]. 新课程(上), 2019, 000(002):246.
[3]尹晓妤. 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J]. 家庭生活指南,2019(12).
江苏省昆山市五联小学 王路香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教师留心关注每个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端正他们的行为道德规范,培养出健全、拥有良好品德的人,使学生能够快乐健康成长。
一、简要分析小学生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关系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间既存在略微的差别,又有相互间的联系。德育教育涉及的内容较广,指学校在思想政治品德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规范性引导和教育,涵盖爱国主义精神的渗透、行为规范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等等。
而心理健康教育相比于其涉及范围较小,针对性较强,旨在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注重磨炼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引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两者间的联系显现在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和方向,都是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观察学生心理活动表征变化,接着着重培养学生品德和影响其价值观。
例如,王某是一位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日常与年迈的奶奶爷爷生活在一起,在学校里经常性偷拿同伴们的东西。有一次被教师没收其尺子后,询问其原因发现学生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关爱,无人给孩子买日常用品。第二天即使教师给买了尺子、钢笔等用具,孩子也是依然不高兴的。基于此,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整合显得很重要,教师需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理表征去引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实现育人的功能。
二、探讨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途径
(一)更新教学观念,科学引导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言谈举止方面会受到来自身边人的很多的影响,所以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条件。广大教师们日常要积极参加校内外培训活动,民主生活会等活动平台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拓宽阅读,空余时间可以浏览开放的互联网平台,阅读学习教学案例,整理教学素材等等。在遇到学生问题时,应耐心引导,想到学生是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应积极鼓励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努力改正,并且也积累教学经验,促进教师学生互相成长。
在引导学生意识转变时,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如榜样激励法,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人物传记,从榜样人物学习其优秀品格。又如小目标累积法,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帮助学生制定可能实现的小目标,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品德
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显像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例如,在引导四年级小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时,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并合理运用规则,教师可以关联学生日常的生活,进行导入和渗透。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进行讨论,讨论生活中交通规则、游戏规则等,学生们在讨论中你一言我一语,诸如尊老爱幼、和睦共处以及爱护公共设施等。最后教师在总结和点评阶段,可以结合《小学生守则》的相关内容,列举课堂教学中作为学生应当遵守规范等,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既保证了课堂的活跃性,又强化了教学效果,让学生从心中明白了规则的重要性。
(三)丰富活动形式,引领学生体验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可组织以实践教育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引领学生体验。例如,学校可以开展“文明校园我来建”活动,引导学生纷纷行动起来,学生们受主题的吸引和氛围的熏陶,会发挥其能动性阻止校园生活中随地吐痰、破坏公物以及乱践踏花草等现象的发生,学生的品德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塑造。此外班级中也可组织开展相关教育实践活动,如争做“争做劳动标兵”、“榜样伴我行”等活动,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结合学生在活动中行为表现情况,教师可以进行激励和表扬,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时刻保持自己的仪态面貌,树立自信心。
(四)家校共育学生,陪伴学生成长
家庭是学生学校外日常主要生活的阵地。对学生进行完备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联合家长之手一起开展。平日里教师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沟通渠道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現情况和学生最近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学校教育在开展时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养教育。此外,校园中也可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邀请学生家长参加,这样不仅可拉近家长与孩子间的距离,还有便于家长学习学校科学有效的管理与教育孩子的方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性开展对于小学生又好又快成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而实现二者的整合需要教师、家长与学校等多方一起行动努力。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未成年群体,他们对外界多因素的影响非常敏感,需要他人引导和帮助,树立良好品德和适应新生活新变化。基于此,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丰富的、多形式的实践活动、家校共育等多种路径,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樊晨. 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63-64.
[2]牛永娥. 农村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特征与形成原因的探讨[J]. 新课程(上), 2019, 000(002):246.
[3]尹晓妤. 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J]. 家庭生活指南,2019(12).
江苏省昆山市五联小学 王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