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再探讨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fa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界定存在着许多模糊点,辨清这些模糊点,找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框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才能指导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方面,提高高职人才培养水平,办出各校特色。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职业行动能力”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标准,并探讨了“职业行动能力”培养的着力点。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行动能力
  [作者简介]姜红(1966- ),女,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高职教育。(云南 昆明 650031)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立项课题“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6-115-084)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4-0029-02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已达成共识,但是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规格、具体质量和标准是什么却存在认识上的模糊性。因此,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实现准确认识和定位,是指导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界定的难点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类型特点的模糊性
  依据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来看,社会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从实践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实践包括两种主要的活动,即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认识世界的活动,以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并生产知识;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以便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①
  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作为两类不同的人才,在知能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说,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两类人才是否有不同的培养方式?培养方式的不同点又是什么?
  现实中,各类人才的边界不是绝对的,可以交叉或互换,各类人才中的层次递进也可以带来人才类型的交叉或互换,如:技术型人才与工程型人才往往在任务上有交叉,工程型人才可去一线实践,技术型人才可参与研究和设计;由于科技高度发展,有些操作性岗位(原技能型岗位)如飞行员、大型电站值班员、柔性加工中心操作员、注册会计师等已由技术型人才担任。因此,教育实践中,技术型人才的应用性特点不易突出。
  (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的模糊性
  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第三级教育第一阶段的5B类相符,是“实际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包含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在内。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专科层次,与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职业技术型人才相适应,但是“高职专科成了终结性教育,影响了其健康发展。形成高职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层次齐全的独立的高职教育体系,以促进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②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的模糊性,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具体标准的制定上难以把握:突出了职业能力培养,又忽视了基本素质和发展后劲的培养,而且在职业能力培养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必需、够用”的度如何确定?
  (三)对“社会需求”认识的不易
  劳动力市场人才结构需求的变化,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社会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制约着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的不同,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同,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上应依据地方特色制定目标和规划。
  因此,高职院校的各级管理者要实事求是,立足本地实际,进行充分的职业分析、行业分析,依据就业实际、层次要求,寻找与自己教育资源相适应的“切适”的培养目标定位,办出特色。在此过程中,需走出校门,与行业、企业取得广泛深入的联系,找到“订单培养”“产学研结合”的切合点。
  (四)对高职教育价值内涵的理解不深
  “集科学、人文、创新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较高级的技术应用性教育,旨在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促进理想的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全人’教育则应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更高境界和追求的崇高目标”③。
  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但是,目前,在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心中并没有树立这样的愿景,总认为:高职院校是次等学校,高职学生是差学生。其实,优等与类型不是同一个概念,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都可以办成优质学校,培养优等学生,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依据社会需求找准了定位,办出了特色。
  
  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界定的前提和框架
  
  (一)准确区分人才类型特点
  不同类型人才有不同的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前一类知识主要用来描述“是什么”或解释“为什么”的问题,即我们所说的理论知识;后一类知识则主要用来回答“怎么办”或“如何做”的问题,即经验知识。陈述性知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是关于认识事物、揭示事物之间关系与规律的理论性知识,即科学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对象是物质的实践活动,是关于改造事物、有效地进行物质的实践活动的知识,即技术知识。
  技术应用型人才首先要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同时还要具有将技术知识转化为现实产品或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除了客观的显性的技术知识外,还依赖于大量的具有个人性质的实践知识(缄默技术知识)的发挥。相对于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的“冥思行动”和“制定行动”,技术应用型人才更强调“进行行动”,它需要更宽广的知识面,如相应的理论知识,经验知识,工作过程知识,与人合作、交流、沟通的知识等。
  准确区分人才类型特点,需要依据具体职业领域,分析相关工作岗位群所需掌握理论知识、技术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内容和宽度及其相应职业行动能力的要求。
  (二)科学把握人才层次特征
  职业技能等级的确定,基于职业活动范围的宽窄、工作责任的大小和工作质量的复杂程度,而工作范围、工作责任和工作质量的确定直接源于其职业所具备的社会功能。随着职业技能等级的递进,也是从“新手—有进步的初学者—内行的行动者—熟练专业人员—专家”的一个成长过程,这一过程可以通过职业教育不同层次(如专科、学士、硕士、博士)的培养体现,也可通过实际工作过程的锻炼、提升而体现。随着等级的递进,所需理论知识的深度和系统化加深,工作任务难度、责任加大,越要求基于经验的学科体系的深入知识。
  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分清培养层次的定位,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等级的要求,确定相应层次所需知识、能力和态度的要求,以及其中学科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工作过程知识的合理比例问题。
  (三)以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为导向
  市场需求是社会需求的具体的、现实的表现,高职教育要瞄准地区行业、产业发展的动态及形势变化,调整专业方向及结构,把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同时,有意识地加深职业教育对劳动组织、工作内容和生产技术的影响。
  高职教育的目标既要基于现实的市场需求,又要高于现实的市场需求,对产业有一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要新,要反映行业的新进展、新特点,还要有针对性。
  (四)以高职教育价值目标为理想追求
  优等教育存在于各类型、各等级的教育之中,只要准确定位、坚持教育价值目标理想,并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潜力,就能办出优质高职教育,出现一批优等高职院校。
  追求高职教育价值目标理想,要贯彻人本化原则,在培养职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方法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设计中,不要偏废学生人文素质、鉴赏能力、生活积极性、社会责任心等的培养。针对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逻辑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改进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三、“职业行动能力”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标准
  
  (一)对“职业行动能力”内涵的理解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界定的前提基础和框架的指导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定位为:达到专科学历层次的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核心质量标准为“职业行动能力”的获得。
  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能结构与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明显不同,其主要能力要求为对技术知识的应用,能在工作一线调动所需资源,完成相应专业(教育职业)的技术应用任务,同时,完成任务的难度、范围、质量要求参考相应层次的职业资格认证要求水平,还要考虑社会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职业行动能力就是指完成相应层次要求的职业任务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的不是理论知识的系统化,而是技术知识、工作程序知识的系统化,同时还要强调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基础上提升的关键能力。
  “职业能力不仅是指职业技能的习得与职业资格的获取,还要体现应变能力,即不仅为劳动者提供尽快掌握必需的新技术和获取新资格的可能,而且还赋予他们新的乃至更加光明的职业前景。”④
  职业行动能力的结构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两部分。前者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表示要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相应知识,还要有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有基本职业能力层面的社会能力。后者也即关键能力,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是具体的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抽象。
  “职业行动能力”的具体规格和质量为:
  知识要素:完成与助理“师”级(如技师、工艺师、助理工程师、营销师等)工作岗位相应任务所包含的必需的理论知识,具备相应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所必需的逻辑思维知识(数学、语言等)、人文社会知识和职业道德知识;隐性知识,即工作现场程序性知识、完成要求任务的经验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积累。
  能力要素:能完成与助理“师”级工作岗位相应的任务,具有工作现场的职业行动能力,能快速学习新的技能与知识、掌握新方法,能对劳动和技术进行设计、强有力地支配生活和工作环境,能参与促成社会向着积极的方向改进,能“敬业乐群”,具有工作所需要的合作能力、公关能力。
  素质要素:具有本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素质和品格,文化基础素质,创造、创新素质,责任感、信誉感和职业个性,能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生存素质和能力,能适应环境、扩大自我实现可能的人。
  (二)“职业行动能力”培养的着力点
  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市场需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质量标准是“职业行动能力”。与普通高等教育追求高深学问(专业科学)、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相类似,高职教育应追求“职业科学”⑤、 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其着力点在于,首先是让学生具有在职业岗位上的行动能力,能调动现实资源出色完成相应任务,做一个合格员工;其次是具有技术创新、革新能力,能改进工作技术、工作流程、工作方法等,提升相应职业水平,做一个优秀员工;其三是能爱岗敬业,具有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具有欣赏、鉴别能力,做一个高素质公民。
  为了体现知识社会的要求,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增强国家竞争力的要求,体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职业行动能力”培养的着力点还在于“不是对现有静态职业资格的简单复制,而是对未来期望的职业资格状态的模式化”,这意味着工作过程被视作可以设计的并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快速摄影”。⑥ 这要求帮助开发和促进学生的自我责任心、灵活性和迁徙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点在于:在当前职业技能的基础上能够改进工作流程、工作线路、工作方法及技术创新,提高工作现场的效率,培养工作一线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上:研究专业(教育职业)相应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能力和态度及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要求,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以强调在高新技术条件下与工作过程有关的隐性知识——经验及策略的重要性,及学科体系知识不应通过灌输而应由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行动”中自我构建而获得。⑦需要确定各专业(教育职业)所需“学习领域”(课程)的数量、层次要求,每一个学习领域中工作过程知识范畴的界定:包含的程序性知识的内容、范围,“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的要点、范围,及两种知识的具体整合;需要研究技术性知识或理论性知识所需选择的“度”及整合于工作过程知识中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对新的职业情景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对关键能力培养所需的“度”,以选择合适的课程范围、课程内容建立基础性学习领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上,研究模拟实训、顶岗实训的比例,创建工学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完整的工作程序性知识及伴生的学科理论知识,利用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写作培养“反思”“总结”“改进”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还需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如: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法、技术规程教学法、基于行业的教学法等,教学中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经验知识在工作知识中的生成及行动能力的培养,要根据高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发展上,职业教育师资要有融相关专业科学知识于职业专业工作过程中的能力,教师教育能力的后劲体现为对行业、企业发展进程的熟悉,把握其中技术知识、工作过程知识的前沿及相应的创新能力;在评价体系上,要增加动态评价方法、成长评价方法,研究相应的考核办法和弹性学制问题;要研究学生管理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中隐性课程的充分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职业道德素质、沟通和合作能力。
  
  [注释]
  ①肖化移.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4-65.
  ②彭志武.关于高职教育层次定位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4):14.
  ③《教育研究》编辑部.2006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07(3):13.
  ④徐国庆,雷正光.德国职业教育能力开发的教育理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59.
  ⑤⑥姜大源.基于职业科学的职业教育学科建设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10-12.
  ⑦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1-52.
  
  [参考文献]
  [1]高林等.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杨国祥,丁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通过对采煤机产尘机理及静压除尘原理的分析,结合长期综采面采煤机降尘经验,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煤机降尘方法,并对该方案进行了论述,依旧该方案对其降尘效果进行了实际验证。验
继清华大学教授陈丹青辞职,北京大学法学教授贺卫方罢招之后,近日,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包伟民成为第三个用实际行动对研究生招生制度表示不满的学者    包伟民近日成为舆论的焦点。  包伟民,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历史学会会长。今年3月1日,他在某知名论坛上发表一则声明,要求报考他的学生“另投名师”,向社会表明了“拒招”研究生的态度
大众文化是市场经济与现代传媒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与繁荣使文化走向民主化、平民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大众叉化也有其负面作用,通过文学经典提升其人文品位是消除其负面作用
[摘要]职业教育课程的文化特性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传统课程的批判、建构的品性,是课程文化价值取向生成与创新的体现。职业教育的课程文化表现在: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理念上的实用性、课程知识选择上的科学性、课程开发上的多样性、课程实施方式上的师生共同参与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文化 特性  [作者简介]陈新文(1970- ),男,湖北襄阳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副
针对西铭矿选煤厂的压滤机在处理煤泥时效率低、打出的滤饼水分较高、在煤泥桶中加入助滤剂量导致药剂消耗量大等问题,对原有的加药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时采用Allen-Brad
研究针对时间负荷、心智负荷、知觉困难度等教师教学思考负荷实施问卷调查,以了解性别、职称与办学条件等在教师教学思考负荷方面的表现。研究样本来自2015年参加G省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