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的心灵捕手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1234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维多利亚时代不仅是英国社会最为鼎盛的阶段,也是英国儿童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随后爱德华时代的儿童文学虽然继承并发展着光辉岁月所遗留的儿童文学传统,却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困境。本文通过梳理爱德华时期著名的英国儿童文学作家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伊迪丝·内斯比特,肯尼斯·格雷厄姆及其经典作品对英国当时社会儿童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特征进行还原,旨在归纳总结出英国爱德华时期的儿童文学形象特点,发掘其对当今社会儿童文学发展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爱德华时期;经典作品;儿童文学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02
  一、引言
  维多利亚时代一直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的峰端,伟大的工业革命给大英帝国带去了财富,而海外殖民地的扩张更加确定了英帝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不仅如此,英国文学领域的繁荣昌盛亦是影响着整个世界,尤其是彰显英帝国今非昔比的成长主题作品逐渐吸引大众的视野。以勃朗特,狄更斯等为代表的英国儿童文学作家通过其作品从多侧面反映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以及成长过程中内心世界的变化。无论是隐忍克己的简爱,还是历经苦难的奥利弗,不难发现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大都带有被压抑,被矮化的特点,字里行间都充斥着现实的动荡不安对社会边缘人群的命运压迫,也表达出作者对他们的怜悯之情。
  光辉灿烂的维多利亚时代过去后,英国继承着工业革命的坚实力量引领世界之巅,迎来和谐稳定的短暂时期,史称爱德华时代(1901-1910)。塞缪尔·海因斯曾评价这段时期为“时代精神的改变”,认为“国王和女王统治下秩序井然的现实——富裕,拘礼,自由”,因此百姓的生活状态可见一斑。然而这段历史却经常被描述为童年时代,从时间上看,这是二十世纪的前十年,虽然世界大战的到来无法预料,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十年对今后整个世纪的发展奠定下适当的基础;此外,科技上的进步同样带有追忆童年的影子,飞机和汽车的发明被制作为模型玩具,满足孩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社会对儿童文学的关注亦是不比寻常:爱德华时代强调的更多是体裁类型的多元,如反乌托邦小说以及寓言故事的兴起。现当代许多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如?哈利波特系列?等,也都带有爱德华时期儿童文学的风格,最大限度的重视奇幻色彩的渲染以及高尚品德的体现。
  二、爱德华时期英国儿童文学形象
  1.美妙的“安琪儿”
  《秘密花园》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所创作的作品。伯内特出身贫穷,但生活的艰难并没有消磨她对光明和溫暖的渴望。她将自己的情感溶于笔尖,愿望寄于孩童。然而作品的成功不仅得益于作者准确捕捉读者群的共通心理,即对美好的向往,还在于这些象征着希望和未来的“安琪儿”形象因其自然纯粹的秉性打破人际交往的隔阂,这对工业革命洪流下趋名逐利的社会环境起到不可磨灭的净化作用。故事讲述了一位性格乖戾的小姑娘玛丽在一场可怕的霍乱病中痛失双亲,于是便被送到身在英国的舅舅克兰文先生家中,然而这个家庭充斥着各种诡秘气息,然而玛丽克服了恐惧,根据知更鸟的指引找到了通往梦幻般秘密花园的大门和钥匙。在精心照料花花草草,收获万紫千红花团锦簇世界的同时玛丽逐渐意识到如何同自然与人和谐相处,并带领科林和克兰文摆脱掉孤僻冷漠的阴霾,乐观面对崭新的人生。
  天真无邪是儿童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特殊阶段最基本的特点,在文本空间中是塑造儿童形象的必然前提。玛丽这种“安琪儿”形象,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伴随着爱的萌芽,破解哥特式恐怖背景后被禁锢的和善。一方面,花园作为作品中的重要意象,它是孩子们回归乐观单纯本性的精神圣地。正如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所著论文集的题目“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中花园的象征隐喻,孩子们的秘密花园亦是儿童意识的觉醒及创造力发挥的源泉。克兰文先生的庄园昏暗阴森,物理空间的压抑与当时陈旧的社会观念一脉相承,而探索花园的存在实际就是反抗以成人为中心的文学史观,建立属于儿童自己的文学传统。另一方面,整个故事的主线围绕玛丽的心灵成长旅途展开,在花园中嬉戏的玛丽、科林和迪康在另一个世界里享受着对游戏乐趣的无尽追求,突显出儿童纯洁活泼的性格特征,也表现出儿童世界里不因外在世界的好坏而消失的快乐。儿童因游戏而生,游戏给孩子们留下难忘的童年回忆,其教育意义、娱乐意义以及实用意义等对孩子的一生都拥有弥足珍贵的影响。伯内特通过书写儿童行为以便影响和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反衬出世间的残酷和人情的冷漠,完美地诠释了儿童作为主体所传递的正能量、真善美。
  2.伟大的“梦想家”
  英国儿童故事女作家伊迪丝·内斯比特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以《五个孩子和沙精》最为著名,故事讲述了五个孩子的奇妙旅程,刚搬新家的孩子们在小山后面的树林里发现了一个砾石坑,挖沙子时,不小心把沙精吵醒,沙精能够满足孩子们实现一个愿望,但是当太阳落山之时,一切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孩子们盘算着各种激动人心的愿望,希望变得比其他人漂亮,变得比其他人富有,希望飞到湛蓝的天空等等,然而每次的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惊心动魄的历险和啼笑皆非的故事毫无察觉地影响着孩子们成长的心灵。
  儿童的“梦想家”形象使儿童在虚幻与现实的徘徊间出现既冲突又融合的感觉。梦想的世界是具有乌托邦性质的,这无疑是对统治阶层掌控下现实的反扑,也是作者力求在理想与传统间保持距离。儿童魔幻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强烈的影响力,就在于让儿童形象复活在拟真的环境里,他们因为固有的纯洁特性而构建出一个远离现实的梦想园地,但是世俗的黑暗烦杂却无孔不入地渗透进儿童的梦想国,表现出一种被扭曲和异化的条件下人与人的关系。儿童的梦想充满了爱和关心,这不仅反映出当时社会阶级与贫富差别悬殊的现实,而且表明那段时期英帝国仍存在着儿童教育资源短缺等多种社会问题。尽管如此,作品依旧强调孩子们的纯净和感恩,与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然而儿童群体的独特身份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无法生成对社会现实明确的结论,从而被动地以“梦想家”的特有体验和观察视角表现他们的忧虑和沉默中的心理冲击,从侧面亦是对爱德华时期儿童生存状态作出的最真实的回应。
  3.沉默的“他者”
  命途多舛的儿童文学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从变幻莫测的生活困窘中得到启示。《执著的龙》是肯尼斯·格雷厄姆的著名作品,讲述了一个牧羊人的儿子不顾家人的反对,与令村里人闻风丧胆实际上却不谙世事,喜好文学的怪龙成为了朋友,村里人得知此事后纷纷表示要铲除这只恐惧的怪物,并请来打怪高手乔治。男孩主动说服乔治不要伤害单纯无辜的龙,并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形象学家巴柔曾表示,“在个人(一个作家)、集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半集体(一种思想流派、一种‘舆论’)的层面上,他者形象不可避免地同样要表现出对他者的否定,对我自身、对我自己所处空间的补充和外延”,久而久之形成对自身价值观的怀疑。儿童作为社会的“他者”群体,这个容易被忽略的特殊身份必然使自身常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早在维多利亚统治时期,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坐定之日起,“童工合法化”的现实使得儿童受到身体和心理上迫害的表现比比皆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普逊认为,对儿童如此规模和如此程度的剥削是英国历史上最可耻的事情之一。另外,文本中的怪龙和男孩一样,都是被当做“他者”身份存在的,在经历上有着相似的被遗忘或被他人窥视的境遇。众所周知,龙在西方文化中一直都是邪恶的象征,而作品中的龙却温文尔雅,带着一丝可爱,尤其是当沉默的男孩挺身而出,帮助被村民误解的怪龙,努力摆脱社会对“他者”群体的偏见,这种举动不仅颠覆了西方社会传统的思想意识,对长久以来歧视他者身份事实进行无情讽刺和批判,且对于呼唤人格平等,培养健康稳定的社会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三、小结
  通过对三部作品的解读,不难发现,不管是寻找心灵花园的“安琪儿”,天真纯洁的“梦想家”,还是在一次次找寻自我的“他者儿童”,爱德华时期的儿童形象相比维多利亚时期的儿童形象更具包容性,他们以主体身份出现,拥有相对平等的话语权,家长的不在场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空间,总体而言是对童年的一种回归,对乌托邦世界的一种向往。从体裁上讲,童话故事的神奇色彩较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更具诙谐幽默,更显童趣。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一种诗意的语言氛围,很容易被掺杂过多非本质的因素,也很容易遗忘,然而童年精神气质的探索对于现代文明了解童年内涵,关注儿童生命体态,找回童话的内核具有很大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特里·伊格尔顿的新著《文学的事件》以反本质主义的方式探索了文学的本质,比早年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中的反本质主义观念有了进一步思考与丰富。本文试从本书中几组对立关系——欧陆理论与英美哲学两大阵营的对立,中世纪经院哲学实在论与唯名论争论展开讨论,来梳理伊格尔顿三段式的论证思路,理解他如何从哲学角度的“共相”过渡到文学的“本质”问题。  关键词:文学的事件;伊格尔顿;共相;本质主义;反本质
在苍白无力的纸上,  一根头发丝丢了。  报案人,打着受伤的旗号,  说出了水的秘密。  在许多案件中,列举的习俗  都有深刻的背景。  翻过山的梦,  在山脚下被退回原籍。  為了那根发丝,你穿越时空,  游走于一堆堆夜色之间。  没有更好选择,  你把全部希望寄托于一滴偶然之上。  为此,你小心翼翼地捡起地上  一个个脚印,并用  必然丈量着它与发丝的距离。  其实,你真的多虑了。  当你忽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01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01  回想起,我刚开始拿起《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完全是源于读完《活着》之后对乡土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还想多读些类似那个年代那片乡土的故事,以扩充对那个乡土社会的认识。而真正读完《平凡的世界》则让我对深深扎根在乡土大地上的那群人儿有血有肉的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  书中每个人物性格各色,关系
酷热的盛夏,清凉何处寻?炎炎夏日,避暑旅游日益成为旅游者远足出行的选择。前不久,由亚太环境保护协会、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联合评选出了“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榜”,这将为还在愁于酷暑难耐的你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其中我国的青海省西宁市榜上有名,被专家学者一致推选为“中国夏都”之称号。  形似一叶扁舟的西宁市,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居黄河支流湟水上游,属大陆性高
清晨的北京  包围着寒冷  冬天的味道  嗅起来鼻子微微的刺痛  思绪被回忆占据  往昔的甜蜜  讓心灵徜徉在  温暖之中  为自己取暖  想着你的名字  这两个字就像一股热浪  在身体里涌动  沉醉其中,忘了伤痛  只为了冬日里这些许暖意  贪婪的不愿醒  清楚,如饮鸩止渴般恐怖  现实的残酷  让温暖过后感觉更冷  忘却也许是最好的结果  拉紧衣服埋低头  当北风掠过面颊钻进身体时  心不会被
今天是农历11月20日,金秋时节,硕果飘香,浒井村里,锣鼓喧天,人声鼎沸。  全村人统一穿上带有喜庆氛围的红色衣裳,列队站于村庄的主干带两旁,夹道欢迎海内外张氏宗亲代表来参加浒井张氏祖祠落成庆典。一座新落成的浒井张氏宗亲祖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是一座典型的闽南建筑,站在祖祠的前面,咉入眼帘的是青石红砖燕尾脊,这些传统闽南建筑的标配,构成了整个祖祠的主色调。在屋顶上,两端的燕尾轻盈地腾空翘
摘 要:堪舆术在古代受到王侯将相甚至是一般的普通百姓选择地基也需要请教堪舆师来作为指导。本文就古代堪舆术的作用来谈论。  关键词:堪舆术;方法;作用  作者简介:胡良(1993-),男,江西南昌人,主要从事北方考古研究。  [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1  堪舆术和风水学一样,只不过堪舆学名字雅称。所谓堪舆,就需要分开解释。
摘 要:图式理论强调过去知识或经验对当前认识行为的影响,语言图示作为该理论的一部分,着重语言层面的影响。翻译作为一种行为活动,其译者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先前语言即译语知识的影响。本文以林纾的《黑奴吁天录》为例,运用语言图示理论来分析林纾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以期从新的视角探析林纾如何解读源语言,如何组织译本语言。  关键词:语言图示;译文语言;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吴舒娟(1
摘 要:《伪君子》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莫里哀的经典作品,莫里哀以他醇熟的古典主义创作手法和对社会深刻的思考成功地塑造了伪君子形象——答尔丢夫。戏剧讲述了答尔丢夫和奥尔恭一家人的矛盾冲突,并有各个不同的矛盾推动情节发展。这部喜剧极度讽刺了教会僧侣,揭露和鞭挞了教会的虚伪与丑恶。成为世界喜剧史上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答尔丢夫;情节发展;古典主义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