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论语》中体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在今天依然有着极强的现实价值,其中的一些教育理念是超前的,非常符合当前的教育教学要求。学习《论语》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获得更多直接的启示。
关键词:论语 语文教学 启示 积累 乐学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论语》的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那些体现了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许多重要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句子,尤其值得借鉴。里面的很多名句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能够洞照古今。在今天我们细细地品读,可以发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依然有着极强的现实价值,可以说《论语》中体现的教育理念是超前的,当然也是超越其时代的。结合今天的教育教学实际,学习《论语》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获得更多直接的启示。
一.积累与思考。众所周知,语文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获得一定的知识,达到一定的水平,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磨练。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急功近利的做法比比皆是,许多人想靠字词句的练习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高度,其结果肯定是欲速则不达。这些人之所以不愿意积累,还是缺乏学习的耐心和韧劲。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学而不厌。”可见只有不知疲倦地坚持学习,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当然,光靠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温习、思考。《论语》里又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都是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成长。同时要注意方法,只是学习而不温习不思考,就不能理解深刻,就会流于空泛和肤浅。孔子主张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对语文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能灵活地学习与教学。只有在学中思,在思中学,才能理解文本的内涵。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加深理解和认识的过程,要加入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才能使知识内化,成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才能最终为我所用。习不仅是复习,也是实践,脱离了实践的知识也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在实践中体悟,才能理解知识的真谛,才能融入自己的认识,进而融会贯通。
二.学习与借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才,即使是有学问的人,他有可能囿于自己的生活背景、专业、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兴趣爱好等因素,在其知识全面性、均衡性方面有所不足和欠缺。因此,除了自我学习以外,要向他人学习和借鉴,正如《论语》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方面,虚心地进行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如果没有,也要警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记》中也有这样一句千古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其实就是合作学习,我们今天才大力提倡这种学习模式,可见当时孔子的教育理念是多么的超前。所有的人都需要向别人学习,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有无知的地方,即便是教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敞开心扉,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心态去向他人学习,去接受外界的所有知识和经验,当然也应该接受他人的质疑和批评。向本学科教师学习固然重要,向本学科以外的教师学习也必不可少,因为有时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种学习往往能够获得意外的收获。
三.苦学与乐学。学习本身是辛苦的事情,因此《论语》中反复强调学习要刻苦努力,如“发愤忘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说的都是应该下苦功夫才能学会学好。同时,《论语》也十分重视乐学,其中所展现的教学主张和教育智慧,对目前的语文教学依然有着现实意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显然,这里已经把“乐”视为了学习的最高境界。现代教育倡导快乐学习,乐学就是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学习固然是辛苦的事情,但是如果所学习的内容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就会不觉得辛苦,反而会体会到乐趣,欲罢不能,心甘情愿地去学习,去享受学习的过程。孔子乐学的观点启发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自己对语文产生热情,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主动学习,这样教师无需采取各种手段去督促批评,他们也会沉醉其中,边学边乐,边乐边学,进而获得知识和能力。
当然,以上所言只是一点粗浅的体会,《论语》的内容是博大精深的,对于语文教学的启示也远不止于此,如能沉下心来仔细揣摩,可以涉及到教育教学的许多方面,因此,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实验学校)
关键词:论语 语文教学 启示 积累 乐学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论语》的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那些体现了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许多重要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句子,尤其值得借鉴。里面的很多名句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能够洞照古今。在今天我们细细地品读,可以发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依然有着极强的现实价值,可以说《论语》中体现的教育理念是超前的,当然也是超越其时代的。结合今天的教育教学实际,学习《论语》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获得更多直接的启示。
一.积累与思考。众所周知,语文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获得一定的知识,达到一定的水平,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磨练。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急功近利的做法比比皆是,许多人想靠字词句的练习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高度,其结果肯定是欲速则不达。这些人之所以不愿意积累,还是缺乏学习的耐心和韧劲。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学而不厌。”可见只有不知疲倦地坚持学习,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当然,光靠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温习、思考。《论语》里又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都是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成长。同时要注意方法,只是学习而不温习不思考,就不能理解深刻,就会流于空泛和肤浅。孔子主张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对语文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能灵活地学习与教学。只有在学中思,在思中学,才能理解文本的内涵。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加深理解和认识的过程,要加入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才能使知识内化,成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才能最终为我所用。习不仅是复习,也是实践,脱离了实践的知识也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在实践中体悟,才能理解知识的真谛,才能融入自己的认识,进而融会贯通。
二.学习与借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才,即使是有学问的人,他有可能囿于自己的生活背景、专业、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兴趣爱好等因素,在其知识全面性、均衡性方面有所不足和欠缺。因此,除了自我学习以外,要向他人学习和借鉴,正如《论语》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方面,虚心地进行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如果没有,也要警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记》中也有这样一句千古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其实就是合作学习,我们今天才大力提倡这种学习模式,可见当时孔子的教育理念是多么的超前。所有的人都需要向别人学习,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有无知的地方,即便是教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敞开心扉,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心态去向他人学习,去接受外界的所有知识和经验,当然也应该接受他人的质疑和批评。向本学科教师学习固然重要,向本学科以外的教师学习也必不可少,因为有时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种学习往往能够获得意外的收获。
三.苦学与乐学。学习本身是辛苦的事情,因此《论语》中反复强调学习要刻苦努力,如“发愤忘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说的都是应该下苦功夫才能学会学好。同时,《论语》也十分重视乐学,其中所展现的教学主张和教育智慧,对目前的语文教学依然有着现实意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显然,这里已经把“乐”视为了学习的最高境界。现代教育倡导快乐学习,乐学就是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学习固然是辛苦的事情,但是如果所学习的内容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就会不觉得辛苦,反而会体会到乐趣,欲罢不能,心甘情愿地去学习,去享受学习的过程。孔子乐学的观点启发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自己对语文产生热情,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主动学习,这样教师无需采取各种手段去督促批评,他们也会沉醉其中,边学边乐,边乐边学,进而获得知识和能力。
当然,以上所言只是一点粗浅的体会,《论语》的内容是博大精深的,对于语文教学的启示也远不止于此,如能沉下心来仔细揣摩,可以涉及到教育教学的许多方面,因此,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