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农村小学生锐减对策探析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由于种种原因,边远山区农村小学生锐减。透过这一现象我们看到,人们的需求从“有学上”更多地转到“上好学”。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人具有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为此,我们应及时把重点从规模办学转到内涵发展,从硬件建设转到软件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认清形势,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途径,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人人得到发展,各有所长,成为具有良好品德的公民,成为社会需要的各层次人才,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质量要求,彻底走出学生数锐减的困境。
  关键词:边远农村小学;学生;锐减;对策
  一、边远农村小学现状
  甘肃省秦安县属六盘山片区国家级贫困县,中山乡地处秦安县东南高寒阴湿的边远山区,现有人口3.9万,经济落后,大部分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中山学区近年小学生锐减,办学规模缩减为16所完全小学,6个教学点,现有学生 1465人,教师164人。生师比为8.9∶1,由原来农村小学教师短缺变为教师富余,其中近年补充的年轻教师占一半以上,学校面临无学生可教的尴尬境地。学校布局分散,相距较远,路况差,校间联系不便。学校办学条件差,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设备未广泛应用,日常教学设施还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班额小,学生中大部分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等方面基础薄弱。近年,各小学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大部分小学简单套用教学模式,效果不佳,新课改困难重重。大部分教师仍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疲惫,低效课堂普遍存在。学生在教师的逼迫下学习,缺乏积极性,师生关系紧张。学生谈不上选择课程,发展特长,张扬个性。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和学生考核评价体系还未形成。课改不彻底,教学质量徘徊不前,难以满足学生家长“上好学”的期望,导致部分优秀学生外流,教师普遍压力大。
  二、边远农村小学生锐减原因分析
  近几年我们边远农村小学生锐减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
  (1)近几年农村进入结婚生育年龄的八零后、九零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生育低峰期,人口出生率下降,学龄儿童自然减少。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婚育年龄段的独生子女,面临赡养多个老人、住房、就业、养育孩子、医疗等昂贵费用的压力。即使放开二胎生育,经济等系列负担使年轻人不愿生育,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下降。相应农村小学生减少。
  (3)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边远农村经济困难的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部分家长带小孩在打工地上学,造成小学生减少。不能带出去的孩子则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监管,这些留守儿童普遍家教缺失,给学校教育和社会管理带来困难。
  (4)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等政策扶持力度,学龄儿童的入学率提高,很少有孩子因家庭困难而不上学或辍学。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人们不再满足于享受一般教育,而是追求优质教育。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导致一方面城区学校班额大,负担重;另一方面农村小学学生锐减。
  (5)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差,部分优秀教师流向城区,教师队伍不稳定,留守教师缺乏先进教学理念,教学质量普遍低下。尽管实施了新课程,用的是新教材,但大部分教师还是老教法,盯着为数不多的优等生,逼着一般学生学;学生还是老学法——被动学习,靠绝对延长学习时间和拼命苦学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能开全课就算不错,谈不上学生选择课程,发展个性特长。新课改不彻底,教学质量徘徊不前。教师怨没有好的生源,缺乏优秀学生;家长怨教师没教好,学校教学质量差。就学校自身而言,教学质量上不去,满足不了家长“上好学”的需求,是造成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三、边远农村小学生锐减对策
  面对小学生减少的现实,我们不得不冷静做出理性的分析,认清形势,从实际出发,探索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1)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吸引农民工返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近年来,政府采取“双联”和“精准扶贫”措施,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引进项目,发展当地经济,吸引农民工返乡就近挣钱,增加农民收入,对稳定家庭、社会、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未彻底解决问题。政府需加大扶贫力度,进一步减轻农民就业、住房、婚育、医疗、养老及子女教育负担,发展经济,争取完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农民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也就不外出打工去,有利于稳定家庭、社会和教育。
  (2)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采取措施,加快本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加大投入,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养。有关教育政策向乡村学校倾斜,扶持、指导乡村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差别,使本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条件吸引农民子女就近入学,享受均等的优质教育。这样,既解决了城区学校因学生拥挤负担过重问题,又解决了乡村学校学生急剧减少无学生可教的困难。
  (3)学校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高效课堂是新课程理念下,相对于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负效而言的。它的高效性体现在三个方面:课堂教学效果好、课堂教学效率高、课堂教学效益高。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对预设的“三维”目标达成率高;课堂时间利用率高;课堂上学生参与率高、受益面大,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成长的价值意义,投入少,产出多。高效课堂应是“三高”合一,缺一不可。
  课堂教学的低效,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关系和学生的主体关系不协调,或师生主观因素对教材、教具、教育技术、教学氛围环境等客观因素积极性的发挥不够,而导致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教学效益低下。主要表现为:课堂结构上教师占用的时间多,学生可支配的时间少,环节多;教学方式上教师的教重复多,讲得多而不精,以教代学,教和学相脱离;教学方法不科学,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及设备使用不当,时间利用率低下;重知识传授,不重视学法指导;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式被动,重结果,不重过程,学习方法欠缺;教学效果往往以师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高强度,损害师生身心健康为代价取得,效益低下。   课堂教学的无效,指教和学的一些行为,耗费了时间、精力,但与所要达到的目标无关,或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做了无用功。
  课堂教学的负效,指由于教师的知识性错误、教学方式或方法不当,误导学生出现知识性错误,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出现与预期的目标相反的结果,或引起学生反感、厌学,起了反作用。
  高效课堂就是在现有条件下,简化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和其他客观因素的积极性,减少无效,杜绝负效,相对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实现高效。
  怎样建设高效课堂?我们必须克服盲目跟风、照搬照抄和消极观望等心理,立足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建设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
  学区成立高效课堂建设领导小组,为高效课堂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以新课程理念、高效课堂理论、《天水市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和有关高效课堂建设政策为指导,从本学区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自己特点、切实可行的《“高效课堂建设”活动计划》《“高效课堂建设”活动实施细则》。有计划地在本学区内举办高效课堂示范课,组织教师观摩学习;有计划地举办同课异构、高效课堂论坛、高效课堂讲座、高效课堂教学大比武等活动。了解、发现、培养高效课堂建设典型,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带头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制定《高效课堂评价细则》,建立高效课堂建设激励机制,把高效课堂建设纳入学校及教师个人的业绩考核,完善考核评价制度,为高效课堂提供制度保障。研究、筛选适合本校校情、学情的教学模式。关注国内外、天水市各校的高效课堂建设动态,收集经验、信息,开发高效课堂建设校本培训教材,对本校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参与培训、观摩,学习借鉴其他学校高效课堂建设的经验、做法;有计划地请专家和高效课堂建设先进学校教师来学校作报告、示范、指导。以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为着手点,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档案袋,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为高效课堂建设提供师资保障。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大力推广普及多媒体信息设施及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着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
  创建高效课堂,教师首先要彻底转变观念,变压力为动力,树立高效课堂意识,主动投身高效课堂创建实践,探索适合山区小学生身心认知特点和自己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坚持“以学定教”原则,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取舍教材,预设具体、适宜、全面的“三维”教学目标。根据欠发达地区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较差的特点,教师进一步设计出分层次、有针对性、具体的学习目标或活动任务,使学生明确目标,起到导学作用。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制作课件,选择教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实现教为学服务。坚持优质高效原则,废除无效环节,简化课堂结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留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课堂容量合理。关注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分层施教。根据“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短板”的原理,教师应把课堂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困生身上,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根据其需要多给予学法指导和帮助,给予更多的展示表现机会和信赖支持,给予足够的思考消化时间。通过以学困生为主的检测反馈,耐心引导学生纠偏、补救、达标。学困生基本达标,则全体学生基本达标。教师的点拨能根据情况适当拓展、加深,以满足优秀学生的学习需要,在生生、师生愉悦的互动中,使各层次学生都有所收获、进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坚持“三不讲三讲”原则(学生会的不讲,学生未讲之前不讲,与学习目标无关的不讲;讲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讲难点学法,讲知识缺陷和需要提升的部分),提高教学有效性。
  引导学生有效选择、使用教材,并敢于质疑教材和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山区小学生生活环境的特点,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生活实际来体验、感悟、运用所学,初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情感世界,增强实践能力。以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参加高效课堂教学校本研究,发表相关论文,申报、参与高效课堂课题研究。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学习积累经验,“以学论教”,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提升自己的素养,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4)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途径,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满足人们对教育多元化的需求。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从扩大规模到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从硬件建设到软件建设的转型时期,人们的需求从“有学上”更多地转为“上好学”。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教育的总体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对于基础教育来说,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而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单一的考试分数。我们面临的21世纪是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应当帮助学生个体具有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核心素养,为明天做好准备。这些核心素养是通过系统的学习而习得的,是关键的、共同的素养,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我们要认清形势,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不能只盯学生考试分数,而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公民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终身学习习惯、团队意识等必备品格和终身学习、求职、生存、实践、创新等关键能力,这样的知识才是最有用的。
  为此,我们要创新学生多元化培养途径,整合课程,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我们不仅要关注课堂,也要关注课外活动、走出去的体验活动。我们的义务教育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将来都考上大学,成为高级人才。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人人得到发展,各有所长,创设多元化出路,成为具有良好品德、社会需要的各层次人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彻底走出学生锐减的困境。
  参考文献:
  [1]项家庆.高效课堂的理念与实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2]万 伟.三十年来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15,(1):60—67.
  [3]天水市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活动实施方案[DB/OL].http://www.gstsedu.cn/html/2014/xxgk_0103/13200.html,2014-01-03.
  [4]明庆华,谷木荣.有效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J].中国教育学刊,2015,(5):32—36.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中山学区)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科学新课标实施以来,小组合作探究已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在日常的科学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合作小组随意化、合作过程形式化、合作参与片面化等误区,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效率。为进一步增强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分组,创设合作空间;精选活动,体验合作过程;多元评价,享受合作乐趣等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从而在合作学习中有效发展学生的科
摘 要:《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名作中的上乘之作,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经久不衰的篇目。文章的经典不仅在于秋与古往今来的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更在于文章深深刻上了备受古典文化浸润而又不同于冷峻深刻的鲁迅、诙谐睿智的林语堂、轻松闲适的胡适的郁达夫的烙印。本文就从《故都的秋》的意象入手,走进文本,走进郁达夫的灵魂深处。  关键词:课堂教学;意象;悲凉;忧国  一、解读感伤的审美意象  正如郁达夫在他的小说《沉
摘 要:不少教师在教学阅读中由于缺乏读写结合的意识,没有有效地长期坚持渗透传授学生习作的技巧,以致学生在具体习作时存在抓耳挠腮、无从下手的困窘现象。在阅读分析中,学生也无法从整体篇章结构、写法特色方面加以有效深入的赏析,造成了学生被动地为学课文而学课文、习作又是另一回事的现象。其实阅读与写作犹如一对孪生姐妹,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形影不离、密不可分。教师应该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促使“读”“
一、把握全局,张扬个性—说设计理念,体现创新  “设计校园”这一主题,是让孩子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计心目中理想的校园。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设计方案,始终以孩子们为主体,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活动方式,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确准目标,优化综合—说教材和学情,体现要求  【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孩子们学习了位置与方向、面积等有关知识的基
摘 要:针对目前中学语文诗歌的教学没有美感、缺乏整体教学观的现状,提出以“读”为主的诗歌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去涵泳诗歌的情感美、意境美、音乐美和语言美,从而体味诗歌的原汁原味,获得审美的享受。  关键词:诗歌;原味;诵读;涵泳  随意翻开新课标出台后的中学(含职高)语文教材,不难发现诗歌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多,诗歌教学提到了又一个新的高度。但就目前课堂教学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一次随堂听课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拱辰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被城市小学包围着的幼小一体化城镇小学,与周边百年老校和新创办的小学相比,真是相形见绌。学校如何发展,学校特色如何定位?个人认为:精良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和学校特色建设的基石。笔者一直行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校本研训的道路上,就个人经历谈谈“以研促教,构建校本研训之特色”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小课题研究与特色学校牵手:这是一片希望的原野 
摘 要:现阶段,传统小学美术教育愈发呈现出与学生日常生活严重脱钩的现象。在小学美术作业布置过程中实现生活化,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信心,也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独立的学习态度,潜移默化间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推进教师的教学进度。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作业  小学美术教学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连接课堂与生活”的教学理念。笔者从拓
课堂提问是一项集设疑、激趣、引思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教师当然责无旁贷地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好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果。  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是追问法,何谓追问法?追问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所作的一次或更多次的提问,是一种为使学生更好地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问题式教学法。有效性追问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过
在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中,氧气被安排为第一种系统研究其性质的物质。因此,氧气的学习对后续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通过氧气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研究身边化学物质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化学研究物质时常常借助实验手段,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中可以使用对比等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现象的观察是有目的、有序地进行;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之间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下面以《氧气的性质和
摘 要: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知识与实践、动脑与动手结合很紧密的学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遵循教育规律,采取任务驱动、择优展示、对手竞争等带有趣味的创新方法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与激情,实现学生信息技术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与信息技术教学高效的双赢课堂。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动手实践之后对知识技能的巩固率能达到80%以上,其效果远胜于单纯对知识的识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