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58-01
导言课是整个中学历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课,新一轮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不仅打破了历史学科体系,而且没有顾及学科整体性的一般要求。教材的内容是以“模块”专题的形式呈现的,与过去的“通史”体迥异,因此更有必要提升对导言课的重视度。精心设计一节历史导言课,可以给学生以整体点化,对他们总体认识高中历史、认识新教师、认识新教材、认识新方法、认识新要求,认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大有裨益.,学生是否热爱历史课,同教师对导言课的设计有直接关系。
如何设计历史导言课呢?
一、导言课的课前分析
1.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初中历史学习情况的咨询,虽然已学了三年历史,但大部分同学对于历史学习的功能还不清楚,对历史学科不重视,使得学生认为历史学科可有可无;初中的历史学习已让一些学生对历史产生了一定的误解,要么以为是背课本,要么以为是讲故事,没有把它当成一门科学来看待,更谈不上对初中历史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和方法,所以高一的第一节导言课至关重要。
2.教学资源分析:导言课没有教材,但教学资源更为丰富,古今中外,教师可以信手拈来,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教学功底都可以通过导言课充分显现。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明确“历史”和“历史学”的概念。明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构架及高考的考试模式。
2.过程与方法:利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图片及信息让学生从历史的眼光去看开幕式,加深对历史学科作用的认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中所体现出与历史学科有关的现象,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能够体会到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特色,以更有利于高中阶段的自我调节;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加强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堂有效的历史导言课,要求教师必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解决“什么是历史和历史学?”、“为什么要学历史?”、“怎样学好历史?”等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历史和历史学
《说文解字》里对历和史的解释(略)?“历史”一词的两种含义(略)。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中外圣贤关于历史学习重要性的真知灼见不胜枚举(略)。
1.对个人而言:点明历史有陶冶情操的价值,历史有训练思维的价值,通过历史学习,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等等。
2.对国家和民族而言: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3.从世界和人类而言: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三)怎样学好历史
1.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
(1)在生活中观察、体会历史知识。
(2)在课本中发现知识:①构建整体线索;②提出问;③围绕主题开展学习;④以小见大:从中国看世界历史进程。
(3)在课本和生活中拓展研究。
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充分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如在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同学可以进行探究活动:“你的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政区?”在学习基层民主选举中,可以让学生回家调查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怎样选举产生的?在了解过程中你发现有何问题?你有何建议?
2.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1)了解历史学科特点,提高学习效率
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一是时序性,二是整体性,三是实证性。正是这三大特点,使历史取得其他学科无可取代的特殊地位。只有根据学科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理想效果。最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就是:记忆是历史之母,理解是历史之父。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
(2)从课程目标看学习方法
历史思维的核心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历史学习当中的。
识记 ——作为学习高中历史课程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学生能记忆这类历史内容。对这类历史内容,课程标准在陈述中使用了“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等行为动词。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历史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分割围歼”,即: 1.人物;2.事件(事态);3.组织(机构);4.制度(纲领、路线、计划、条约);5.文化成果(包括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
理解 ——要求学生在达到第一层次要求的基础上,能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一定认识。对这类历史内容,课程标在陈述中使用了“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认识”等行为动词。历史学科的理解,是要在记忆的基础上,形成对历史现象、历史规律和考察历史的理论方法的基本内容的概括性、本质性、特征性认识,将对历史表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已有的结论性的理性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理性认识,并能掌握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关系的联系性,达到能够运用理解的知识观点分析解决历史实际问题的目的。
运用 ——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作用影响,并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对这类历史内容,课程标准在陈述中使用了“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历史学科的运用能力是指站在一定的思想政治立场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构建和阐释历史事实的能力。
(3)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
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基本理念的学习方式下,同学们需掌握以下一些学习方法:
如阅读必要的历史材料,注重探究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习与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四、高中历史构架
(1)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2)高中历史各模块的介绍。
总体来说,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反映比较好,基本上完成了激趣的教学任务。
导言课是整个中学历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课,新一轮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不仅打破了历史学科体系,而且没有顾及学科整体性的一般要求。教材的内容是以“模块”专题的形式呈现的,与过去的“通史”体迥异,因此更有必要提升对导言课的重视度。精心设计一节历史导言课,可以给学生以整体点化,对他们总体认识高中历史、认识新教师、认识新教材、认识新方法、认识新要求,认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大有裨益.,学生是否热爱历史课,同教师对导言课的设计有直接关系。
如何设计历史导言课呢?
一、导言课的课前分析
1.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初中历史学习情况的咨询,虽然已学了三年历史,但大部分同学对于历史学习的功能还不清楚,对历史学科不重视,使得学生认为历史学科可有可无;初中的历史学习已让一些学生对历史产生了一定的误解,要么以为是背课本,要么以为是讲故事,没有把它当成一门科学来看待,更谈不上对初中历史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和方法,所以高一的第一节导言课至关重要。
2.教学资源分析:导言课没有教材,但教学资源更为丰富,古今中外,教师可以信手拈来,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教学功底都可以通过导言课充分显现。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明确“历史”和“历史学”的概念。明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构架及高考的考试模式。
2.过程与方法:利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图片及信息让学生从历史的眼光去看开幕式,加深对历史学科作用的认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中所体现出与历史学科有关的现象,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能够体会到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特色,以更有利于高中阶段的自我调节;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加强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堂有效的历史导言课,要求教师必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解决“什么是历史和历史学?”、“为什么要学历史?”、“怎样学好历史?”等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历史和历史学
《说文解字》里对历和史的解释(略)?“历史”一词的两种含义(略)。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中外圣贤关于历史学习重要性的真知灼见不胜枚举(略)。
1.对个人而言:点明历史有陶冶情操的价值,历史有训练思维的价值,通过历史学习,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等等。
2.对国家和民族而言: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3.从世界和人类而言: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三)怎样学好历史
1.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
(1)在生活中观察、体会历史知识。
(2)在课本中发现知识:①构建整体线索;②提出问;③围绕主题开展学习;④以小见大:从中国看世界历史进程。
(3)在课本和生活中拓展研究。
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充分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如在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同学可以进行探究活动:“你的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政区?”在学习基层民主选举中,可以让学生回家调查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怎样选举产生的?在了解过程中你发现有何问题?你有何建议?
2.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1)了解历史学科特点,提高学习效率
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一是时序性,二是整体性,三是实证性。正是这三大特点,使历史取得其他学科无可取代的特殊地位。只有根据学科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理想效果。最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就是:记忆是历史之母,理解是历史之父。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
(2)从课程目标看学习方法
历史思维的核心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历史学习当中的。
识记 ——作为学习高中历史课程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学生能记忆这类历史内容。对这类历史内容,课程标准在陈述中使用了“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等行为动词。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历史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分割围歼”,即: 1.人物;2.事件(事态);3.组织(机构);4.制度(纲领、路线、计划、条约);5.文化成果(包括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
理解 ——要求学生在达到第一层次要求的基础上,能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一定认识。对这类历史内容,课程标在陈述中使用了“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认识”等行为动词。历史学科的理解,是要在记忆的基础上,形成对历史现象、历史规律和考察历史的理论方法的基本内容的概括性、本质性、特征性认识,将对历史表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已有的结论性的理性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理性认识,并能掌握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关系的联系性,达到能够运用理解的知识观点分析解决历史实际问题的目的。
运用 ——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作用影响,并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对这类历史内容,课程标准在陈述中使用了“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历史学科的运用能力是指站在一定的思想政治立场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构建和阐释历史事实的能力。
(3)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
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基本理念的学习方式下,同学们需掌握以下一些学习方法:
如阅读必要的历史材料,注重探究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习与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四、高中历史构架
(1)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2)高中历史各模块的介绍。
总体来说,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反映比较好,基本上完成了激趣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