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的过程,说到底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性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积累,这是最基本的积累,是学好一种语言所必须的。它包括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片断等,通过积累、运用形成自己的“材料库”。二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的、方法的、情感和体验等的积累。
(一)积累的方法
1.朗诵
朗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一些典范的语言材料,如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朗诵对语言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2.笔记这需要教师适当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分类归纳,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等方法进行积累,以形成一个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阅读教材中的语文知识毕竟还是有限的,要拓宽视野,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样才能接触更多的知识;要让学生独自去感受、体验,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4.测试测试也是一种较好的积累方法。通过测试进行查漏补缺,矫正错误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专项整合,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梳理的方法
学习过程虽然是积累的过程,但学习的最终目的却是应用,要从积累转向运用,对知识的梳理是很关键的。很多学生非常重视知识的积累,并且也确实积累到了很多的知识,但一到运用的时候,却并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原因是忽视了对知识的梳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梳理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那么,应如何梳理语文知识呢?
1.画“知识树图”“知识树图”着眼于知识点的梳理,把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存于脑海中。“知识树图”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感知。
2.分类归纳
这种方法没有“树图”那样系统,但却像是“树图”上面截下来的枝丫,对每个枝丫分别进行梳理。即把不同知识分门别类,就像图书馆把不同类型的图书放在不同的书架上一样,这样看起来就会一目了然,查找起来十分方便。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需要应用的时候能够快速地找到所需的知识。
3.按主次分类
把常用的知识归为一类,把不常用的知识归为另一类,常用的还可以经常复习以加强理解。通过语文知识的梳理,知识更系统化和条理化,可以使积累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应用起来也方便快速,因此,我们在积累知识的同时还应重视知识的梳理。
(三)积累与梳理的综合运用
知识的积累和梳理,不需要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将语文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有效地进行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呢?
1.注重实际运用。任何语文知识,如果最后不能落实到运用上,就体现不了知识的价值。学生不能用来解决问题,那学来的知识都是无用的。
2.突出过程和方法。梳理的过程与方法也很重要,如,哪些方面要进行梳理,汉字要怎么梳理,成语又该如何梳理等。不同的知识就要用不同的方法,寻得一个好的方法,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提高效率。如,我们教给学生成语的来源和结构分类方法,告诉学生使用成语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了解成语中的文化可以从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政治军事、礼仪习俗、衣食住行、植物动物进行梳理等。我们还告诉学生要用辩证的眼光、发展的观点来对待成语。这些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是很难的,教师应该常常帮助学生们总结方法。
3.联系现实生活。语文是一种语言文化,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纽带。语文必须与生活相联系,才会有生气;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有之一切皆活,无之则一潭死水。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电影里的文化、语言交际等,既是当前时代的热点,又是与学生语文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探究起来自然就兴趣盎然。
4.强调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进行文化专题探究,如流行文化、古汉语文化、影视文化等。如成语这一专题,其文化内涵表现在:一是让学生从先秦诸子典籍中发现成语,理解其原义和引申义,更深层次地理解成语的用法。二是专门设计一大板块“成语与文化”,强调成语是文化的积淀,成语是汉语表达中的精华,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突出了成语的传统文化的特点。这样,学生积累与梳理成语就不会对成语的理解只停留于它的表层,而能够深入下去,有更多的收获。
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积累和梳理的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和梳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归纳,以提高积累运用的效率。
(责任编辑 韦 雄)
(一)积累的方法
1.朗诵
朗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一些典范的语言材料,如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朗诵对语言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2.笔记这需要教师适当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分类归纳,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等方法进行积累,以形成一个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阅读教材中的语文知识毕竟还是有限的,要拓宽视野,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样才能接触更多的知识;要让学生独自去感受、体验,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4.测试测试也是一种较好的积累方法。通过测试进行查漏补缺,矫正错误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专项整合,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梳理的方法
学习过程虽然是积累的过程,但学习的最终目的却是应用,要从积累转向运用,对知识的梳理是很关键的。很多学生非常重视知识的积累,并且也确实积累到了很多的知识,但一到运用的时候,却并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原因是忽视了对知识的梳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梳理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那么,应如何梳理语文知识呢?
1.画“知识树图”“知识树图”着眼于知识点的梳理,把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存于脑海中。“知识树图”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感知。
2.分类归纳
这种方法没有“树图”那样系统,但却像是“树图”上面截下来的枝丫,对每个枝丫分别进行梳理。即把不同知识分门别类,就像图书馆把不同类型的图书放在不同的书架上一样,这样看起来就会一目了然,查找起来十分方便。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需要应用的时候能够快速地找到所需的知识。
3.按主次分类
把常用的知识归为一类,把不常用的知识归为另一类,常用的还可以经常复习以加强理解。通过语文知识的梳理,知识更系统化和条理化,可以使积累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应用起来也方便快速,因此,我们在积累知识的同时还应重视知识的梳理。
(三)积累与梳理的综合运用
知识的积累和梳理,不需要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将语文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有效地进行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呢?
1.注重实际运用。任何语文知识,如果最后不能落实到运用上,就体现不了知识的价值。学生不能用来解决问题,那学来的知识都是无用的。
2.突出过程和方法。梳理的过程与方法也很重要,如,哪些方面要进行梳理,汉字要怎么梳理,成语又该如何梳理等。不同的知识就要用不同的方法,寻得一个好的方法,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提高效率。如,我们教给学生成语的来源和结构分类方法,告诉学生使用成语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了解成语中的文化可以从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政治军事、礼仪习俗、衣食住行、植物动物进行梳理等。我们还告诉学生要用辩证的眼光、发展的观点来对待成语。这些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是很难的,教师应该常常帮助学生们总结方法。
3.联系现实生活。语文是一种语言文化,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纽带。语文必须与生活相联系,才会有生气;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有之一切皆活,无之则一潭死水。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电影里的文化、语言交际等,既是当前时代的热点,又是与学生语文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探究起来自然就兴趣盎然。
4.强调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进行文化专题探究,如流行文化、古汉语文化、影视文化等。如成语这一专题,其文化内涵表现在:一是让学生从先秦诸子典籍中发现成语,理解其原义和引申义,更深层次地理解成语的用法。二是专门设计一大板块“成语与文化”,强调成语是文化的积淀,成语是汉语表达中的精华,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突出了成语的传统文化的特点。这样,学生积累与梳理成语就不会对成语的理解只停留于它的表层,而能够深入下去,有更多的收获。
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积累和梳理的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和梳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归纳,以提高积累运用的效率。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