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时刻处于一种相互交流信息、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的状态,即处于一种互动关系之中。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互动关系。学生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生成知识、能力、情感、觉悟的过程。政治课教学必须把焦点从教师为中心转移到师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真正实现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一、政治课师生互动生成机制的特征
1 教师主导领引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价值引领”下展开“互动生成”。在师生互动生成机制中,教师要学会倾听,暂缓评价。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整个课堂教学进程中,始终作为一名引路人,起着主导的作用。例如,笔者在进行认识的根本任务的教学时,就是通过学习情景的创设以引领学生主动探究未知的。
材料一:刚见到陈水扁照片时,首先看到、感觉到的是他容貌、衣着。2000年上台时又承诺了“四不一没有”,给人的印象蛮不错。但是在后来的实践中又发现他不承认“九二共识”,蓄意利用“公投制宪”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抛出海峡两岸是“一边一国”的主张……春节讲话声称考虑废除“国统会”及“国统纲领”,提出以“台湾”之名加入联合国。
材料二:陈水扁的所作所为的核心目的是力图通过宪改实现台湾“法理独立”。这充分暴露出陈水扁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再次说明陈水扁是两岸关系、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麻烦制造者和破坏者。
思考:材料中哪一部分体现的是感性认识?哪一部分体现的是理性认识?
在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得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概念,并以上述材料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进一步设问:对陈水扁的认识,我们如果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是否可以?如果不可以,那么,认识应当怎样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怎样才能看清陈水扁搞“台独”分裂活动的实质呢?从而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分组讨论,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陈水扁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为,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深刻。
2 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在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中生成的。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制定探究规划,独立查找学习资源,自主领悟探究内容,发现疑惑所在,提炼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进而内化为个人的知识和才干。例如,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精神,本人在教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课时作了如下的教学方案设计:
首先,让学生观看我国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示意图和建设施工图,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庆祝大会在拉萨火车站举行时黄菊副总理参加庆祝大会的图片。
然后设计一组材料并设问:
材料一: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是“三大世界性难题”。40多年来,1700多名科技人员对难题的科研攻关一直没有中断,终于取得了关于不同冻土温度对路基等工程产生怎样影响的关键性认识。提出了施工的总体思路。这体现了主观能动性的哪一种表现?为什么?
材料二:格尔木至拉萨段从2001年6月29日开工以来建设大军克服高原缺氧、冻土生态脆弱等困难,按照计划精心施工。在昆仑山隧道的施工中,采取了新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如“湿喷混凝土施工作业”等。至2005年10月15日,该路段全线通车。这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哪一方面?
材料三:多年冻土处理不好,容易导致冬季受冻胀起、夏季融化沉降,使路基变成高低不平的“搓衣板”和“橡皮路”,直接影响到运营安全和质量。在众多困难面前,科研人员和施工单位的职工,勇于攀登科学高峰,攻克一个个难题,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战胜雪域严寒,连续作战,终于使青藏铁路提前建成通车。这又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哪一方面?
同学们在分组讨论,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生成了新的认识:材料一主要体现了主观能动性中的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想”,即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材料二主要体现了主观能动性中的在认识指导下的“做”,即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材料三主要体现了主观能动性中的决心、干劲等,即精神状态。
上述设计方案,是在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复习回顾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乐学的积极性,以便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良好的乐学氛围、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意向。
3 师生互动生成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在探究中会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上提出自己所遇到的疑惑,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和作用,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合作,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平等参与其中,适时引导点拨,最后由学生自我总结提炼,生成知识、技能、情感、觉悟和价值观。此时,教师也在互动中丰富了教学经验,增强了能力,生成了自身特有的教学风格。例如,在上述事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本人在课堂上着力在宽松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上述材料还启示我们要在实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取得成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那么,从理论上来说,为什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呢?是不是只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层层设问,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也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作为教师的我,也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摸索、提炼、生成和强化了一些教学策略,增强了搞好政治课教学的信心。
二、政治课实施师生互动生成机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 情感的培养与知识、能力、价值观的生成同等重要原则
这是师生互动生成机制的目标要求。学习是由情感推动和支撑的,情感是一种动力源,没有情感的支撑,学习活动就不会持久,没有情感的支撑,任何任务都无法完成,师生互动生成机制的构建,首先必须以培养学生情感为基础。知识的生成则是感情培养的前提,没有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也就不可能生成情感。因此,师生互动生成机制,必须把学生情感的生成与知识的生成有机统一起来。
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学中,就是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的。
2 “形似”与“神似”相结合的原则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师生互动生成机制的真正内涵,并不是让学生单一地动起来,而是既要有“形动”,还要有“神动”;既要外化,还要内化;既要物化,更要活化;既要知识的传承,还要人文的积淀。
总之,师生互动生成机制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真正起到激活思维、主动探究、生成新知、生成能力、生成情感、生成觉悟的作用。
3 预设与随机相协调的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政治课教学也是如此。政治教师需要备课,需要预设教学效果,但更重要的是当预设与生成不能统一时,如何利用教学智慧有效处理,从生成的效果出发,达到教学目的。这就是说,师生互动生成机制要求政治教师不能完全按照预设的教案、课件上课,而是应当随着师生互动的情景,问题的展开,疑点的暴露,而随机应变地进行。
在师生互动生成机制的运作过程中,对教师知识、能力、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的生成有哪些积极的影响,作为老师应当自觉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把师生互动生成机制作为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政治课师生互动生成机制的特征
1 教师主导领引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价值引领”下展开“互动生成”。在师生互动生成机制中,教师要学会倾听,暂缓评价。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整个课堂教学进程中,始终作为一名引路人,起着主导的作用。例如,笔者在进行认识的根本任务的教学时,就是通过学习情景的创设以引领学生主动探究未知的。
材料一:刚见到陈水扁照片时,首先看到、感觉到的是他容貌、衣着。2000年上台时又承诺了“四不一没有”,给人的印象蛮不错。但是在后来的实践中又发现他不承认“九二共识”,蓄意利用“公投制宪”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抛出海峡两岸是“一边一国”的主张……春节讲话声称考虑废除“国统会”及“国统纲领”,提出以“台湾”之名加入联合国。
材料二:陈水扁的所作所为的核心目的是力图通过宪改实现台湾“法理独立”。这充分暴露出陈水扁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再次说明陈水扁是两岸关系、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麻烦制造者和破坏者。
思考:材料中哪一部分体现的是感性认识?哪一部分体现的是理性认识?
在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得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概念,并以上述材料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进一步设问:对陈水扁的认识,我们如果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是否可以?如果不可以,那么,认识应当怎样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怎样才能看清陈水扁搞“台独”分裂活动的实质呢?从而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分组讨论,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陈水扁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为,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深刻。
2 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在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中生成的。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制定探究规划,独立查找学习资源,自主领悟探究内容,发现疑惑所在,提炼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进而内化为个人的知识和才干。例如,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精神,本人在教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课时作了如下的教学方案设计:
首先,让学生观看我国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示意图和建设施工图,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庆祝大会在拉萨火车站举行时黄菊副总理参加庆祝大会的图片。
然后设计一组材料并设问:
材料一: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是“三大世界性难题”。40多年来,1700多名科技人员对难题的科研攻关一直没有中断,终于取得了关于不同冻土温度对路基等工程产生怎样影响的关键性认识。提出了施工的总体思路。这体现了主观能动性的哪一种表现?为什么?
材料二:格尔木至拉萨段从2001年6月29日开工以来建设大军克服高原缺氧、冻土生态脆弱等困难,按照计划精心施工。在昆仑山隧道的施工中,采取了新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如“湿喷混凝土施工作业”等。至2005年10月15日,该路段全线通车。这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哪一方面?
材料三:多年冻土处理不好,容易导致冬季受冻胀起、夏季融化沉降,使路基变成高低不平的“搓衣板”和“橡皮路”,直接影响到运营安全和质量。在众多困难面前,科研人员和施工单位的职工,勇于攀登科学高峰,攻克一个个难题,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战胜雪域严寒,连续作战,终于使青藏铁路提前建成通车。这又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哪一方面?
同学们在分组讨论,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生成了新的认识:材料一主要体现了主观能动性中的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想”,即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材料二主要体现了主观能动性中的在认识指导下的“做”,即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材料三主要体现了主观能动性中的决心、干劲等,即精神状态。
上述设计方案,是在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复习回顾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乐学的积极性,以便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良好的乐学氛围、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意向。
3 师生互动生成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在探究中会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上提出自己所遇到的疑惑,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和作用,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合作,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平等参与其中,适时引导点拨,最后由学生自我总结提炼,生成知识、技能、情感、觉悟和价值观。此时,教师也在互动中丰富了教学经验,增强了能力,生成了自身特有的教学风格。例如,在上述事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本人在课堂上着力在宽松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上述材料还启示我们要在实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取得成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那么,从理论上来说,为什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呢?是不是只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层层设问,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也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作为教师的我,也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摸索、提炼、生成和强化了一些教学策略,增强了搞好政治课教学的信心。
二、政治课实施师生互动生成机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 情感的培养与知识、能力、价值观的生成同等重要原则
这是师生互动生成机制的目标要求。学习是由情感推动和支撑的,情感是一种动力源,没有情感的支撑,学习活动就不会持久,没有情感的支撑,任何任务都无法完成,师生互动生成机制的构建,首先必须以培养学生情感为基础。知识的生成则是感情培养的前提,没有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也就不可能生成情感。因此,师生互动生成机制,必须把学生情感的生成与知识的生成有机统一起来。
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教学中,就是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的。
2 “形似”与“神似”相结合的原则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师生互动生成机制的真正内涵,并不是让学生单一地动起来,而是既要有“形动”,还要有“神动”;既要外化,还要内化;既要物化,更要活化;既要知识的传承,还要人文的积淀。
总之,师生互动生成机制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真正起到激活思维、主动探究、生成新知、生成能力、生成情感、生成觉悟的作用。
3 预设与随机相协调的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政治课教学也是如此。政治教师需要备课,需要预设教学效果,但更重要的是当预设与生成不能统一时,如何利用教学智慧有效处理,从生成的效果出发,达到教学目的。这就是说,师生互动生成机制要求政治教师不能完全按照预设的教案、课件上课,而是应当随着师生互动的情景,问题的展开,疑点的暴露,而随机应变地进行。
在师生互动生成机制的运作过程中,对教师知识、能力、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的生成有哪些积极的影响,作为老师应当自觉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把师生互动生成机制作为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