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现今的中学物理教科书,学生们普遍地感到头痛,似乎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于有的学生惊呼:我在物理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而收获最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不少,但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差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对于学习程度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的学生都有一定收益。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来说要达到的目的是:①自觉②果断③敏捷④坚韧⑤自制。对于教师来说,必须把所要达到的目的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果断性与自信心
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自觉性,首先要引导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暗示,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注意听课的最优时间指向重点的环节上,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较长久地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集中于教师的讲述中,从而抑制与听课无关的活动,使授课活动能有清晰的反映和体现。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授课时间等因素而及时调整,这并不难做到, 立足于大部分的学生,引导他们注意各种生活中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不降低要求的情况下,以浅显、形象的比喻对理论进行解释,这对学生来说是容易接受的,也容易把知识从模糊认识向清晰认识过渡。
二、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自制力
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不断增加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如何以这些形式去理解物理学习中的各种客观规律,由表及里,从初中的表面现象到高中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这本身就是教与学双方都得努力才能达到的。 在课堂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单靠教师的灌输,通过强制记忆,是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但这只是单纯的记住,无法掌握和应用,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把概念表达清楚。我在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学生的解答中,了解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训练快速敏捷反应的能力。针对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急于求成的心理,要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及自制能力,引导他们从急于求成中解脱出来,帮助他们把新的知识同已学过的知识,不论是本学科还是其它学科的,进行联系、渗透,并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使学生不再认为所学的物理知识是孤立的一盘散沙,激起求知和探索的欲望。这样,物理教学的成功就有了希望。在教学中,特别是把注意力放在新知识的感知和把它纳入原有知识的结构中,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把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旨在同化新概念,增强比较能力。并适当地增加实验次数,为加强感性认识提供恰当的感性材料,在“玩”的过程中,渗透式地接触、理解并掌握好概念,在学习心理上有信服的感觉和收获的喜悦。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不是给学生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就是给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些教育,在常规施教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亮给学生,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2、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最高成果”。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他坚持实践,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
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闡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3、道德品质教育以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为主。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青少年善于憧憬,但对资产阶级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度,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品质)”,或在宣讲知识之后,加上一勺香油——说几句原则话,生硬灌输德育是毫无效益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如在说明火箭照片时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步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可见,爱国激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科技工作者成功的支柱,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它德育方式牢固可靠,情感通融,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另外针对不同教材,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3、德育渗透应掌握“分寸”。不能过多引用哲学名词,把物理课上成政治课,例如,只说明电尝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物质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有的看得见摸得着,有的则看不见揣不到,寥寥数语却蕴含了“世界物质性”的思想。
总之,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对学习物理来说,在“看、听、做、想、练”这几个方面的交替活动中,教与学双方都能得到一定提高。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果断性与自信心
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自觉性,首先要引导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暗示,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注意听课的最优时间指向重点的环节上,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较长久地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集中于教师的讲述中,从而抑制与听课无关的活动,使授课活动能有清晰的反映和体现。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授课时间等因素而及时调整,这并不难做到, 立足于大部分的学生,引导他们注意各种生活中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不降低要求的情况下,以浅显、形象的比喻对理论进行解释,这对学生来说是容易接受的,也容易把知识从模糊认识向清晰认识过渡。
二、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自制力
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不断增加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如何以这些形式去理解物理学习中的各种客观规律,由表及里,从初中的表面现象到高中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这本身就是教与学双方都得努力才能达到的。 在课堂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单靠教师的灌输,通过强制记忆,是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但这只是单纯的记住,无法掌握和应用,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把概念表达清楚。我在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学生的解答中,了解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训练快速敏捷反应的能力。针对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急于求成的心理,要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及自制能力,引导他们从急于求成中解脱出来,帮助他们把新的知识同已学过的知识,不论是本学科还是其它学科的,进行联系、渗透,并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使学生不再认为所学的物理知识是孤立的一盘散沙,激起求知和探索的欲望。这样,物理教学的成功就有了希望。在教学中,特别是把注意力放在新知识的感知和把它纳入原有知识的结构中,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把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旨在同化新概念,增强比较能力。并适当地增加实验次数,为加强感性认识提供恰当的感性材料,在“玩”的过程中,渗透式地接触、理解并掌握好概念,在学习心理上有信服的感觉和收获的喜悦。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不是给学生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就是给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些教育,在常规施教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亮给学生,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2、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最高成果”。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他坚持实践,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
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闡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3、道德品质教育以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为主。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青少年善于憧憬,但对资产阶级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度,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品质)”,或在宣讲知识之后,加上一勺香油——说几句原则话,生硬灌输德育是毫无效益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如在说明火箭照片时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步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可见,爱国激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科技工作者成功的支柱,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它德育方式牢固可靠,情感通融,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另外针对不同教材,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3、德育渗透应掌握“分寸”。不能过多引用哲学名词,把物理课上成政治课,例如,只说明电尝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物质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有的看得见摸得着,有的则看不见揣不到,寥寥数语却蕴含了“世界物质性”的思想。
总之,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对学习物理来说,在“看、听、做、想、练”这几个方面的交替活动中,教与学双方都能得到一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