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其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感兴趣,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却感到乏味、枯燥,甚至厌倦。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把抽象的内容变成形象、具体的事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教学中,有很多过程都是动态的、抽象的,有很多知识点是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又是学生感到难以理解的,而这些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运用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能解决这些学生感到难于理解的教学内容或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于讲清楚的问题。多媒体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能化静为动,可以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所以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生物知识,从而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例如,《开花和结果》中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简述,学生就不容易理解。而如果使用从网上下载的传粉和受精的视频,就能把这一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还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易于接受。同时让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明白如果遇到不好的天气,可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促进果树增产。
由此可见,在生物教学中,只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能知其理。”设疑、置问导入可直接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因为学生的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设计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争论,这样才能让学生进入角色,并且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从而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还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表达自身的观点和看法,给学生搭建表现个性的平台。只有这样的教学内容才会产生巨大的诱惑力,才会使学生产生急切的“愿闻其详”的心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讲授《开花与结果》时,根据农村学生已有的知识,提问:为什么黄瓜的有些花能结果,而有些花却不能结果呢?这简单的问题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又如,讲授《传染病及其预防》时,问到哪些病是传染病时,很多学生会说艾滋病、红眼病、非典等,因为学生都知道艾滋病如“虎”,一谈起它会让人色变。于是我趁机设立一系列的问题:什么传染病最可怕?为什么人们一谈起艾滋病会色变?艾滋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艾滋病为什么会流行起来,它的流行需要哪些基本环节?怎样预防艾滋病?为什么要关爱艾滋病人?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油然而生,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生活离不开生物,生物教学更要为生活服务,从生活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是生物教学独特的优势。因此,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生物学素材为出发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提问,教师能够很自然地讲授新课,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物和现象。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教师创设实验情境既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又因为生物实验资源非常丰富,所以更容易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和工具的机会,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技能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学《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节中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我事先把所需实验材料和用具都摆在实验桌上,面对爬来爬去的鼠妇,学生早已按捺不住探究的欲望,等问题一呈现出来,就赶紧忙于小组合作,制作纸盒、在纸盒里铺上湿润泥沙、盖上半边纸板……可见,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必需的,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最现实、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型,精心创设情境,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黄春香)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教学中,有很多过程都是动态的、抽象的,有很多知识点是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又是学生感到难以理解的,而这些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运用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能解决这些学生感到难于理解的教学内容或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于讲清楚的问题。多媒体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能化静为动,可以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所以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生物知识,从而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例如,《开花和结果》中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简述,学生就不容易理解。而如果使用从网上下载的传粉和受精的视频,就能把这一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还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易于接受。同时让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明白如果遇到不好的天气,可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促进果树增产。
由此可见,在生物教学中,只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能知其理。”设疑、置问导入可直接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因为学生的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设计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争论,这样才能让学生进入角色,并且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从而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还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表达自身的观点和看法,给学生搭建表现个性的平台。只有这样的教学内容才会产生巨大的诱惑力,才会使学生产生急切的“愿闻其详”的心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讲授《开花与结果》时,根据农村学生已有的知识,提问:为什么黄瓜的有些花能结果,而有些花却不能结果呢?这简单的问题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又如,讲授《传染病及其预防》时,问到哪些病是传染病时,很多学生会说艾滋病、红眼病、非典等,因为学生都知道艾滋病如“虎”,一谈起它会让人色变。于是我趁机设立一系列的问题:什么传染病最可怕?为什么人们一谈起艾滋病会色变?艾滋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艾滋病为什么会流行起来,它的流行需要哪些基本环节?怎样预防艾滋病?为什么要关爱艾滋病人?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油然而生,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生活离不开生物,生物教学更要为生活服务,从生活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是生物教学独特的优势。因此,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生物学素材为出发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提问,教师能够很自然地讲授新课,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物和现象。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教师创设实验情境既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又因为生物实验资源非常丰富,所以更容易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和工具的机会,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技能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学《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节中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我事先把所需实验材料和用具都摆在实验桌上,面对爬来爬去的鼠妇,学生早已按捺不住探究的欲望,等问题一呈现出来,就赶紧忙于小组合作,制作纸盒、在纸盒里铺上湿润泥沙、盖上半边纸板……可见,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必需的,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最现实、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型,精心创设情境,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