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的“是”与“不是”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bra4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是教育的首要条件。教育没有了爱,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等于零。那么,怎样理解师爱,师爱与其他的爱有什么区别和特定的要求呢?
  
  一、师爱是一种“公爱”,而不是“私己的爱”
  
  所谓“私己的爱”,就是个人之间的爱,情爱、友爱、手足之爱、亲子之爱就属于此类。这些爱可以感人,也可以动人,甚至施爱主体可以为受爱对象作出牺牲,包括献出生命,但是,这种爱却不负社会责任,也不追求社会效果。在生活中,我们甚至还可以经常看到因为成全、达到、追求“私己的爱”而伤害别的爱,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爱情是自私的”就是明证,可见爱之“私己”。
  师爱与之不同。教师代表社会、代表国家来关爱学生,爱的是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别人家的孩子,它超越了“私己”的范畴。因此,师爱不妨可以称之为是一种“公爱”。2005年3月31日,金坛市小学教师殷雪梅,眼看马路上飞驰而来的汽车将要冲向班上的孩子,她舍身救下6名学生,昏迷4天后,多方抢救无效,失去了自己的生命;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当教室坍塌、师生被掩埋、生命危在旦夕之际,正在讲课的中学教师谭千秋毫不迟疑地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被保护的4名学生得救了,而他自己却献出了生命,用生命诠释了“师爱”的真谛,也验证了“爱自己的孩子是人(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神圣)”的赞语。这样的爱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感动中国人物”。在服务对象出现危难的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施予援手,甚至不惜生命者,在社会各色从业人群中,教师可以说最为突出。为父为母者因保护自己的孩子献身了,诚然也感人,但恐怕算不上神圣,因为这是一种“私己的爱”,即使是动物碰到这种场景也可能会作出这样出于本能的反应。唯有教师或者更多的集中在教师身上的“公爱”是神圣的!教师的爱使孩子感受到这是来自于非亲非故的人的爱,潜移默化之中就会将这样的爱施加于周围的、他认为值得去爱的其他人。这样,师爱也就得到了升华。
  
  二、师爱是一种“全爱”,而不是“失衡的爱”
  
  对孩子的爱有许多种,并不是每一种爱都理智、高尚、科学。比如,有的是宠爱、溺爱,家长为孩子提供特殊待遇,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一切包办代替,殊不知,在爱的名义下正在伤害着孩子;有的苛求孩子,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天经地义,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有出息?然而,现实中真正完美的孩子又有几个?可不少家长无视孩子的现状,不顾孩子的感受,志在把孩子培养成“完人”;有的只爱孩子的某一方面,如只爱孩子的身体,不顾孩子的心理,重视孩子的分数,忽视孩子的品德,分数高就“一俊遮百丑”“考得好,肯德基;考不好,皮带炒肉丝”。凡此种种,都属于“失衡的爱”的表现。这是畸形的爱,这是扭曲的爱。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师爱的第一要务就是关爱学生的身体素质,保护学生生命的安全,身体素质不好,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素质再好也难以发挥作用。第二,关心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心理健康、培养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讲究心理卫生、学会自我调控、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能等。第三,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使孩子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思想观点、思想情感和思想方法,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等等。在此基础上,发掘孩子的潜能,使之成人成才,这才是“全面的爱学生”;也只有这样,才算尽到了教师的职责。必须指出,师爱并不排斥严格,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并不矛盾。严格出自对学生诚挚的关心,出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师爱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是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慈相济,恩威并施。那种为讨好学生或家长,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在“爱”的名义下工作马马虎虎、不负责任的教师,是不道德的。
  
  三、师爱是一种“博爱”,而不是“偏袒的爱”
  
  “偏袒的爱”与溺爱、宠爱都是过分倾注爱的情感的行为。每个人都有“私己的爱”,而大凡“私己的爱”,都会出现“偏袒”。你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就不可能将同样程度的爱施予另外的男性;你为自己的父母付出了很多,一般不会为别人的父母付出同样多的心血。不少家长处处满足和依从孩子的心愿,甚至迁就、纵容孩子的无理要求。而在一些生养了两三个子女的家庭,由于父母忙于生计,容易忽视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容易偏爱、歧视或苛求某个孩子,造成子女间的不平等。“偏袒的爱”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师爱则要求教师平等、无私地爱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朵花,自有盛开的理由,也像一粒种子,都有发芽、开花、结果的时候,只不过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教师对所有学生都必须一视同仁,不论性别、相貌、境遇、成绩、家境、身份、背景,都要平等对待,否则,就意味着你的教育将走进“死胡同”。在教育实践中,有的教师对好学生“眉开眼笑”,对中等生“不声不响”,对后进生“大吼大叫”,这就是不能平等对待自己的教育对象的表现。调查表明,在学生罗列的对教师不满的十大行为中,“偏爱”居首。这是师爱所不允许的。事实上,“教师一偏心,学生就伤心”。爱,本应有助于温暖、有助于团结、有助于和谐,但“偏袒的爱”却成了产生冷酷、催生分裂、滋生怨恨的一种根源。于是,偏袒便成了为师之大忌,师爱的阳光应当普照。教师如果没有这种“博大”的胸怀,师生互动、学校生活就会成为孩子未来痛苦的回忆。
  
  四、师爱是一种“纯爱”,而不是“有偿的爱”
  
  “有偿的爱”是要回报的,它具有强烈的功利色彩。这种爱在现实生活中可谓俯拾即是:父母关爱子女,自古就有“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之说,成年的子女如果忤逆,势必会受到社会的谴责;模特、明星嫁入豪门,爱的多半不是具体的某个人,而是不菲的家产,一旦豪门“作鸟兽散”,婚姻继续维持的寥若晨星;企业家、大款献爱心,为的是产生广告效应、提高知名度。“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恐怕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心捐助。毫无疑问,如果预计不会有什么回报,或者回报率很低,爱的主体依然能够大度地付出爱,人们对此可能会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当然,我们不怀疑或否认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善举”,只是说明即使是“善举”,恐怕也还是期望有形或无形的回报的。
  师爱的高尚就在于它是纯净的、纯真的、纯粹的,是一种“纯爱”。爱就爱了,不图什么回报,不做什么算计。殷雪梅、谭千秋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谁说他们有什么个人图谋?可以说,处在那样的场景,只要身为教师,绝大多数人都会采取他们那种举动,因为这是职业的本能!汶川大地震涌现出许多英雄的孩子和英雄的教师,却也震出了一个“范跑跑”,其实,在别的行业,类似的“王跑跑”“张跑跑”“梅跑跑”估计也不乏其人吧,为什么独独“范跑跑”会遭致人们更多的谴责呢?就是因为他是一名人民教师。当一名教师丧失了基本的形象,将无耻演绎到了极点,沉醉于一己私利之中的时候,这样的教师还有什么资格培养学生?教育这条路,注定是一条清苦的路、奉献的路、寂寞的路。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沽名钓誉,莫入校门;升官发财,莫当教师”。世界上的职业千百种,既然选择了教师,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无私奉献,选择了崇高责任。如果说,师爱还有所求的话,也只是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而学生成人成才了,受益的是学生,是家庭,是社会,教师只不过充当“渡工”角色罢了。
  如此说来,也并不意味着师爱就是单纯的付出而无任何回报。师爱既是给予,也是获取,在付出的过程中,教师自己也获得了心灵的满足和精神的享受。“待到桃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共和国的大厦上有自己添的一块砖、加的一片瓦,教师的人生价值也就实现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郭晶)
其他文献
刘兴武,邢台学院音乐系副教授,河北省大学生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第三届“邢台教学名师”。  音乐是人类文明的奇葩,古今中外的乐曲浩如烟海,声乐、器乐、舞蹈的门类不可胜数,为音乐教育、美育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财富。从文化角度看,每个时代、每个国家,甚至每个地区的音乐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流行音乐更是对青少年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从艺术功能的角度看,嘹亮的军歌、西北的信天游、江南的采茶歌等功能各异。所以,音乐
作为国家实行的法定职业许可制度,教师资格制度对我国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资格条例》颁布已近13年,这十几年来,中国的教师资格制度从无到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事业发展,不可否认,教师资格制度在许多方面越来越不适应新的要求。新的历史时期,教师资格制度应该得到怎样的完善与改革,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一、问题提出  教师的知识对教育教学质量影响重大。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反映,分为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两类。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指“个人无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活动形式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回答“怎么做”的问题[1]。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来看,教师的知识分为本体性知识(学科内容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与心理
一、组织公民行为:教师职业特性的需要  教师职业具有其他职业所不具有的特殊性,这主要表现为教育劳动具有劳动主体与工具的同一性,即教师本人既是劳动者又是教育教学的工具[1]。而学校组织是松散联结的系统,即教育组织内部的人员、机构间的联系呈现松散联结的特征[2]。这便要求教师具有自觉和自律的德性,而组织公民行为正是教师自觉和自律的表现。组织公民行为,即个体自愿表现出来的超出制度范围要求的与奖惩无关的利
本刊讯(张迿)2014年10月29日,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与比较研究报告(2014)》。《报告》显示,15个副省级城市中教育发展指数最高的是成都市,得分为0.928。教育发展指数排在前五位的是成都、沈阳、武汉、杭州和南京。  除此之外,该监测报告还包括教育公平、教育条件保障等部分。教育公平指数前五位的分别是宁波、杭州、成都、青岛和武汉。教育条件保障指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那么,如何围绕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呢?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我最近对粤西一个欠发达的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以“实事求是、摸清情况、提示问题、促进发展”的科学态度,实地考察了当地城区、乡镇和农村的16所中小学及4所幼儿园,并与校长、师生和家长进行座谈,就教育问题展开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在我国的课堂教学改进,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类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是社会发展及国家具体政策希望教育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回应。2001年以来由教育部在全国范围逐步推行的新课程改革即为典型。这种课堂教学的变革由于获得政策支持,规模大,范围广,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但由于牵涉范围广,课堂改革难以有效地针对各地区、各学科的情况进行。第二类是自下而上的改革,此类教学改革源于教学第
汪卫民,湖北省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中学地理高级教师。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学地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黄冈市中学地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冈市教科院教研信息部主任等。  《中国教师》:汪老师,您好,从2001年实验版课标的颁布实施至2011年课标标准版的颁布已经过了十年,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黄冈市课程标准理念与目标的落实情况吗?  汪卫民:从全市来看,整体在跟进,但从地理学科来讲,我个人
自从成为一名教师,我便一直担任班主任,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愈发深刻,在工作中也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更是得到了许多教师的认可。在他们的眼里,似乎什么样的班、什么样的学生我都能管理好。在相互交流中他们问我能做到这些的秘诀是什么,仔细回想这些年的工作,我认为得益于两件“法宝”:一是勤跑腿,二是善表扬。本文结合我去年的工作谈谈使用这两件“法宝”的一点体会。  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去年学校安排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联合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目的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执教,逐步解决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了了解这一政策的有效性,教育部师范司和联合国儿基会就“特岗计划”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此项政策效果良好,值得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