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轻松、活泼、高效的语文课堂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要实现此目标,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初入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热衷于大量的词、句、篇的所谓“基本知识训练”,局限于语文课本中应试知识的重复演练,死记硬背,“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降低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要改变落后的教育现状,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即彻底改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充满理解的、建设性的双向交流关系。
二、转变传统角色,重新定位自我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是“医生”,教材是“病人”,教师的传统任务就是拿起手术刀把教材解剖给学生看。更多的是解读,而不是欣赏。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以下角色:
(1)教师是一名欣赏者。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旅游观光者,或者是一场精彩演出的观众,用欣赏者的心态去看待同学们的表现,其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教师的评价。评价不是简单的肯定或表扬,应该在正确处激发潜力,在错误处激发信心,在“潜力”和“信心”中,让学生“探究”教材所引导的方向,并与文本进行对话,迎合大语文的价值观。
(2)教师是一名演说家。“激情导学”应该成为语文教师贯彻课堂教学整个过程的一条原则。学生的情绪很容易被老师的情绪左右,要想学生有激情,老师就必须要激情澎湃,要想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老师更要有敏锐的思维。一个成功的语文老师必然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语文老师,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受到感染,从而模仿,融入情境。
(3)教师是一名启发者。语文课堂教学切忌“填鸭式”“满堂灌”,而要靠领悟积累。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能做的,很大程度上就是诱导学生走向文本,在学生阅读文本碰到疑难问题的时候,给予另外一些思考的角度、方法,为问题的解决做一些铺垫。
三、努力营造“和谐”氛围
(1)用“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创造生动活泼课堂氛围的前提,正如魏书生所说:“民主是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的师生关系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有着积极地作用。
老师除了靠知识水平、能力和良好的修养去征服学生,还要靠增加民主意识,如平易近人的作风,和蔼可亲的姿态,能听取不同意见,大事同学生商量,敢于做自我批评,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不搞高压政策等多方面让学生敬和爱,创造和谐融洽的教育管理环境。
(2)用“幽默”营造和谐。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我在评讲作文的时候,教学生如何进行“形象化的描写”,见到班上有一名男生穿得特别少(初冬,只穿一件短袖),然后我就说“谁能进行形象化的描述”,同学们踊跃发言,最后我总结“某某同学像一棵‘反季节蔬菜’!”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做到“幽默”,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使课堂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
四、大胆尝试各种语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直接体现课堂教学面貌,所以我们要大胆尝试各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1)表演法。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对文本的再创作。我经常这样讲,“我们”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在阅读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再现人物的形象,而“表演法”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我在教授《祝福》时,就要求学生对祥林嫂三次肖像描写进行表演。学生表现踊跃,特别对眼神,诸如“顺着眼”“间或一轮”等,表现得很传神,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2)“以点带面”法。这里的“点”,即教材中的知识点,这里的“面”就是由教材中的知识点所拓展出来的丰富的语文世界。我在教“像山那样思考”时,提到因为食物链的破坏,致使鹿群大量繁衍,森林植被遭到破坏而引发环境危机,引申到人类该如何“像山那样”理智思考环保问题,拓展到“白色污染”“水土流失”“上海世博低碳”“马尔代夫沉没”等一系列沉重的环境问题,以及“既努力工作又心灵自由”等心态问题,学生都睁大了眼睛,非常专注,你一言我一语,参与度极高,学习热情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对教材所阐述的观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充分认识到轻松、活泼、高效的语文课堂对于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并努力地多层次、多方位、多途径地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学生定会在富有情趣的语文学习氛围中自觉地养成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能真正得到长足的提高。
(江都市丁沟中学)
一、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初入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热衷于大量的词、句、篇的所谓“基本知识训练”,局限于语文课本中应试知识的重复演练,死记硬背,“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降低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要改变落后的教育现状,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即彻底改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充满理解的、建设性的双向交流关系。
二、转变传统角色,重新定位自我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是“医生”,教材是“病人”,教师的传统任务就是拿起手术刀把教材解剖给学生看。更多的是解读,而不是欣赏。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以下角色:
(1)教师是一名欣赏者。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旅游观光者,或者是一场精彩演出的观众,用欣赏者的心态去看待同学们的表现,其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教师的评价。评价不是简单的肯定或表扬,应该在正确处激发潜力,在错误处激发信心,在“潜力”和“信心”中,让学生“探究”教材所引导的方向,并与文本进行对话,迎合大语文的价值观。
(2)教师是一名演说家。“激情导学”应该成为语文教师贯彻课堂教学整个过程的一条原则。学生的情绪很容易被老师的情绪左右,要想学生有激情,老师就必须要激情澎湃,要想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老师更要有敏锐的思维。一个成功的语文老师必然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语文老师,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受到感染,从而模仿,融入情境。
(3)教师是一名启发者。语文课堂教学切忌“填鸭式”“满堂灌”,而要靠领悟积累。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能做的,很大程度上就是诱导学生走向文本,在学生阅读文本碰到疑难问题的时候,给予另外一些思考的角度、方法,为问题的解决做一些铺垫。
三、努力营造“和谐”氛围
(1)用“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创造生动活泼课堂氛围的前提,正如魏书生所说:“民主是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的师生关系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有着积极地作用。
老师除了靠知识水平、能力和良好的修养去征服学生,还要靠增加民主意识,如平易近人的作风,和蔼可亲的姿态,能听取不同意见,大事同学生商量,敢于做自我批评,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不搞高压政策等多方面让学生敬和爱,创造和谐融洽的教育管理环境。
(2)用“幽默”营造和谐。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我在评讲作文的时候,教学生如何进行“形象化的描写”,见到班上有一名男生穿得特别少(初冬,只穿一件短袖),然后我就说“谁能进行形象化的描述”,同学们踊跃发言,最后我总结“某某同学像一棵‘反季节蔬菜’!”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做到“幽默”,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使课堂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
四、大胆尝试各种语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直接体现课堂教学面貌,所以我们要大胆尝试各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1)表演法。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对文本的再创作。我经常这样讲,“我们”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在阅读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再现人物的形象,而“表演法”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我在教授《祝福》时,就要求学生对祥林嫂三次肖像描写进行表演。学生表现踊跃,特别对眼神,诸如“顺着眼”“间或一轮”等,表现得很传神,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2)“以点带面”法。这里的“点”,即教材中的知识点,这里的“面”就是由教材中的知识点所拓展出来的丰富的语文世界。我在教“像山那样思考”时,提到因为食物链的破坏,致使鹿群大量繁衍,森林植被遭到破坏而引发环境危机,引申到人类该如何“像山那样”理智思考环保问题,拓展到“白色污染”“水土流失”“上海世博低碳”“马尔代夫沉没”等一系列沉重的环境问题,以及“既努力工作又心灵自由”等心态问题,学生都睁大了眼睛,非常专注,你一言我一语,参与度极高,学习热情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对教材所阐述的观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充分认识到轻松、活泼、高效的语文课堂对于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并努力地多层次、多方位、多途径地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学生定会在富有情趣的语文学习氛围中自觉地养成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能真正得到长足的提高。
(江都市丁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