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会数学概念、定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以及将其运用到学习过程中是对一个高中生的基本要求。数形结合思想作为数学四大思想方法其中的一种,在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应当明确数形结合的真正含义,科学应用该思想促进理想数学教学效果的形成。本文主要探讨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数形结合;高中数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10-1
  就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教师已经普遍将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然而,学生在探究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仍旧因为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理解和掌握程度的不足,影响了学习效率和质量。对此,教师应当积极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全面分析学生失误的原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数形结合的应用技巧。本文主要讨论数形结合在集合、函数、不等式三个方面的应用策略,进一步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数形结合在集合教学中的应用
  集合是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使集合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朗。很多学生在解决集合问题的时候,只是单一地采用数字计算或者逻辑推理的方式,却忘记了最直观、最简洁的方式——画图。集合问题中最常见的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利用韦恩图或者数轴,其中,韋恩图主要是用来表示集合的一种草图,我们对于韦恩图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它主要帮助推导出关于集合运算的某些规律。数轴相对来说就显得严格了许多,它包含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个要素,主要是用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我们可以将它应用于集合中数的具体运算过程中。
  例如,教师给出这样一道题:已知集合A={x|2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中的应用
  函数问题是高中数学的一大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也能清楚地意识到结合具体图像进行函数问题求解的重要性。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学生仍旧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对题意把握的不够准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限等等,而教师似乎也习惯了采取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的函数题目“找感觉”,消磨了学生的大部分精力,结果还是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综合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先为学生科学完整地演示构建函数模型的过程,让学生明确函数图像不够精确的特点,努力减小这方面问题带来的影响。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图形进一步确定函数的最值、变量的取值、方程的根等,真正将几何图形与代数紧密联系在一起。
  例如,教师在教学“二次函数”时,给了学生一个具体的二次函数:f(x)=x2-2x 5,然而,教师给出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令x∈[t,t 1],让学生求出函数最小值的表达式。第一次接触这种题,学生显然有些不知所措,但学生意识到要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去解题,首先通过函数式变形,求出对称轴:x=1以及顶点坐标(1,4),然后学生很快画出这个函数图像。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情况讨论,在这里,学生以对称轴为划分依据,第一种情况是自变量取值区间在对称轴左侧,第二种情况是自变量取值区间包含对称轴所在横坐标,第三种情况是在对称轴右侧。如此,学生便可直接根据函数图像的增减性逐一判断出最值点所在位置。
  三、数形结合思想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不等式问题主要是通过转化为函数图像、观察位置关系的方式,比如各种交点,其对于精确度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应当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形结合应用意识,科学地指导学生把握数形结合的技巧,从典型的问题入手,系统化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已知实数x,y满足x y=1,求证(x 2)2 (y 2)2≥25/2。学生刚开始看到不等式左边的式子,都十分疑惑该怎么去求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次数都为2的式子的取值范围,这时,教师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来观察,学生思考之后会发现这个式子相当于两点之间距离的平方。于是学生纷纷动笔开始画图,先是将x y=1转化为y=-x 1的直线方程,然后标出(-2,-2)这个点,这时候,学生就将不等式求解变成了求直线上一点到点(-2,-2)之间的距离,学生只要过(-2,-2)向直线作垂线就能够得到距离的最小值,也就是(x 2)2 (y 2)2的最小值。
  数形结合思想是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用到的重要思想,对于教师来说,其在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良好效果这一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应当主动去发现学生在数形结合思想运用方面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改进,不断加强相关方面的训练,使这一数学思想发挥最大的价值,帮助学生在数学综合能力方面获得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艳.关于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教学运用[J].中华少年,2017(32).
  [2]公培培.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法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07).
其他文献
摘要:引领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本质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目标之一。本文以苏科版《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第1、2两节的教学为例,介绍了科学本质教育的实施方法。即通过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并在探究活动中预设关键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中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领悟了科学本质。  关键词:科学本质;课堂教学;科学探究;科学方法;分子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很多学生会因为教师的原因而厌恶一个学科,当然学生也会因为教师的原因而喜爱一个学科,从而导致学生出现偏科的现象。而且在为人处事上学生有时也会将教师的行为作为准则,从而在生活和学习中模仿教师。如上所述,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而言就是一把双刃剑,所以更应该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让教师引导学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教师;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和深化,对于学生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分层教学的条件下,如何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了。教师应该在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中,对学生做出合适的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划分,给学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活动课;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在被网络中形形色色的图片充斥的情况下,我们的语文教材插图就处于弱势地位,很容易被忽视。其实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也包含了很多直观的插图,这些插图都是配合着教学内容经过精心的挑选而设计和选择出来的,它们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资源。尤其是部编本新教材在教材插图上精雕细琢,融合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写意、留白等多种表现手法,浓浓的中国风,变
摘 要:数字化这一学习资源在现如今早已成为一种创新式的资源形式,将其有效地应用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这一学科教学中,往往有着非常正面的作用。教师将这一授课资源加以有效的应用,不仅可以更好地明确媒体方式、教学内容等,也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及加工学习资源,从而依据授课目标及内容等更好地选定组织方式,使最终的教育效果得以显著增强。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7
摘要:本文是人教版必修三模块《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四节的课堂教学设计。本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着力构建“五环节”生物课堂导学过程,以充分发挥“教为学服务”的作用。  关键词:导入;导疑;导研;导练;导评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72-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体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特别
摘要:在当前学校发展战略中,将党员培养成为骨干教师以及将骨干教师培养成为党员这种双培养机制的建立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方式,更是促进提升教育效果,强化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教师,教师在学校内扮演的角色,同样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继承者与创新者。本文对党员骨干教师双培养机制建设促进学校发展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制定完善的双培养计划;创设和谐竞争的环
摘要:英语思维并不是仅仅用“英语”这种语言文字来进行思维活动,而是在输入和输出语言信息(含有形象和抽象的多维信息)的过程中起到传输、表达思维的作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语言思维训练,通过语篇的整体呈现,在感悟语言的情境中形成语言思维;在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形成语言思维;在运用语言思维工具的过程中实现语言思维的有序性表达。以此实现基于语言思维训练的英语简约课堂。  关键词:语言思维;创新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礎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科学的本质是探究,科学探究是化学家研究化学的方法,也是化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方式。为了提升学生“实验与探究”的能力,笔者重新设计“粗盐提纯”实验,重新制订实验目标和教学过程,以期寻求培养初中学生“实验与探究”这一核心素养更好的途径。  关键词:化学教学;核心素养;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竭尽全力让课堂活跃起来,鼓励每个学生“动”起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为了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需要学生适时地“静”下来,想一想,写一写,“动”“静”平衡,突显出孩子英语课堂学习的“两面性”,真正地体现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动”“静”平衡;课堂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