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焦点,中医药的国际化有助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国的“软实力”。而提高外语水平是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一个环节,但由于种种原因,一大部分学生的外语基础较薄弱。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在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中医药;国家化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六章四十八条明确指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可见,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焦点。
一、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2009年国务院签发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同时要求:“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文化对外宣传,促进国际传播。”这是因为,中医药的国际化有助于扩大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和中医药国际市场的拓展,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2011年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的王国强在兰州召开的中药欧盟注册高层应对研讨会上提出:“未来十年是实现中医药全面走向国际、在世界范围获得丰富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科学研判形势,明确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把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框架,充分发挥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优势和作用,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由此可见,中医院校培养的人才不应仅仅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传承者和实践者,更应肩负起传播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任。中医药走向世界,人才是首要因素,可以说,促进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国际化人才是中医院校的重要使命。
中医药走向世界,人才是首要因素,提高外语水平更是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一个环节。但是,目前中医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意识较淡薄,医药类专业学生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生的外语基础较薄弱,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二、“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优势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相对于传统的外语教学而言,“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合作学习”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行动者,合作小组围绕着教师提出的问题独立思考、阐明观点、共享成果、掌握知识。其只所益能够在培养国际化人才中发挥作用主要是因为:
1.合理的分组,明确的分工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格差异、思维差异和表达能力的差异合理分组,通过互补保持各小组总体水平的均衡。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在可能的情况下按学生的能力和专长进行分工。
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小组的发言人总是某个同学,而其他同学给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感觉,这与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教师要实时调整小组成员的构成,观察小组成员的活动,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2. 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会感到枯燥、无聊。而且很少有学生能够保持整个课堂的注意力集中,教师也不能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导致课堂效能不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设置适宜学生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到每个小组的讨论中,适时给予指导,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体会愉悦的学习过程。
同时,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平等交流,学会倾听,敢于发言,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3.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时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虽然在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增强学生团体合作意识、体会愉快学习等方面的益处很多,但并不是说它是万能的,应做到“教无定法”,因需实施。比如,根据授课班级大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识水平,对于复杂晦涩的知识点还是应以教师讲授为主。但不要做到“知无不言”,精心策划一些富于启发性的、贴近生活的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的实施方式应当多样化。不应仅仅采用“课堂讨论”这一简单、单一的形式,否则学生也会觉得乏味,应将其延伸至课堂外。
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供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求解决方法,或让学生依据个人喜好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内容,以发言的形式在课前进行交流,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储备,丰富教学的内容。鉴于外语学科的特点在于应用,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课后展开合作式的训练和交流,增强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以致用;对于一些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可以以小组竞赛或者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将应试与能力培养有效结合。
4.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教学相长。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权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对”或“错”,师生心理距离过大,不利于开展教学活动。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成为中心,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教师只是引导者,更重要的是,教师进行评价时尽量做到“评价过程和方法重于评价结论”,这样才会使学生体会到“有劳有获”,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缩短师生距离。但一定要注意,教师要不断地给予各个小组必要的指导。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特别对合作有困难的小组给予帮助,减少心理压力,促进成长,进而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状态。
5.合作的意识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课堂是这样的:“明确问题—分组合作—教师指点—得出结论”。学生在第二个阶段会利用各自的知识储备积极进行交流与讨论,同学之间互相启发,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同时也弥补了教师一个人在同一个课堂上难以掌握每个学生学习状态的不足。
有了“合作学习”的经历,学生会发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由于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所特有的、独有的。因此,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从中医药发展需求和国际需求的实际出发,在外语教学中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为走向国际化打开外语的大门。(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
注:该论文是《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合作学习”在大学外语教学应用模式的研究(主持人:谢群)》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钱国英、白非、徐立清:注重创新人才的能力培养 探索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08期。
[2]高莉莉:基于合作学习的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22期。
[3]王世保:关于中医国际化的思考;中医药文化;2009年05期。
[4]吴滨江:本世纪中医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及思考;环球中医药;2011年9月。
关键词:合作学习;中医药;国家化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六章四十八条明确指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可见,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焦点。
一、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2009年国务院签发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同时要求:“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文化对外宣传,促进国际传播。”这是因为,中医药的国际化有助于扩大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和中医药国际市场的拓展,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2011年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的王国强在兰州召开的中药欧盟注册高层应对研讨会上提出:“未来十年是实现中医药全面走向国际、在世界范围获得丰富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科学研判形势,明确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把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框架,充分发挥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优势和作用,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由此可见,中医院校培养的人才不应仅仅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传承者和实践者,更应肩负起传播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任。中医药走向世界,人才是首要因素,可以说,促进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国际化人才是中医院校的重要使命。
中医药走向世界,人才是首要因素,提高外语水平更是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一个环节。但是,目前中医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意识较淡薄,医药类专业学生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生的外语基础较薄弱,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二、“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优势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相对于传统的外语教学而言,“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合作学习”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行动者,合作小组围绕着教师提出的问题独立思考、阐明观点、共享成果、掌握知识。其只所益能够在培养国际化人才中发挥作用主要是因为:
1.合理的分组,明确的分工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格差异、思维差异和表达能力的差异合理分组,通过互补保持各小组总体水平的均衡。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在可能的情况下按学生的能力和专长进行分工。
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小组的发言人总是某个同学,而其他同学给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感觉,这与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教师要实时调整小组成员的构成,观察小组成员的活动,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2. 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会感到枯燥、无聊。而且很少有学生能够保持整个课堂的注意力集中,教师也不能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导致课堂效能不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设置适宜学生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到每个小组的讨论中,适时给予指导,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体会愉悦的学习过程。
同时,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平等交流,学会倾听,敢于发言,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3.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时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虽然在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增强学生团体合作意识、体会愉快学习等方面的益处很多,但并不是说它是万能的,应做到“教无定法”,因需实施。比如,根据授课班级大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识水平,对于复杂晦涩的知识点还是应以教师讲授为主。但不要做到“知无不言”,精心策划一些富于启发性的、贴近生活的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的实施方式应当多样化。不应仅仅采用“课堂讨论”这一简单、单一的形式,否则学生也会觉得乏味,应将其延伸至课堂外。
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供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求解决方法,或让学生依据个人喜好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内容,以发言的形式在课前进行交流,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储备,丰富教学的内容。鉴于外语学科的特点在于应用,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课后展开合作式的训练和交流,增强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以致用;对于一些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可以以小组竞赛或者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将应试与能力培养有效结合。
4.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教学相长。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权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对”或“错”,师生心理距离过大,不利于开展教学活动。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成为中心,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教师只是引导者,更重要的是,教师进行评价时尽量做到“评价过程和方法重于评价结论”,这样才会使学生体会到“有劳有获”,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缩短师生距离。但一定要注意,教师要不断地给予各个小组必要的指导。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特别对合作有困难的小组给予帮助,减少心理压力,促进成长,进而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状态。
5.合作的意识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课堂是这样的:“明确问题—分组合作—教师指点—得出结论”。学生在第二个阶段会利用各自的知识储备积极进行交流与讨论,同学之间互相启发,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同时也弥补了教师一个人在同一个课堂上难以掌握每个学生学习状态的不足。
有了“合作学习”的经历,学生会发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由于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所特有的、独有的。因此,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从中医药发展需求和国际需求的实际出发,在外语教学中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为走向国际化打开外语的大门。(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
注:该论文是《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合作学习”在大学外语教学应用模式的研究(主持人:谢群)》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钱国英、白非、徐立清:注重创新人才的能力培养 探索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08期。
[2]高莉莉:基于合作学习的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22期。
[3]王世保:关于中医国际化的思考;中医药文化;2009年05期。
[4]吴滨江:本世纪中医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及思考;环球中医药;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