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邂逅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3696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有无数次邂逅,但影响终身的只会是一、两次。漫漫生涯里,我不经意间邂逅了小学品德教学,从此相知、相惜,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至今不知不觉已逾二十个春秋。这一路上,我常常想起那些人、那些事,那些难忘的记忆。
  紧张时的一抹微笑
  1987年8月,刚刚师范学校毕业的我,被分配到到宜都市陆城第二小学,担任小学数学、品德学科的教学工作。年轻的我,一边努力搞好教学工作,一边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比赛活动。当时,参加县级比赛必须经过陆城片区初赛选拔,前两年的数学教学比赛,我都止步于陆城片区,铩羽而归。面对强手,我并没有退缩。第三年,我另辟蹊径,把兼任的品德这门“搭头副科”作为参赛课。通过精心准备,我一路过关斩将,终于拿到了参加市优质课大赛决赛的入场券。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我倍加珍惜。
  决赛的课文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当时既没有网络,也没有现成的教案,仅有一本教师用书。我反复揣摩课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师用书,设计了一份教案。那时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就是投影仪和录音机。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无配套的幻灯片和磁带,于是我挑灯夜战,自己动手制作幻灯片,灌制故事录音磁带。学校组织了两次试教,对我的教态、教学设计和教学语言提出了修改意见。我据此意见对教案几易其稿,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反复对镜练习、打磨。
  决赛当天,带着领导的期望和老师们的祝福,我信心十足地登上了市优质课比赛的舞台。讲台下坐满了学生、评委和现场观摩教师,室外的走道里也坐满了人。见了这阵势,初次参加大赛的我心跳加快,语速也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快。我心想:这下完了,又要失败了。
  异常紧张之时,我不经意间瞥见了品德专家、特级教师、市教研室的陈光全主任正面带微笑,全神贯注地听我讲课,还不时点头。陈主任的微笑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我,我信心骤升,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气息,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如愿获得了市级优质课一等奖。
  一年后,我代表宜都市参加宜昌市首届品德优质课大赛,同样获得一等奖。从此我登上了更广阔的舞台:学校和我成为了宜都市课题实验学校和教师,我多次在宜都市教材培训会上和送教活动中执教公开课,1997年还在宜昌市教材培训会上执教公开课。荣誉同时纷至沓来。
  时至今日,陈主任的那一抹微笑还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它是那样温暖、动人。那是前辈对新人的呵护和鼓励,至今鞭策我行走在品德教学的路上。今天,那一抹微笑也复制在了我的脸上,成为我听课、评课时常有的表情。在这抹微笑中,上课教师会少一份紧张、一份胆怯,多一份自信、一份从容;在这抹微笑中,也许一位教坛新星正积攒着升腾的力量。
  转折时的一种赏识
  2000年,由于爱人工作调动,我也调到宜昌市猇亭区。对于此次调动,我顾虑重重:到猇亭后,我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会成为过去,特别是我还能否执教钟爱的品德课……带着这些想法,我到猇亭区实验小学报到。没想到,谭国俊校长热情地说:“作为猇亭区的窗口学校,没有主课副科之分,所有的学科都应该由专任教师担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周老师你对思品教学有一定的研究,应该人尽其才,你的工作岗位是学校专职思品教师。”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不但可以继续执教钟爱的品德课,而且成了专职教师!也就是说品德课不再是搭头课,而是我的主要工作了。
  从此,我担任了十年的专职品德教师和品德教研组长。在这十年里,我先后执教了人教版、鄂教版1-6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全面地了解了教材特点和体系,系统钻研了课程标准,摸索出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流程。
  2001年我代表猇亭区再次走上宜昌市优质课竞赛舞台,并取得优异成绩,指导教研组两位年轻教师参加宜昌市优质课大赛均有斩获,多篇论文获得市区一等奖,自己也先后被评为猇亭区品德骨干教师,区十星教师。
  回顾这段经历,我庆幸又一次碰到了人生中的贵人——谭国俊校长。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中,正是谭校长的信任和赏识,为初来乍到的我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使我轻车熟路、 一如既往地在职场行走。
  通过多年的历练、实践、反思,我的课堂引导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均有提升,课堂充溢着自主、合作、和谐的魅力,我的教学风格也日臻成熟。十年品德专职教师的磨砺和积累,给我的职业生涯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正如特级教师窦桂梅所说:“你会蓦然发现,在公开课上所成就的,绝不仅仅只是几节‘代表作’,而是生命的历练,并循着这样的路径,脚踏实地的走向日常课堂的‘厚实’,乃至成就人生的厚重和精彩。”
  彷徨时的一次引领
  2009年秋,我带着几许忐忑和敬畏,走上了猇亭区品德教研员的工作岗位,成为了教研战线上的一名新兵。回忆起来,从彷徨起步、自信行走到从容自如,不得不提到亦师亦友、知性智慧、平易近人的教研室副主任杨小勤老师对我的帮助。
  当时,我虽然在小学品德课堂上摸爬滚打了近20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毕竟只是做了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事,如何发挥教研员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如何实现从教师到教研员的转身?这些问题困扰着我。迷茫之际,杨主任向我伸出了温暖的手。她告诫我:一名称职的教研员必须驾驭好学习、研究、反思三驾马车。
  于是,学习成了我的工作状态。我一面虚心向老教研员学习,拜他们为师,一面抓紧时间阅读经典,品名家博客,看时事新闻,学习课程标准,查阅各种资料,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观看名家课堂教学实录,并随时做好学习笔记。三年来,我阅读了大量书籍,做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我在学习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理论储备,努力为专业引领打好“底色”。
  此外,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与老师们一起在教研活动中修炼提高,也是教研员必做的功课。记得我在筹备第一次教研活动时,杨主任又及时指导我制定活动方案。在她的指导下,我成功地组织了第一次教研活动,这大大提升了我的信心。
  为了提高全区弱小学科的教研水平,我成立了区品德中心教研组,建立了中心组QQ群并开展网络教研活动,还开展了理论学习辅导讲座、现场教学指导,老师们也逐渐认可了我。
  反思是教研员要驾驭好的第三架马车。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我总是时刻反思自己是否清楚本学科教学的强势和弱势;是否把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传递给了教师;是否引领教师把教学理念与课堂真正地融合了;教师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教学能力、独立研究能力是否有提高?
  外出学习,我会随时记录下那些触动了我,引起了我思考和共鸣的观点;听课之时,教师的精彩演绎也会被我及时记载下来;每次教研活动后,我都要反思总结活动得失。这些积累先后变成文字在各级报刊发表,还有多篇论文获得省市一等奖。
  回首岁月,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什么人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受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谁为伴。我感谢职业生涯中的幸运邂逅。
  (作者单位:宜昌市猇亭区教研室湖北宜昌 4433007)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其他文献
“每天清晨,走在干净整洁的大街上,看着那些埋头工作的城市美容师,我就想由衷地说:‘你们辛苦了,你是我最敬佩的人!’”这是四年级习作课《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中的片段,孩子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习作被评为优秀等级,而小作者也被认为既善于观察又懂事。可事实是,放学后,孩子们常常将手中的废纸撕得粉碎,并高高扬飞,还美其名曰“下雪了”,不远处的环卫工人只有一脸的无奈。  某日,校外一物业管理人员拿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小学语文教育中,由于教师片面的理解导致小学语文在教学改革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当加强自身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结构,从语文教学各个方面上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突破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困难,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得到落实。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
【摘要】物理学又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物理实验 观察能力 培养  【基金项目】本论系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与时实践教育研究课题《中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PZS210)结项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育人理念是否体现以生为本”是德育绩效评估的第一项指标要求。表面看起来,绝大多数学校在自评报告中都用了一定的篇幅来说明自己学校是怎样“以学生为本”的。但是,当我们深入到课堂和学生中时,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在学生访谈环节,评估组成员问及:“当你没完成作业或不守纪律时,老师常用什么方法来对待?”学生们纷纷反映:“罚大量抄写作业”“罚站立”“不准参加活动课”“板着脸孔骂”……不一而足。在某学校的评估
【摘 要】网络时代的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娱乐性以及传播的迅捷性使得中学师生获得更多教学资源,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在许多方面对中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异化的网络语文的冲击使得学生难以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庸俗化的网络语文使得学生丧失对格调高雅的语文的学习兴趣、未经正式确认语文作品干扰正常语文教学秩序等是主要表现。  【关键词】网络;中学语文;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影响一个教师成长的因素很多,无论何种因素,它都始终伴随着教师自我的心境,这是一种幸福的追求。  在阅读中成长  阅读一直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的确,阅读在丰厚我们的底蕴的同时,也能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拥有更广阔的胸怀去看待当下的教育,审视学生的发展,从而让我们的教育更智慧,更具人文情怀。  读一读四书五经。它们是中华民族千万年的精神瑰宝,汲取其中的养分,不仅能达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圣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