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发展的过程. ”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 教师每天要面对不同时间出现的课堂45分钟,怎样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使学生的能与量在45分钟时间内得以充分地发挥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始终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就我所教的数学学科,谈谈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科情感,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记得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一次,在班上调查学生对我上课的表现情况,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老师您上课讲的内容我都懂,但我觉得很累,因为您上课总是板着脸.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对学生的情感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要想学生喜欢上你这门课,教师一要做到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修养,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 二要做到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去,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 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 自然而然地课堂效率就会得到提高. 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另外,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在班上占绝大多数,家长对他们比较溺爱,导致他们意志较薄弱,本位主义较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特别是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 他们在学习上的自尊心很脆弱,教师的语言稍不恰当,就会让他们在课堂上把自己封闭起来,甚至与你闹对立. 因此,教师应给这些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重树自信,让他们融入到集体中来. 也只有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课堂效率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學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 ”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因素的研究,应该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优化课堂组织形式,积极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这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关键.
1. 重视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
根据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活动的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 下面是我讲解实验教材“可能性”一课时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球,请两组小朋友进行摸球比赛,摸到黄球多的小组取胜.
两小组开始摸球. 其中一组摸的全是黄球,另一组一个黄球也没有摸到.
学生渐渐觉察到什么,纷纷说:“不公平,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一只袋里全装的黄球,当然摸到的都是黄球.
师:真的吗?抽出来看看,果真全是. 在这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生:任意摸一个,一定是黄球.
师:(板书“一定”)另一只袋子里呢?
生:一个黄球也没有.
师: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
生: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摸到黄球.
师:(板书“不可能”)如果我想在这只袋中,可能摸到黄球,你有办法吗?
生:放一个黄球进去.
师:照你说的,放一个黄球,现在在袋中任意摸一个会有什么结果?
生:可能是红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师:(板书“可能”)
……
“可能性”作为“概率”的一个知识范畴,如果光是通过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所谓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事件的不确定性,因而学生也不会主动地学习,而我采用了游戏的形式,学生参与热情就非常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但让学生体会了“一定”、“可能”、“不可能”,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 组织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参与
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名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又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为学生提供讨论材料,组织学生充分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发表意见. 甚至可以展开争论,教师在学生展开讨论后,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三、角色对换,让学生有展示的舞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北京师范大学曹才翰教授指出:“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 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我上课时,总喜欢在课后留一些思考题,等到下一节课堂上,让同学到讲台上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来当一回老师. 一则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二则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则可以给他们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通过长期的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时时激发学生的解题灵感,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一、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科情感,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记得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一次,在班上调查学生对我上课的表现情况,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老师您上课讲的内容我都懂,但我觉得很累,因为您上课总是板着脸.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对学生的情感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要想学生喜欢上你这门课,教师一要做到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修养,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 二要做到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去,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 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 自然而然地课堂效率就会得到提高. 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另外,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在班上占绝大多数,家长对他们比较溺爱,导致他们意志较薄弱,本位主义较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特别是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 他们在学习上的自尊心很脆弱,教师的语言稍不恰当,就会让他们在课堂上把自己封闭起来,甚至与你闹对立. 因此,教师应给这些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重树自信,让他们融入到集体中来. 也只有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课堂效率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學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 ”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因素的研究,应该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优化课堂组织形式,积极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这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关键.
1. 重视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
根据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活动的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有序状态. 下面是我讲解实验教材“可能性”一课时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球,请两组小朋友进行摸球比赛,摸到黄球多的小组取胜.
两小组开始摸球. 其中一组摸的全是黄球,另一组一个黄球也没有摸到.
学生渐渐觉察到什么,纷纷说:“不公平,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一只袋里全装的黄球,当然摸到的都是黄球.
师:真的吗?抽出来看看,果真全是. 在这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生:任意摸一个,一定是黄球.
师:(板书“一定”)另一只袋子里呢?
生:一个黄球也没有.
师: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
生: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摸到黄球.
师:(板书“不可能”)如果我想在这只袋中,可能摸到黄球,你有办法吗?
生:放一个黄球进去.
师:照你说的,放一个黄球,现在在袋中任意摸一个会有什么结果?
生:可能是红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师:(板书“可能”)
……
“可能性”作为“概率”的一个知识范畴,如果光是通过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所谓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事件的不确定性,因而学生也不会主动地学习,而我采用了游戏的形式,学生参与热情就非常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但让学生体会了“一定”、“可能”、“不可能”,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 组织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参与
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名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又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为学生提供讨论材料,组织学生充分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发表意见. 甚至可以展开争论,教师在学生展开讨论后,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三、角色对换,让学生有展示的舞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北京师范大学曹才翰教授指出:“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 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我上课时,总喜欢在课后留一些思考题,等到下一节课堂上,让同学到讲台上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来当一回老师. 一则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二则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则可以给他们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通过长期的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时时激发学生的解题灵感,增强思维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