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强化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关注。《少年王冕》一文的最大价值并不在文本故事內容、人物形象等内容维度上,而在文本的语言运用和写作方法上。因此,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内在需要,删繁就简,让学生体悟人物、品析语言、练笔实践,收到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言意兼得;体悟人物;品析语言;练笔实践;小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71-01
《少年王冕》选自《儒林外史》,被安排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语言质朴,人物形象鲜明,很多学生初读课文便能感悟到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个性特点。阅读教学是否该将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在对人物的品悟上,做机械的、平移的无用之功呢?基于此,教师尝试在删繁就简中,努力达成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
一、体悟人物,在聚焦与联系中感知
作为一篇小说,刻画人物形象是其亘古不变的主题。阅读教学时,品味人物形象的关键在于我们该利用什么样的文本资源、以什么样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感知。事实上,学生在预习时绝不是零起点,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基础。如果我们还是全面地展开教学,对学生来说就缺乏足够的思维挑战,自然无法激活他们内在的认知动力。
如,引导学生感受王冕“孝敬母亲”这一特点时,教师先将教学聚焦在王冕与母亲的对话中,感受他内心的无奈与不舍;其次,着重品味王冕的对话,理解王冕正话反说背后所蕴藏的良苦用心;再次,引导学生将母亲与王冕的对话进行联系,这样学生就不难发现王冕的每一句都是有所指的,有效地再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正所谓“言为心声”。《王冕》一文最突出的写作方法是以语言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品质。教师在引领学生体悟人物形象时,紧扣文本中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的表层,直接深入人物内心,避免了语言内容、知识信息的简单搬运,在删繁就简中成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丰满认识。
二、品析语言,在联想与诵读中探寻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对小说的教学,决不能止步于感知人物形象这一理解性层面,而要将教学的触角延伸到小说语言的感知辨析上,让学生感悟最具特色的语言。因此,课文第五自然段的景色描写理应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重点。我们这样展开教学:
1.学生自由阅读语段,看一看王冕看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哪些。
2.学生用直线画出描写景色的语句,并大声诵读。然后,闭着眼睛,聆听老师的配乐朗诵,并想象画面。
3.探寻蕴藏在语段深层中的表达技巧。作者采用了鲜明的方位词展现了有序之美,就像电影镜头一般,逐步从远处的天空不断向观众的眼前推进,使得描述的画面逐步变得清晰;采用各种颜色组合展现了色彩之美,如“黑云”“白云”“通红”“青翠”“绿”等构成了五彩缤纷的美妙画卷。要让学生对这两方面进行赏析。
4.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并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是引领学生借助语言想象描述的画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其次,引领学生穿越语言的表层,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和表达方法,将一篇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镌刻在学生的内在意识中,使学生真正品悟到文本语言所形成的表达特点。
三、练笔实践,在观察与迁移中表达
随着语用教学理念的提出,阅读教学已经不再是纯粹地悦纳语言、品味语言,而要逐步搭建由阅读向表达过渡的桥梁,使学生将积累的方法、形成的体验在笔端流淌。这种基于阅读课堂下的练笔并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要紧扣文本特点与学生的认知需要,探寻适切的切入口,从而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学完第五段的景色描写之后,教师又进行了这样的引导:请同学们自由观察教材中的插图,看看图上哪些景物是课文语段中没有写到的。学生观察之后发现:柳树、鸣蝉、蜻蜓、王冕和老牛作者都没有写到。基于此,教师引领学生围绕刚刚学习的有序表达、色彩之美,以这些课文中没有描写事物为资源,模仿课文中的写法进行一次练笔。在这一案例中,学生的描写对象并不是来自文本之外,更不是随心所欲地乱写,而是与文本的情境息息相关。如此,景物与人物就得到充分的融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不难看出,对语言的品味、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历练,是促进学生核心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阅读教学本身就应该强化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关注。教学《少年王冕》一文,教师要针对文本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通过智慧的择取,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言意兼得;体悟人物;品析语言;练笔实践;小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71-01
《少年王冕》选自《儒林外史》,被安排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语言质朴,人物形象鲜明,很多学生初读课文便能感悟到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个性特点。阅读教学是否该将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在对人物的品悟上,做机械的、平移的无用之功呢?基于此,教师尝试在删繁就简中,努力达成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
一、体悟人物,在聚焦与联系中感知
作为一篇小说,刻画人物形象是其亘古不变的主题。阅读教学时,品味人物形象的关键在于我们该利用什么样的文本资源、以什么样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感知。事实上,学生在预习时绝不是零起点,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基础。如果我们还是全面地展开教学,对学生来说就缺乏足够的思维挑战,自然无法激活他们内在的认知动力。
如,引导学生感受王冕“孝敬母亲”这一特点时,教师先将教学聚焦在王冕与母亲的对话中,感受他内心的无奈与不舍;其次,着重品味王冕的对话,理解王冕正话反说背后所蕴藏的良苦用心;再次,引导学生将母亲与王冕的对话进行联系,这样学生就不难发现王冕的每一句都是有所指的,有效地再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正所谓“言为心声”。《王冕》一文最突出的写作方法是以语言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品质。教师在引领学生体悟人物形象时,紧扣文本中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的表层,直接深入人物内心,避免了语言内容、知识信息的简单搬运,在删繁就简中成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丰满认识。
二、品析语言,在联想与诵读中探寻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对小说的教学,决不能止步于感知人物形象这一理解性层面,而要将教学的触角延伸到小说语言的感知辨析上,让学生感悟最具特色的语言。因此,课文第五自然段的景色描写理应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重点。我们这样展开教学:
1.学生自由阅读语段,看一看王冕看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哪些。
2.学生用直线画出描写景色的语句,并大声诵读。然后,闭着眼睛,聆听老师的配乐朗诵,并想象画面。
3.探寻蕴藏在语段深层中的表达技巧。作者采用了鲜明的方位词展现了有序之美,就像电影镜头一般,逐步从远处的天空不断向观众的眼前推进,使得描述的画面逐步变得清晰;采用各种颜色组合展现了色彩之美,如“黑云”“白云”“通红”“青翠”“绿”等构成了五彩缤纷的美妙画卷。要让学生对这两方面进行赏析。
4.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并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是引领学生借助语言想象描述的画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其次,引领学生穿越语言的表层,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和表达方法,将一篇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镌刻在学生的内在意识中,使学生真正品悟到文本语言所形成的表达特点。
三、练笔实践,在观察与迁移中表达
随着语用教学理念的提出,阅读教学已经不再是纯粹地悦纳语言、品味语言,而要逐步搭建由阅读向表达过渡的桥梁,使学生将积累的方法、形成的体验在笔端流淌。这种基于阅读课堂下的练笔并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要紧扣文本特点与学生的认知需要,探寻适切的切入口,从而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学完第五段的景色描写之后,教师又进行了这样的引导:请同学们自由观察教材中的插图,看看图上哪些景物是课文语段中没有写到的。学生观察之后发现:柳树、鸣蝉、蜻蜓、王冕和老牛作者都没有写到。基于此,教师引领学生围绕刚刚学习的有序表达、色彩之美,以这些课文中没有描写事物为资源,模仿课文中的写法进行一次练笔。在这一案例中,学生的描写对象并不是来自文本之外,更不是随心所欲地乱写,而是与文本的情境息息相关。如此,景物与人物就得到充分的融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不难看出,对语言的品味、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历练,是促进学生核心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阅读教学本身就应该强化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关注。教学《少年王冕》一文,教师要针对文本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通过智慧的择取,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