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生阅历浅显,平时练笔也不是太多,但是只要他们能善于思索,将读写结合起来,就能逐渐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为以后写作打好基础。
关键词: 小学生 习作技巧 提高策略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大都能按照要求完成规定的习作,也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写作方法,但是这离新课标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学生要想把习作写得更加完美,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求他们掌握写作技巧并不是要让他们掌握写作的高深道理,而是让他们把握住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切实做到学有所用,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些写作的窍门,具体地讲,可从下面四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善于提高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呢?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年龄等特点,教师可以先用一些古人或一些现代作家刻苦写作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其次教师可以采用范文引路的方式减轻学生的写作恐惧;再次教师可以多改变学生习作评价方式,对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多加鼓励,通过多方面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写作并不是单纯为了应试,而是终身学习的需要,这样他们的对写作的意义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不再会为写作而感到发愁了。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习作方法
阅读和写作紧密相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从一些优美的文章学习作者写景、叙事、抒情等使用的方法,从中感悟写作技巧。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一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亲自到隆中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在这篇文章中就有多处写法可供学生学习。一是文章在材料处理上能做到有详略得当,如文章开头就交代刘备前两次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这是略写,“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文章所写的内容正是第三次邀请诸葛亮的具体过程,这样处理材料正好与主题照应,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次是采用了对比手法,文中写刘备第三次到隆中,张飞嚷着要用绳子捆来,刘备生气地加以责备,这一对比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再次是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手法,如“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见解)茅塞顿开,像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我(刘备)得到了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啊”,这些比喻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而且体现了刘备对人才的渴求。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外,如果能进一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作者写法,那么才算是将读写结合起来。同样,在课外阅读中,教师也应指导学生多加留心,从中习得一些写作技巧。
三、教师要多引导学生探索写作方法
宋代大诗人黄庭坚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以,在平时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能勤于动笔,探索写法。简单地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针对初学写作的同学可以让他们从写日记开始,要求每天坚持练笔,对于写作内容可以不必作过高要求,只要能坚持下去,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观察、思考,摸清写作方法。二是抓好习作训练。在语文教材中每个学期都安排了7至8篇习作练习,这些练习是学生学好习作的基础,教师一定要精心辅导,认真批改、评讲,切实让学生从中掌握一定的方法。三是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有效的习作比赛,特别是让学生参加一些征文比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时还可以多安排学生给老师和同学、家长写信,让老师和家长看到孩子习作进步的足迹,以此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
熟能生巧。只要教师多加引导,学生能乐于写作,时间久了,在写作中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感悟出一些写作方法,这样学生自主感悟出的方法就会比教师的讲解要领会更深刻,如果教师能多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就能进一步提高写作方面的技巧。
四、教师要多让学生总结自己写作经验
只要小学生能长期坚持写作,多少会积累一些经验。比如练习描写景物,他们起码可以知道描写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及景物的变化……但如何进一步深入细致地描写,能让景物描写更有力地表达文章主题,这还需要学生仔细思索、琢磨。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结合一些案例对学生加以引导,比如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或者对原来不大满意的习作进行重新修改,这样通过自我感悟,他们就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说:“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聪明的人,第二个再这样形容的就是傻子。”这也就是说学习写作不能单一地模仿、抄袭,而应有所创新。在平时习作或练笔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多采用一些有创意的方法,比如三年级上册习作2要求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写一篇习作,课本中的例文先介绍作者的身材、长相、表情、性格与爱好等方面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练笔时可以不必这样详细,如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外貌之后,不妨重点介绍自己的爱好或某方面的特点,这样读者就会记住所描写的重点内容。同时,通过对习作和例文进行对比,就能进一步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清代诗人、画家郑板桥在《题画竹》一诗中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这虽然是一首题写在画上的诗歌,但是也说明了许多创作方面的道理。什么是经验、技巧,它在哪里?许多作家都有同样的体会:写作其实就是用心真实、自然地表达出内心的感受,方法和技巧是在自己日积月累中感悟出来的,如果学生缺乏长期的训练也就很少会有创作灵感。
小学生阅历浅显,平时练笔也不是太多,但是只要他们能善于思索,将读写联合起来,就能逐渐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为以后写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作文疑难问题解答[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8.
[2]常用论据大全[M].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1.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关键词: 小学生 习作技巧 提高策略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大都能按照要求完成规定的习作,也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写作方法,但是这离新课标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学生要想把习作写得更加完美,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求他们掌握写作技巧并不是要让他们掌握写作的高深道理,而是让他们把握住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切实做到学有所用,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些写作的窍门,具体地讲,可从下面四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善于提高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呢?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年龄等特点,教师可以先用一些古人或一些现代作家刻苦写作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其次教师可以采用范文引路的方式减轻学生的写作恐惧;再次教师可以多改变学生习作评价方式,对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多加鼓励,通过多方面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写作并不是单纯为了应试,而是终身学习的需要,这样他们的对写作的意义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不再会为写作而感到发愁了。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习作方法
阅读和写作紧密相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从一些优美的文章学习作者写景、叙事、抒情等使用的方法,从中感悟写作技巧。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一文,写的是刘备第三次亲自到隆中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在这篇文章中就有多处写法可供学生学习。一是文章在材料处理上能做到有详略得当,如文章开头就交代刘备前两次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这是略写,“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文章所写的内容正是第三次邀请诸葛亮的具体过程,这样处理材料正好与主题照应,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次是采用了对比手法,文中写刘备第三次到隆中,张飞嚷着要用绳子捆来,刘备生气地加以责备,这一对比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再次是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手法,如“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见解)茅塞顿开,像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我(刘备)得到了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啊”,这些比喻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而且体现了刘备对人才的渴求。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外,如果能进一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作者写法,那么才算是将读写结合起来。同样,在课外阅读中,教师也应指导学生多加留心,从中习得一些写作技巧。
三、教师要多引导学生探索写作方法
宋代大诗人黄庭坚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以,在平时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能勤于动笔,探索写法。简单地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针对初学写作的同学可以让他们从写日记开始,要求每天坚持练笔,对于写作内容可以不必作过高要求,只要能坚持下去,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观察、思考,摸清写作方法。二是抓好习作训练。在语文教材中每个学期都安排了7至8篇习作练习,这些练习是学生学好习作的基础,教师一定要精心辅导,认真批改、评讲,切实让学生从中掌握一定的方法。三是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有效的习作比赛,特别是让学生参加一些征文比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时还可以多安排学生给老师和同学、家长写信,让老师和家长看到孩子习作进步的足迹,以此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
熟能生巧。只要教师多加引导,学生能乐于写作,时间久了,在写作中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感悟出一些写作方法,这样学生自主感悟出的方法就会比教师的讲解要领会更深刻,如果教师能多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就能进一步提高写作方面的技巧。
四、教师要多让学生总结自己写作经验
只要小学生能长期坚持写作,多少会积累一些经验。比如练习描写景物,他们起码可以知道描写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及景物的变化……但如何进一步深入细致地描写,能让景物描写更有力地表达文章主题,这还需要学生仔细思索、琢磨。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结合一些案例对学生加以引导,比如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或者对原来不大满意的习作进行重新修改,这样通过自我感悟,他们就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说:“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聪明的人,第二个再这样形容的就是傻子。”这也就是说学习写作不能单一地模仿、抄袭,而应有所创新。在平时习作或练笔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多采用一些有创意的方法,比如三年级上册习作2要求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写一篇习作,课本中的例文先介绍作者的身材、长相、表情、性格与爱好等方面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练笔时可以不必这样详细,如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外貌之后,不妨重点介绍自己的爱好或某方面的特点,这样读者就会记住所描写的重点内容。同时,通过对习作和例文进行对比,就能进一步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清代诗人、画家郑板桥在《题画竹》一诗中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这虽然是一首题写在画上的诗歌,但是也说明了许多创作方面的道理。什么是经验、技巧,它在哪里?许多作家都有同样的体会:写作其实就是用心真实、自然地表达出内心的感受,方法和技巧是在自己日积月累中感悟出来的,如果学生缺乏长期的训练也就很少会有创作灵感。
小学生阅历浅显,平时练笔也不是太多,但是只要他们能善于思索,将读写联合起来,就能逐渐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为以后写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作文疑难问题解答[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8.
[2]常用论据大全[M].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1.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