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色彩作为电影的视觉语言,是电影艺术的构成要素之一。环境色彩是观众视觉的第一感受,使得观众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形成色彩效应。环境色彩作为一种重要的影视语言和创作表现手段,对风格确定、主题深化、情节推动、氛围烘托、意蕴挖掘、象征表达、画面美感、情感揭示,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以影片《1942》为例,分析环境色彩对电影艺术性表现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环境色彩;艺术性;电影
色彩是光源、物体、视觉三者之间在相互作用现象,其构成要素为:被观察的物、光、观者的感受。色彩一门传统的视觉艺术,由于视觉艺术的本质强调视觉的真实性,其图像注重视觉的表现性,突出色彩表达和激发心灵的功能,从而,色彩既能真实再现客观世界,又能传达人的情感与心理。在影视作品,色彩不仅参与了影片的叙事,而且服务于影片的主题、基调、内容、人物及环境造型,是电影艺术的构成元素之一。
何谓“环境色彩”?狭义的环境色彩是指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综合色彩。广义的环境色彩,泛指在形色、光色、语言色中与影片空间环境相关的色彩与色调,从摄影调度看,泛指光色,即:在拍摄中,对人物形象的光色造型和空间环境的氛围的光色艺术处理;从导演角度看,泛指语言色,是构成电影语言主要内容的色彩之一,是塑造和表现人物的外部世界,特别是内心世界的重要角色,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电影艺术的四个构成要素中,色彩作为第一要素,直接影响着观众的情绪波动,从而成为导演手中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段,这使得色彩,不再只表现自然物体的形式外观,更多的成为电影艺术的造型元素和表意元素。
正因为环境色彩是观众视觉的第一感受,能使得观众不自觉将某种色彩与特定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产生心理冲击,从而达到电影制作者调动观众情绪的意图。环境色彩,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对主题深化、情节推动、人物塑造、环境塑造、感情揭示,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下面本文以电影《1942》为例,通过环境色彩从各方面来浅层次的分析环境色彩对表现电影艺术性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一、确定影片风格,表现思想与主题
环境色彩起初只是作为源自绘画和摄影的借鉴,用来交代环境。后来,它与声音等其他元素一起,成为导演表现主题的手段。制作者们会根据主题的需要,通过一个主导的环境色彩,使电影呈现明显的色彩倾向与风格,并把这种环境色彩贯穿于整部影片的始终。这种主导的环境色彩通常有一种或者几种相近的颜色组成,从而创造出视觉形象上的整体风格与氛围,传达出一定的思想情感.
《1942》从情节的开展到影片的结束,明显的灰色是该影片的主色调。灰色本身就是消极基调,电影中出现的阴沉的天空、破旧的衣服、凄冷荒凉的大山、灰蒙蒙的荒土地甚至是人们黯淡无光的眼神,让我们一眼看穿该片的风格色彩,也使我们感受到了整部影片带来的凄凉与悲惨。在影片的结尾处出现了全篇唯一的一束阳光,使得结尾的色调与整部电影的主色调形成明显的反差。通过反差,让我们内心的压抑得到了些许安慰。
二、增强叙事效果,营造意境和氛围
环境色彩作为视觉语言是电影叙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手段,不仅是导演描述影片风格和表达主题思想的外化方式,而且是电影创作者们为了抓住观众思维、制造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惯用的艺术手法,通过恰当运用环境色彩,营造出不同层次的氛围、强化了虚实结合的意境,进而推动故事情节逐步向高潮发展。在画面色彩的处理上,虽然主导的环境色彩为整部影片的主题意境做了铺垫,但是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需要加入与剧情发展相适应的色彩元素来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内心的想法。此时,环境色彩所表现的内涵能准确地迎合观众的情绪反馈,从而使其充分理解影片要展示的意境。
如上节所述,电影《1942》中整部电影的主色调是灰色,营造了1942年旱灾大饥荒的悲凉氛围。整部电影讲述了一场发生在1942年的灾难,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整个故事的大背景是如此混沌凄惨,同时在这一悲惨的大背景下,各个小角色的生活也是苦不堪言,此情此景,整部电影的意境和氛围都应该是悲凉的,而这部电影的主色调——灰色正好烘托了这种气氛,给整个故事所要强调、达成的效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使该片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达到背景与基调的一览无余。
三、挖掘影片的深层意蕴,产生象征与暗示
在当代电影中,象征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是色彩运用的最高境界,是影片意义的简单凝练而富有底蕴的方式。具体直观的环境色彩可以超越表象的具体内容,将所营造的氛围与意境融入观众的心灵,悄然声息地向观众传达着电影画面所蕴育的深层涵义。此外,色彩的象征意义是以文化为载体的,不同的文明对同一种色彩的象征意义有着不同的理解,从而,电影中环境色彩的象征意义是宽泛的、复杂的。
《1942》讲述的是一个悲惨的时代。它描述了人民的凄惨境遇和中国的窘迫。灰色象征着凄凉、阴暗,它正好暗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背景,这份凄凉不只是个人的,而是整个政府和中国民众的,同时也侧面的象征着当时人们的心理,这包括人们内心的绝望、官员内心的腐败以及日本侵略者残暴的举动。这里还需要再次提起的仍然是结尾“东家”领着小娃娃背向镜头、孤身远走的场景,在此景中出现了全剧唯一的一次阳光普照,虽然故事最后没有提到东家领着小孩之后的生活,但是剧中的阳光营造了一种温暖的氛围,也暗示着他们以后的生活多少会有一些希望。在赋予他们希望的同时,这部影片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境遇无论到了怎样的山穷水尽,也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要像东家一样,在历尽苦难之后还要向着未来继续走下去。
四、增强画面的感染力,揭示情感与心理
在电影创作的视觉元素中, 色彩是最能引起观众情感波动的因素。通过对环境色彩来解读电影,捕捉影片中那些通过色彩来复写的生活情趣,使得情感与哲理在丰富的环境色彩中充分融合。导演不仅利用环境色彩的变化来展现人物的内心,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情绪。而且运用色彩语言处理画面色彩的连接和构成,使得各种视觉元素在交融中形成完美流畅的视觉效果,给观众带去电影画面的视觉美感与感染力。
电影《1942》带给观众的心情是沉重的。影片通过人们晦暗破旧的服装、蓬头垢面的表情、相互依偎,蹒跚前行的肢体语言,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生活的不易以及内心的焦灼。纵观整部电影,没有任何浮夸的镜头和形象,仅仅是用最朴素的真实来感染着观众,与观众达成了对于那段历史的沉思与共鸣。在影片开头,东家刚出场的情节里,他红润的脸庞让我们不假思索的得出一个心理先兆:这是一个殷实富足的大户人家,随着故事情节的一步步的发展,在影片的结尾处,面庞红润的人物形象变成了暗黄消瘦的人物造型,东家已不是那个昔日的财主。与之相像的还有东家的女儿星星,在影片伊始,她是地主家的千金,面容姣美,在全家逃荒的过程中,憔悴的黑眼圈和蜡黄的脸色暗示着她的一路的辛苦和心理的落差。在整部影片中,人物的面部色彩的变化,揭示了他们心理和情感的挣扎,从当初的快乐满足到后来的悲伤绝望,都向观众展示了人物的境遇和命运的无常。整部影片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故事的感人,更在于导演在影片画面的构造上带给我们的视觉震撼和观后沉思,用细微的色彩变化揭示着人物的丰富情感与心理变化。
五、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色彩可以表现影片的内容,能增加电影画面的视觉美感和感染力,创造意境,烘托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这就要求创作者们在电影的制作中,合理的运用环境色彩。这种运用已不再是对客观世界的简单再现,而是表达影片的主题思想、人物心理、刻画环境、交待细节、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宫林,周登富. 电影色彩的意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1999,(02)
[2]陈婧霞.浅析张艺谋电影的画面色彩与象征表意 [J]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0,(10) .
[3]梁金龙. 浅谈张艺谋电影《英雄》的色彩运用[J]. 电影评介, 2009, (02)
[4]陆永祥. 论影视作品中的色彩表达[J]电影文学, 2009,(05) .
[5]周登富. 论电影色彩的表现功能[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1994,(02) .
【关键词】环境色彩;艺术性;电影
色彩是光源、物体、视觉三者之间在相互作用现象,其构成要素为:被观察的物、光、观者的感受。色彩一门传统的视觉艺术,由于视觉艺术的本质强调视觉的真实性,其图像注重视觉的表现性,突出色彩表达和激发心灵的功能,从而,色彩既能真实再现客观世界,又能传达人的情感与心理。在影视作品,色彩不仅参与了影片的叙事,而且服务于影片的主题、基调、内容、人物及环境造型,是电影艺术的构成元素之一。
何谓“环境色彩”?狭义的环境色彩是指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综合色彩。广义的环境色彩,泛指在形色、光色、语言色中与影片空间环境相关的色彩与色调,从摄影调度看,泛指光色,即:在拍摄中,对人物形象的光色造型和空间环境的氛围的光色艺术处理;从导演角度看,泛指语言色,是构成电影语言主要内容的色彩之一,是塑造和表现人物的外部世界,特别是内心世界的重要角色,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电影艺术的四个构成要素中,色彩作为第一要素,直接影响着观众的情绪波动,从而成为导演手中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段,这使得色彩,不再只表现自然物体的形式外观,更多的成为电影艺术的造型元素和表意元素。
正因为环境色彩是观众视觉的第一感受,能使得观众不自觉将某种色彩与特定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产生心理冲击,从而达到电影制作者调动观众情绪的意图。环境色彩,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对主题深化、情节推动、人物塑造、环境塑造、感情揭示,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下面本文以电影《1942》为例,通过环境色彩从各方面来浅层次的分析环境色彩对表现电影艺术性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一、确定影片风格,表现思想与主题
环境色彩起初只是作为源自绘画和摄影的借鉴,用来交代环境。后来,它与声音等其他元素一起,成为导演表现主题的手段。制作者们会根据主题的需要,通过一个主导的环境色彩,使电影呈现明显的色彩倾向与风格,并把这种环境色彩贯穿于整部影片的始终。这种主导的环境色彩通常有一种或者几种相近的颜色组成,从而创造出视觉形象上的整体风格与氛围,传达出一定的思想情感.
《1942》从情节的开展到影片的结束,明显的灰色是该影片的主色调。灰色本身就是消极基调,电影中出现的阴沉的天空、破旧的衣服、凄冷荒凉的大山、灰蒙蒙的荒土地甚至是人们黯淡无光的眼神,让我们一眼看穿该片的风格色彩,也使我们感受到了整部影片带来的凄凉与悲惨。在影片的结尾处出现了全篇唯一的一束阳光,使得结尾的色调与整部电影的主色调形成明显的反差。通过反差,让我们内心的压抑得到了些许安慰。
二、增强叙事效果,营造意境和氛围
环境色彩作为视觉语言是电影叙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手段,不仅是导演描述影片风格和表达主题思想的外化方式,而且是电影创作者们为了抓住观众思维、制造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惯用的艺术手法,通过恰当运用环境色彩,营造出不同层次的氛围、强化了虚实结合的意境,进而推动故事情节逐步向高潮发展。在画面色彩的处理上,虽然主导的环境色彩为整部影片的主题意境做了铺垫,但是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需要加入与剧情发展相适应的色彩元素来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内心的想法。此时,环境色彩所表现的内涵能准确地迎合观众的情绪反馈,从而使其充分理解影片要展示的意境。
如上节所述,电影《1942》中整部电影的主色调是灰色,营造了1942年旱灾大饥荒的悲凉氛围。整部电影讲述了一场发生在1942年的灾难,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整个故事的大背景是如此混沌凄惨,同时在这一悲惨的大背景下,各个小角色的生活也是苦不堪言,此情此景,整部电影的意境和氛围都应该是悲凉的,而这部电影的主色调——灰色正好烘托了这种气氛,给整个故事所要强调、达成的效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使该片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达到背景与基调的一览无余。
三、挖掘影片的深层意蕴,产生象征与暗示
在当代电影中,象征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是色彩运用的最高境界,是影片意义的简单凝练而富有底蕴的方式。具体直观的环境色彩可以超越表象的具体内容,将所营造的氛围与意境融入观众的心灵,悄然声息地向观众传达着电影画面所蕴育的深层涵义。此外,色彩的象征意义是以文化为载体的,不同的文明对同一种色彩的象征意义有着不同的理解,从而,电影中环境色彩的象征意义是宽泛的、复杂的。
《1942》讲述的是一个悲惨的时代。它描述了人民的凄惨境遇和中国的窘迫。灰色象征着凄凉、阴暗,它正好暗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背景,这份凄凉不只是个人的,而是整个政府和中国民众的,同时也侧面的象征着当时人们的心理,这包括人们内心的绝望、官员内心的腐败以及日本侵略者残暴的举动。这里还需要再次提起的仍然是结尾“东家”领着小娃娃背向镜头、孤身远走的场景,在此景中出现了全剧唯一的一次阳光普照,虽然故事最后没有提到东家领着小孩之后的生活,但是剧中的阳光营造了一种温暖的氛围,也暗示着他们以后的生活多少会有一些希望。在赋予他们希望的同时,这部影片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境遇无论到了怎样的山穷水尽,也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要像东家一样,在历尽苦难之后还要向着未来继续走下去。
四、增强画面的感染力,揭示情感与心理
在电影创作的视觉元素中, 色彩是最能引起观众情感波动的因素。通过对环境色彩来解读电影,捕捉影片中那些通过色彩来复写的生活情趣,使得情感与哲理在丰富的环境色彩中充分融合。导演不仅利用环境色彩的变化来展现人物的内心,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情绪。而且运用色彩语言处理画面色彩的连接和构成,使得各种视觉元素在交融中形成完美流畅的视觉效果,给观众带去电影画面的视觉美感与感染力。
电影《1942》带给观众的心情是沉重的。影片通过人们晦暗破旧的服装、蓬头垢面的表情、相互依偎,蹒跚前行的肢体语言,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生活的不易以及内心的焦灼。纵观整部电影,没有任何浮夸的镜头和形象,仅仅是用最朴素的真实来感染着观众,与观众达成了对于那段历史的沉思与共鸣。在影片开头,东家刚出场的情节里,他红润的脸庞让我们不假思索的得出一个心理先兆:这是一个殷实富足的大户人家,随着故事情节的一步步的发展,在影片的结尾处,面庞红润的人物形象变成了暗黄消瘦的人物造型,东家已不是那个昔日的财主。与之相像的还有东家的女儿星星,在影片伊始,她是地主家的千金,面容姣美,在全家逃荒的过程中,憔悴的黑眼圈和蜡黄的脸色暗示着她的一路的辛苦和心理的落差。在整部影片中,人物的面部色彩的变化,揭示了他们心理和情感的挣扎,从当初的快乐满足到后来的悲伤绝望,都向观众展示了人物的境遇和命运的无常。整部影片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故事的感人,更在于导演在影片画面的构造上带给我们的视觉震撼和观后沉思,用细微的色彩变化揭示着人物的丰富情感与心理变化。
五、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色彩可以表现影片的内容,能增加电影画面的视觉美感和感染力,创造意境,烘托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这就要求创作者们在电影的制作中,合理的运用环境色彩。这种运用已不再是对客观世界的简单再现,而是表达影片的主题思想、人物心理、刻画环境、交待细节、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宫林,周登富. 电影色彩的意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1999,(02)
[2]陈婧霞.浅析张艺谋电影的画面色彩与象征表意 [J]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0,(10) .
[3]梁金龙. 浅谈张艺谋电影《英雄》的色彩运用[J]. 电影评介, 2009, (02)
[4]陆永祥. 论影视作品中的色彩表达[J]电影文学, 2009,(05) .
[5]周登富. 论电影色彩的表现功能[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199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