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探究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上的环保教育
  
  在化学课堂上贯穿环保知识,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深挖教材中可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及治理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教材上的环保教育
  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涉及到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赤潮等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环境主题.分别归述如下:
  高一年级,重点讲述氯气、氟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氨、硝酸盐、亚硝酸盐、磷、磷肥、含磷农药等的污染与危害,讲解酸雨、酸雾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危害;高二年级,讲解石棉、硅酸盐、致癌芳烃、卤代烃、有机氯农药、石油及其分解产物、原煤燃烧产物、油脂等污染环境的途径和危害;高三年级,讲解电镀工业中的污染因素及处理方法,介绍有机物污染水源的危害性及其污染程度的指标.
  当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所授知识,灵活地掌握、传授各种内容,巧妙地融合环境污染和环保知识,特别是给学生讲解一些基于化学原因的环境污染事件,讲解某些化学物质如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带来的废气污染、重金属元素带给人们的危害以及有机化合物带给水资源的污染知识等,让学生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结合化学知识启发学生思考怎样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这样,通过学习化学知识进而思考与化学相关的环境保护,既能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又能提高学习化学的热情和效率.
  2.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内容,这样既能讲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由铜制取硝酸铜的方法时,可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3.实验课中的环保教育
  高中化学实验主要是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师要对所进行的实验有深刻的了解和熟练的操作,明确实验是否具有污染因素.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并要采取某些措施来回收实验废品,消除污染因素,给学生以良好示范.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传授实验过程中的环保意识:一要注意药品的用量(尽可能少);二要设计多余气体的回收装置,不要任意排放到空气中,在制取有毒气体时,要强调尾气吸收的重要性;三要注意废液的处理.学生实验要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即对常见实验仪器进行微缩,对常用试剂给出限量.这样既节约了药品,又减少了废液、废气、废渣的产生和排放.
  
  二、实践中的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的化学活动,将环保教育延伸到课堂外.
  在实践中进行环保教育,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求知心理,学以致用.
  1.开展环保专题教育.定期请环保、城卫等有关人士,针对社会中的某些环境问题做专题讲座,开拓学生视野.此外,师生可尝试就某个环保专题如“酸雨的形成与危害”展开互动式讨论,或者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播放环保影片,如播放世界上一些重大的由化学原因引起的环境污染事件的纪录片等.
  2.组织学生探究环保问题,比如居住环境、工矿企业、海洋河流水质,特别是突发的污染事件,或独立、或合作搜集材料,展开调查、撰写报告,使他们进行深度思考、讨论,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究化学中的环保问题.
  3.兴趣引导.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发展兴趣和爱好,协助学生成立各式化学课外环保小组,比如空气污染监测小组、废旧电池与废旧塑料回收小组、汽车尾气监测小组等,定期或不定期地展开一些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探求环境污染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培养和锻炼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参与志愿者活动.在一些与环保有关的节日,如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2日的“世界水日”、4月22日的“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环保知识,并组织学生通过宣传栏、展览会进行环保宣传.授课教师还可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化工厂、造纸厂、水泥厂等污染比较严重的工厂参观,了解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防治情况,进而增强学生对环保的认识.
  5.生活中的环保教育.教师还可结合日常生活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新课标立足于学生适应时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时代呼唤具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人才.因而,在化学教学中穿插、渗透和践行“环保”教育不仅具有教学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化学课堂内外,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提高学生化学素养,是我们化学教师的责任.
其他文献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 授人以鱼”,更要“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为今后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其他科学知识和今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叶圣陶指出,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学是教的依据,是教的目的.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
江苏赣榆县海头第一初级中学张夫涛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摆在  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  活动是活动化的教学,而主体参与则是活动化教学的前提。因此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对于落实新课改精神,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一、教学
当前中学生挑食、偏食、厌食现象严重,中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率双重高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营养知识的匮乏导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也为学生的身体健康留下了隐患.高中生物新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每个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合理渗透营养教育,丰富学生的营养学知识,培养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高效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  数学和谐课堂具有愉悦性、心理和谐性、参与性、合作性和全面性等特点.那么,如何给学生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使其情感因素得以培养,
技术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举足轻重.长期以来,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很难调动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兴趣和激情,因而物理实验创新这一课题早早被提上议程,却至今未能打破瓶颈.  从实验本义出发,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
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深厚、生活性显著、实践性明显的知识学科.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根据相关的教学理念标准,通过使用有效教学手段,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实践学习活动,实现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点与学习技能的有效掌握.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纲要中对教师主导特性的发挥和主体特性的运用,提出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要求.“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作为新课改下教师主导特性和学生主体特性有效展示和运用的教
现阶段,新课程改革已经逐步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理念不断丰富完善,营造一个真正自主、趣味、高效课堂愈来愈成为高中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但与此同时,高中物理具有思维逻辑性强、知识转化要求高、题型难度大等学科特点,这为教师的课程教学、学生的知识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是所有高中物理教师需要不断探索钻研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意识到兴趣在学生认知过程中具有重大的导向和促进作用.特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通过广泛的联想,使学生的思维触角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发展,这样不仅能使
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在九年级之前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和小学自然课程中,仅仅是对化学的一些感性认识,缺乏理性的思考和一定的化学思维.可见,九年级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还是一片空白,那么化学的入门学习就变得分外重要,如何走好这一步,就成为广大教育者研究的课题.  一、更新观念,建立“以生为本”的启蒙理念  学生对化学的了解主要源于对实验的好奇.对一些抽象的元素符号、化学反应,学生还比较陌生,谈不上学习化学的方法
许多人认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学生都喜欢玩电脑,而且玩得相当熟练,自然都比较喜欢信息技术课,老师上课也应该比较轻松,但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所有科目中最难做的.究其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向其他学科一样按一个统一的大纲来组织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教学大纲,不属于必修课,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与所在地区、学校以及家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