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的必要性入手,紧密结合地图的特点,论述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图;重要作用
地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及两者相互关系的巨大系统,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探究地理事物的地域分布规律,专家学者在揭示这些规律时,多是经过亲身的实践,通过实地的观察、感知和大量的研究分析才形成今天理论上的共识,这些知识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间接知识,然而,它却是我们大多数人获取地理知识的源泉。正因为地理事象空间分布的广泛性,使我们不可能对每一地理事象都进行亲自实践,而地图恰好迎合了我们的需要,它把广阔的地理空间,编缩成人们可视的二维平面;它把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浓缩成人们某种需要的精美地理作品。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地图为依托,只有这样,才能将广大地区的地理事象呈现出来,才能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广大地域空间分布的各种现象,才能逐渐使学生脑海中形成一种地理空间概念。否则在教学中靠文字叙述和口头讲解,只能形成一种机械的记忆,这种记忆既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巩固。人的思维过程一旦受到某种刺激,它就要联想,这种联想要有依托,而地图就是这种依托,靠着这种依托可以把一些有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地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地理感性知识,理解地理理性知识
地图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分布的知识,地图还可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等各种性状,有助于学生获取各种感性知识。因此,地图不仅是地理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直观教具,也是地理感性知识的主要来源,有助于阐明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结合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便于学生对地理理性知识的理解。
二、运用地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图可以使课本中的文字具体化,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可以“活化”地理知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象、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在当前地理学科遭受巨大冲击的情况下,借助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三、运用地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图能力
运用地图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正确认识地图、熟悉地图、阅读地图和绘制地图。不仅能使学生会看地图,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和分析地图,并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使学生理解地图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地图能力。
四、地图可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运用地图可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在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方面思想品德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中国地理时,学生在地图上可以看到祖国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丰富的物产资源、广大的森林和草原、无数的工厂和矿山等,这些都可以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热情。另外,教学过程中通过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结合图表数据加以讲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五、地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地图知识覆盖面大,信息量丰富,而地理各体系之间、各区域之间、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逻辑性联系在地图上可充分加以连接和延续,因而以地图来展示自然条件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就可让学生经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过程,这种过程通过直观具体的表象而进行,避免了抽象复杂、难以想象,从而让学生对地理由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理性认识,并能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六、运用地图教学有利于教师总结和学生复习
地理中由各要素分布为主线联系的分散知识点、复杂思维线路与地图丰富的内容达到了和谐统一,通过地图不但能从整体来观察各自然条件、经济因素、环境特点,还能将各要素及知识点以逻辑形式串联起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明晰的知识框架结构,从而对理论进行系统化巩固,无疑,这是老师总结和学生复习的最佳途径。如教师以一张中国地图,对不同区域从自然条件、经济、历史、人口因素等方面分析总结各地理特征、规律,也即是对中国地理作整体回顾。学生仿效此法,对中国、乃至各区域地理环境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与复习。这样,不仅教学相长得以体现,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对所学知识起了强有力的巩固作用。
总之,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运用地图,用好地图,做到图文并茂,达到地理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李春兰.在地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应用地图的能力[J].青海师专学报,2005,(S1)
[2]刁传芳、高如珊.中学地理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56—59
[3]刁传芳.中学地理教学教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68—69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图;重要作用
地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及两者相互关系的巨大系统,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探究地理事物的地域分布规律,专家学者在揭示这些规律时,多是经过亲身的实践,通过实地的观察、感知和大量的研究分析才形成今天理论上的共识,这些知识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间接知识,然而,它却是我们大多数人获取地理知识的源泉。正因为地理事象空间分布的广泛性,使我们不可能对每一地理事象都进行亲自实践,而地图恰好迎合了我们的需要,它把广阔的地理空间,编缩成人们可视的二维平面;它把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浓缩成人们某种需要的精美地理作品。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地图为依托,只有这样,才能将广大地区的地理事象呈现出来,才能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广大地域空间分布的各种现象,才能逐渐使学生脑海中形成一种地理空间概念。否则在教学中靠文字叙述和口头讲解,只能形成一种机械的记忆,这种记忆既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巩固。人的思维过程一旦受到某种刺激,它就要联想,这种联想要有依托,而地图就是这种依托,靠着这种依托可以把一些有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地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地理感性知识,理解地理理性知识
地图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分布的知识,地图还可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等各种性状,有助于学生获取各种感性知识。因此,地图不仅是地理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直观教具,也是地理感性知识的主要来源,有助于阐明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结合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便于学生对地理理性知识的理解。
二、运用地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图可以使课本中的文字具体化,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可以“活化”地理知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象、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在当前地理学科遭受巨大冲击的情况下,借助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三、运用地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图能力
运用地图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正确认识地图、熟悉地图、阅读地图和绘制地图。不仅能使学生会看地图,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和分析地图,并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使学生理解地图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地图能力。
四、地图可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运用地图可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在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方面思想品德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中国地理时,学生在地图上可以看到祖国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丰富的物产资源、广大的森林和草原、无数的工厂和矿山等,这些都可以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热情。另外,教学过程中通过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结合图表数据加以讲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五、地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地图知识覆盖面大,信息量丰富,而地理各体系之间、各区域之间、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逻辑性联系在地图上可充分加以连接和延续,因而以地图来展示自然条件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就可让学生经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过程,这种过程通过直观具体的表象而进行,避免了抽象复杂、难以想象,从而让学生对地理由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理性认识,并能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六、运用地图教学有利于教师总结和学生复习
地理中由各要素分布为主线联系的分散知识点、复杂思维线路与地图丰富的内容达到了和谐统一,通过地图不但能从整体来观察各自然条件、经济因素、环境特点,还能将各要素及知识点以逻辑形式串联起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明晰的知识框架结构,从而对理论进行系统化巩固,无疑,这是老师总结和学生复习的最佳途径。如教师以一张中国地图,对不同区域从自然条件、经济、历史、人口因素等方面分析总结各地理特征、规律,也即是对中国地理作整体回顾。学生仿效此法,对中国、乃至各区域地理环境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与复习。这样,不仅教学相长得以体现,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对所学知识起了强有力的巩固作用。
总之,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运用地图,用好地图,做到图文并茂,达到地理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李春兰.在地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应用地图的能力[J].青海师专学报,2005,(S1)
[2]刁传芳、高如珊.中学地理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56—59
[3]刁传芳.中学地理教学教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