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了解外企裁员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首先该说说外企在中国的历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大部分国内企业面临着既没资金又没技术的困难。政府选择将外资引入中国,一来可以带来投资,二来可以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中国来。初入中国的外企虽只是投石问路,就已经掀起了不小的震动。在那个普通百姓的月工资只有几十块的年代,一个底层外企员工的月收入就可以到几百外汇券。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拿着如此一笔“巨款”无疑是让人咋舌的。再加上外企提供给员工的良好工作环境和完善的培训体系,使得外企一直以来都被光环所围绕。尤其在90年代一直到2000年的一段时间里,外企借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契机,攫取了巨大利益并迅速膨胀,使得人们相信外企的工作就是一个稳定的“摇钱树”。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2002年的IT泡沫之后,很多外企在中国开始走下坡路。不断地缩减开支,精简人员,拆分重组使得外企的形象大打折扣。直到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到来时,一些老牌外企面临经营危机,不得不挥起裁员的大刀,斩断了很多人对于外企的幻想。其实,从本质上来讲,企业经营不善,裁员以削减成本,重组优化本是企业发展中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事情了。之所以近几年的外企裁员引起如此大的关注,主要还是大家对于外企认知的落差。原本风光无限、高薪高知的外企工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太高了,当这些公司被残酷的现实击倒时,由此而引起的对于外企的争议自然也更加强烈一些。
与此同时,我们确实也该坐下来重新审视一下外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局面?不过每家陷入危机的外企的表面原因也许都是不一样的。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外企经营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纷繁复杂。在这里,我们选择主要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
过度创新也会死人
创新是企业保持发展的原动力,没有创新的产品、理念和管理,企业必然会走下坡路。最早外企进入中国之时,凭借深厚的积累和人才储备,创新确实是走在了前面。然而,当经济形式下滑,竞争加剧之时,很多外企在“创新”环节反而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过度保守和过度创新。“保守”是企业高速发展后很难摆脱的噩梦。当一个企业在原有的产品和市场取得成功之后,自然而然地想保持可以获得利润的产品的生命周期。在这个过程中,创新的新产品走上市场的步伐也被拖累了,甚至某些有益的创新还会被压制。历史上,AT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2002年的IT泡沫之后,很多外企在中国开始走下坡路。不断地缩减开支,精简人员,拆分重组使得外企的形象大打折扣。直到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到来时,一些老牌外企面临经营危机,不得不挥起裁员的大刀,斩断了很多人对于外企的幻想。其实,从本质上来讲,企业经营不善,裁员以削减成本,重组优化本是企业发展中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事情了。之所以近几年的外企裁员引起如此大的关注,主要还是大家对于外企认知的落差。原本风光无限、高薪高知的外企工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太高了,当这些公司被残酷的现实击倒时,由此而引起的对于外企的争议自然也更加强烈一些。
与此同时,我们确实也该坐下来重新审视一下外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局面?不过每家陷入危机的外企的表面原因也许都是不一样的。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外企经营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纷繁复杂。在这里,我们选择主要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
过度创新也会死人
创新是企业保持发展的原动力,没有创新的产品、理念和管理,企业必然会走下坡路。最早外企进入中国之时,凭借深厚的积累和人才储备,创新确实是走在了前面。然而,当经济形式下滑,竞争加剧之时,很多外企在“创新”环节反而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过度保守和过度创新。“保守”是企业高速发展后很难摆脱的噩梦。当一个企业在原有的产品和市场取得成功之后,自然而然地想保持可以获得利润的产品的生命周期。在这个过程中,创新的新产品走上市场的步伐也被拖累了,甚至某些有益的创新还会被压制。历史上,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