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矫正不良品德,办法和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和恒心,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不断优化教育环境,更新教育手段,适时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并且持之以恒,这样就会达到我们预期想要的效果,从而成功矫正学生不良品德。
【关键词】小学生;品德不良;道德意志;行为习惯;教育机智
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的道德过错行为。在一个班集体中难免会有部分品德不良的学生,而这部分学生对于老师在班主任工作及教学工作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矫正学生不良品德的行为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艰巨任务,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积极配合。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因素主要有家庭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社会不良情境的干扰与支持和学生内部心里因素等方面的原因。
针对品德不良的学生具有的心里特點,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考虑抓住他们特殊的心里状态、复杂的心里矛盾,只有这样转化工作才能行之有效。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矫正了许许多多品德不良的学生,记录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主要有以下五大途径。
一、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信任和爱,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与对抗情绪
在实际中,由于品德不良的学生常常会犯错,所以他们收到的指责和惩罚多于表扬和鼓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对老师的畏俱、戒备的心理。他们会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看不起自己,所以对老师不好感,导致不喜欢老师,对教师的正确教育也常持之以沉默,采取回避或粗暴无礼的反常态度、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求,先要感化,教师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入理入情方能动心。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曾有这样的一位学生:该生是一位沉默少话,而又粗暴的男生,很少与同学争吵,但如遇到不快就动手打人,对于教师的批评常常有对立的情绪,不听教诲,同学们都不喜欢与他交朋友。一次,因为一点小事打了后面的一位女生,可就一直不肯认错。了解他的性格特征后,我从不与他正面对抗,每次他做错事,我会让他来到办公室先坐下来,给几分钟时间让他回顾刚才发生这件事的全过程,然后我轻声地问他:“对于刚才这件事你认为你自己的做法对吗?换做你是对方你会怎么想?”思考片刻后他不慢不紧地回答我:“好像不对。”听了这么一句,我松了一口气,起码他那种对抗的情绪没了,之后我再通过让他换位思考以及举例等让他亲身体会其中的不对,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最后他主动向该女生承认了错误。经过这一次,他对我的态度似乎有所改变,从那以后我常常找他聊天,在学习、生活中常常关心和帮助他,对于他平时的不良行为我耐心地去跟他分析、教导他,引导他一步一步去矫正不良的行为。对于这些品德不良的学生,教师要从多方面去关心、真诚地帮助他们,要满腔热情地爱护他们,细心教育、耐心教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浓浓的爱意,把教师当知心朋友;要用肺腑的事迹启悟他们,拨动他们的心弦,从而激起他们上进的愿望。
二、改变微环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是推动学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一种力量,同时也能使学生改掉坏习惯。通过让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尊心、集体荣誉感及团结合作精神。我今年任教的班级顽皮学生集中,组合纪律也相对差,卫生情况特别差,住宿生宿舍的东西乱放,许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于是,我提出:“争流动红旗”的目标,这是较易在短期内干出的成绩。我要求住宿生每天提早半小时起床整理宿舍内务,走读生也早到半小时到校搞好公共地区和班级的卫生。同时我还制定了班规,提倡多做好事,乐于助人,大力表扬积极为班级做事的学生,慢慢地,学生们都被这种积极性感染了。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班级在第一二阶段连续获得“流动红旗”。因此,教师要矫正品德不良学生的行为,必须为学生提供创造集体荣誉,建立健康的集体氛围,维护集体尊严,和损害集体的不良现象作斗争。
三、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要正确引导品德不良的学生分清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在工作中,除了在思想品德、班会课上让这部分学生接受教育外,平时也要多与他们分享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名人趣事、英雄故事,分析违纪行为的成因,正确认识不文明行为的利与弊。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促使他们认清“真”“善”“美”,从而远离“假、恶、丑”,增强是非观念、痛改不良言行。
四、培养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能力,增强道德意志,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不良品德,除了与其自身的因素有关,另一个方面也与外部诱因有关。因此,矫正学生不良品德不但要改变其自身观念,还要培养学生与外部诱因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与诱因作斗争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这个过程学生会反复出现错误,所以教师这时必须要反复强调,冷静处理,耐心教导,必要时还应暂时切断诱因,使其形成新的行为习惯。班中一位喜欢打架、说谎、不按时完成作业、练习的学生,通过与家长联系发现该生在家里经常都与一些不求上进、喜欢打架的中学生玩;在校也只与邻班的调皮、爱打架的学生一起玩,针对这些情况,要矫正这位学生不良行为,我们首先要切断他与这些品德不良群体的关系,然后一步一步引导他认识这些不良行为的弊端,从而对他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他向班中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学习,在形成新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对其要进行反复强调,教育他由感情转化为理智,转化为对道德准则的理性认识。在老师和他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矫正了他的不良品德。
五、运用教育机智,因材施“矫”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措施。如有的学生自尊心特别强,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先包庇一下,再来做个别工作,相信他可以改好;有的则要采用迂回方法;有的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进行正面引导;甚至有的学生流氓习气严重,有恃无恐,对待这类学生就要进行了解和分析,如果他爱集体,就应该通过集体活动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从而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从而矫正自己不良的品德。
总之,矫正不良品德,办法和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和恒心,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不断优化教育环境,更新教育手段,适时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并且持之以恒,这样就会达到我们预期想要的效果,从而成功矫正学生不良品德。
参考文献:
[1]张平.德育实效性问题与世纪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2).
[2]朱小蔓.教育的应用与挑战[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关键词】小学生;品德不良;道德意志;行为习惯;教育机智
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的道德过错行为。在一个班集体中难免会有部分品德不良的学生,而这部分学生对于老师在班主任工作及教学工作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矫正学生不良品德的行为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艰巨任务,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积极配合。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因素主要有家庭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社会不良情境的干扰与支持和学生内部心里因素等方面的原因。
针对品德不良的学生具有的心里特點,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考虑抓住他们特殊的心里状态、复杂的心里矛盾,只有这样转化工作才能行之有效。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矫正了许许多多品德不良的学生,记录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主要有以下五大途径。
一、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信任和爱,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与对抗情绪
在实际中,由于品德不良的学生常常会犯错,所以他们收到的指责和惩罚多于表扬和鼓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对老师的畏俱、戒备的心理。他们会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看不起自己,所以对老师不好感,导致不喜欢老师,对教师的正确教育也常持之以沉默,采取回避或粗暴无礼的反常态度、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求,先要感化,教师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入理入情方能动心。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曾有这样的一位学生:该生是一位沉默少话,而又粗暴的男生,很少与同学争吵,但如遇到不快就动手打人,对于教师的批评常常有对立的情绪,不听教诲,同学们都不喜欢与他交朋友。一次,因为一点小事打了后面的一位女生,可就一直不肯认错。了解他的性格特征后,我从不与他正面对抗,每次他做错事,我会让他来到办公室先坐下来,给几分钟时间让他回顾刚才发生这件事的全过程,然后我轻声地问他:“对于刚才这件事你认为你自己的做法对吗?换做你是对方你会怎么想?”思考片刻后他不慢不紧地回答我:“好像不对。”听了这么一句,我松了一口气,起码他那种对抗的情绪没了,之后我再通过让他换位思考以及举例等让他亲身体会其中的不对,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最后他主动向该女生承认了错误。经过这一次,他对我的态度似乎有所改变,从那以后我常常找他聊天,在学习、生活中常常关心和帮助他,对于他平时的不良行为我耐心地去跟他分析、教导他,引导他一步一步去矫正不良的行为。对于这些品德不良的学生,教师要从多方面去关心、真诚地帮助他们,要满腔热情地爱护他们,细心教育、耐心教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浓浓的爱意,把教师当知心朋友;要用肺腑的事迹启悟他们,拨动他们的心弦,从而激起他们上进的愿望。
二、改变微环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是推动学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一种力量,同时也能使学生改掉坏习惯。通过让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尊心、集体荣誉感及团结合作精神。我今年任教的班级顽皮学生集中,组合纪律也相对差,卫生情况特别差,住宿生宿舍的东西乱放,许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于是,我提出:“争流动红旗”的目标,这是较易在短期内干出的成绩。我要求住宿生每天提早半小时起床整理宿舍内务,走读生也早到半小时到校搞好公共地区和班级的卫生。同时我还制定了班规,提倡多做好事,乐于助人,大力表扬积极为班级做事的学生,慢慢地,学生们都被这种积极性感染了。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班级在第一二阶段连续获得“流动红旗”。因此,教师要矫正品德不良学生的行为,必须为学生提供创造集体荣誉,建立健康的集体氛围,维护集体尊严,和损害集体的不良现象作斗争。
三、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要正确引导品德不良的学生分清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在工作中,除了在思想品德、班会课上让这部分学生接受教育外,平时也要多与他们分享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名人趣事、英雄故事,分析违纪行为的成因,正确认识不文明行为的利与弊。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促使他们认清“真”“善”“美”,从而远离“假、恶、丑”,增强是非观念、痛改不良言行。
四、培养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能力,增强道德意志,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不良品德,除了与其自身的因素有关,另一个方面也与外部诱因有关。因此,矫正学生不良品德不但要改变其自身观念,还要培养学生与外部诱因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与诱因作斗争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这个过程学生会反复出现错误,所以教师这时必须要反复强调,冷静处理,耐心教导,必要时还应暂时切断诱因,使其形成新的行为习惯。班中一位喜欢打架、说谎、不按时完成作业、练习的学生,通过与家长联系发现该生在家里经常都与一些不求上进、喜欢打架的中学生玩;在校也只与邻班的调皮、爱打架的学生一起玩,针对这些情况,要矫正这位学生不良行为,我们首先要切断他与这些品德不良群体的关系,然后一步一步引导他认识这些不良行为的弊端,从而对他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他向班中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学习,在形成新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对其要进行反复强调,教育他由感情转化为理智,转化为对道德准则的理性认识。在老师和他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矫正了他的不良品德。
五、运用教育机智,因材施“矫”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措施。如有的学生自尊心特别强,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先包庇一下,再来做个别工作,相信他可以改好;有的则要采用迂回方法;有的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进行正面引导;甚至有的学生流氓习气严重,有恃无恐,对待这类学生就要进行了解和分析,如果他爱集体,就应该通过集体活动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从而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从而矫正自己不良的品德。
总之,矫正不良品德,办法和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和恒心,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不断优化教育环境,更新教育手段,适时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并且持之以恒,这样就会达到我们预期想要的效果,从而成功矫正学生不良品德。
参考文献:
[1]张平.德育实效性问题与世纪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2).
[2]朱小蔓.教育的应用与挑战[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