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间是宝贵的,然而教学中的等待却为我们带来了享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物理课堂中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积极的浪费”换来了学生思维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等待;兴趣;思考;主动
等待是指不采取行动,直到期望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生活中的等待多种多样,可能是等待好友一起同行,可能是影迷等待电影的开场,也可能是农民等待秋天的丰收,父母等待孩子的成长。
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在研究课堂提问中统计发现,在教师提出问题与引导学生回答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只有0.9s。试问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知识还处于懵懵懂懂的学生如何构思出一个完美的答案。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思考,罗伊提出了“等待时间”这一理念,鼓励教师将课堂慢下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是要满足每一位学生成长的需要,并通过集体在互联互依、相互尊重中学习成长的。而课堂教学中的等待正是实现适合教育的一种行为,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亲切、真实的希冀,是让学生将已有认知,在教师适合的等待中发生思维碰撞,从而擦出思维的火花。
一、 适合的等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停留,等待学生积极思考并组织构思答案,也促使心不在焉的同学回归到课堂中来,从而让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大大地激起了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此时无声胜有声”发挥出良好效果。如在探讨人走路时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桌面与空气传声能力的强弱比较等内容时,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心强、还好于表现等特点,对于这些问题他们特别想要动一动、想一想,若此时教师没有等待的时间,他们将会表现出一种很失望的神态,学习的气氛也大受影响。
二、 适合的等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教学等待中,不仅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状态,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扶着走”转变为“自己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放手将学生的“被设计”“被加工”“被教学”打破,化为“主动讨论”“主动对话”“主动学习”,思维的灵感打开了,思维的空间拓展了。如在探讨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我出示了木片和铁片各一块,问道:这两个物体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在同学们“木片浮在水面上,铁片沉入水中”的异口同声中,我拿起这两个物体迅速实验,果不其然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于是我笑问理由,生答铁片重,紧接着我追问,那你能让铁片也浮在水面上吗?同学们的兴趣来了,讨论也接着来了,分析争论也来了,此时作为教师的我还愿意马上打断他们的思维吗?
三、 适合的等待,能激起学生新的生成
教学不仅是传授新的知识,更要为学生创设新的机会,从而产生新的生成。当教师将实验现象、生活情景和问题呈现给学生的时候,学生将会在教师赋予的等待时间中整理、回味和转换,建构起已有知识与新知的联系。如:我让学生在手上套上一塑料袋后慢慢地伸入水中,从而来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压强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在已有知识固体压强的基础上再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学生会生成许多问题:液体的压强是怎样产生的?液体的压强方向朝向哪个方向?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的问题生成了,也提出来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然后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设计方案、积极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需要准确敏锐地捕捉到教学中等待的时机,从而进行有价值的等待。
1. 问题提出后需要等待
提问是教学的一個常用环节。提问不仅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调动课堂气氛并将开小差的同学及时拉回课堂,还能激起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及求知欲。如在《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一节教学时,先提出“你熟悉的家电有哪些?”“你能说出这些家电工作时的能量转化吗?”,问题虽然简单,若不采用候答的方式,一方面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够全面,另一方面可能会给其他同学传递一个不良信号,该学生刚才开小差了,所以老师抓住了他的小把柄,反过来该问题的回答需要学生观察、回想各种电器,甚至还考虑自己家中没有,但在电器店中观察到的一些家电,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都获得了培养,但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老师的等待也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条件。如这时又提出电路中还需要哪些元件,各元件又是如何连接的呢,学生的思索、猜想、兴趣就展开了,当然这一步也需要留有时间。
在课堂的精彩处、重点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往往也要对学生进行提问,以帮助他们及时地理解和掌握该知识要点。如在《功》的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了功的概念后,我向学生提问:一位质量为50千克的学生扛着10千克的箱子沿楼梯走到五楼上,请问该学生总共做了多少功?在计算功时,距离s应为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而不是他走过的路程,即该学生上楼时竖直方向的距离,另外要考虑该生对箱子做功的同时也克服自身重力做了功,应是总和,若学生的思考时间过短,冲动型的学生将只会考虑显而易见的因素,即人对箱子所做的功以及走过的路程,只有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才会做出深度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营造积极思考的气氛,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题能力。
2. 情景活动中需要等待
一堂生动的物理课需要设置引人思考的情景和发人深思的活动。活动和情景为我们带来了表象,而从表象中获取规律等知识则需要不断地思考推敲,这一过程也必须让我们等待,才能给我们理想的效果。如利用图片展示“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德国子弹”的小故事让学生讨论来学习“机械运动”,利用操作调光灯来引导学生探索原理,然后给电位器起名字来引入学习“变阻器”。在这些学习过程中,都离不开“慢”,只有等待,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性,才能真正地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
又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我取出一个空矿泉水瓶,倒入一点热水,摇晃一下,使整个瓶子热进来,然后迅速倒掉热水并拧紧瓶盖,将瓶子放入冷水中,此时听到了一声声噼啪声并观察到瓶子瘪掉了,在学生惊讶的同时他们也在思考着为什么,那么我们先要静下心来等待,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中推测该现象的原理,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动力就形成了。为了让同学们充分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活动,让一位同学站在教室黑板前面,让学生离黑板很近,此时伸出双手猛推黑板,人一下子往后倒退了几步才稳住身影。看着这一现象,我让同学们对这一现象互问互答,学生的兴趣提高了,甚至还有同学不相信这一现象也跑上来试了一回,慢慢地,答案浮出水面,学生们对力的相互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
3. 习题分析中需要等待
课堂习题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因此,在习题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相应的习题训练并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消化和探究,然后将习题与原有知识、经验来对应,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在教学中经常听到有些老师这样抱怨批评学生:这种形式的例题刚刚讲过,怎么还不会呢,但他却没有想到刚才讲的例题有学生题目还没看完呢,或者讲解分析还来不及消化,你让他如何去应对变化的题目呢?因此教师在讲解分析例题前,特别是对于采用信息化手段来出示题目的老师一定要停下来静待足够的时间以供学生阅读、思考;课堂练习演练时也同样地需要给予充足的时间以促进对新知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练习后也应留下时间让学生分析自己解题的正误,找出自己解题时的方法是否恰当,或者分析一些不同的解题方法在题目中的适应条件,也可与老师、同学交流一题多解的方案并做出评价。
生活中有些等待仅仅只在消磨时间,但是有些等待会使人产生更多的思考,对过去的反思,对现在和将来的规划,对未来的憧憬,对人生的思考。物理教学中,等待给我们带来了猜想、质疑,教师无非是只要“积极的浪费”,放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才能引导他们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合作、交流,静下心来,放慢脚步,以教师的不动换来学生的主动,在教师的“无所作为”中换取学生伟大的创造。
参考文献:
[1]金钧,冯锋勇.等待时间——给学生一个构思的空间[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11).
[2]张新平.何谓“适合的教育”[J].中国教育报(学者论教育),2017(5).
作者简介:
钮建明,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南麻中学。
关键词:等待;兴趣;思考;主动
等待是指不采取行动,直到期望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生活中的等待多种多样,可能是等待好友一起同行,可能是影迷等待电影的开场,也可能是农民等待秋天的丰收,父母等待孩子的成长。
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在研究课堂提问中统计发现,在教师提出问题与引导学生回答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只有0.9s。试问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知识还处于懵懵懂懂的学生如何构思出一个完美的答案。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思考,罗伊提出了“等待时间”这一理念,鼓励教师将课堂慢下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是要满足每一位学生成长的需要,并通过集体在互联互依、相互尊重中学习成长的。而课堂教学中的等待正是实现适合教育的一种行为,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亲切、真实的希冀,是让学生将已有认知,在教师适合的等待中发生思维碰撞,从而擦出思维的火花。
一、 适合的等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停留,等待学生积极思考并组织构思答案,也促使心不在焉的同学回归到课堂中来,从而让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大大地激起了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此时无声胜有声”发挥出良好效果。如在探讨人走路时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桌面与空气传声能力的强弱比较等内容时,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心强、还好于表现等特点,对于这些问题他们特别想要动一动、想一想,若此时教师没有等待的时间,他们将会表现出一种很失望的神态,学习的气氛也大受影响。
二、 适合的等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教学等待中,不仅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状态,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扶着走”转变为“自己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放手将学生的“被设计”“被加工”“被教学”打破,化为“主动讨论”“主动对话”“主动学习”,思维的灵感打开了,思维的空间拓展了。如在探讨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我出示了木片和铁片各一块,问道:这两个物体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在同学们“木片浮在水面上,铁片沉入水中”的异口同声中,我拿起这两个物体迅速实验,果不其然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于是我笑问理由,生答铁片重,紧接着我追问,那你能让铁片也浮在水面上吗?同学们的兴趣来了,讨论也接着来了,分析争论也来了,此时作为教师的我还愿意马上打断他们的思维吗?
三、 适合的等待,能激起学生新的生成
教学不仅是传授新的知识,更要为学生创设新的机会,从而产生新的生成。当教师将实验现象、生活情景和问题呈现给学生的时候,学生将会在教师赋予的等待时间中整理、回味和转换,建构起已有知识与新知的联系。如:我让学生在手上套上一塑料袋后慢慢地伸入水中,从而来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压强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在已有知识固体压强的基础上再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学生会生成许多问题:液体的压强是怎样产生的?液体的压强方向朝向哪个方向?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的问题生成了,也提出来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然后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设计方案、积极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需要准确敏锐地捕捉到教学中等待的时机,从而进行有价值的等待。
1. 问题提出后需要等待
提问是教学的一個常用环节。提问不仅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调动课堂气氛并将开小差的同学及时拉回课堂,还能激起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及求知欲。如在《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一节教学时,先提出“你熟悉的家电有哪些?”“你能说出这些家电工作时的能量转化吗?”,问题虽然简单,若不采用候答的方式,一方面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够全面,另一方面可能会给其他同学传递一个不良信号,该学生刚才开小差了,所以老师抓住了他的小把柄,反过来该问题的回答需要学生观察、回想各种电器,甚至还考虑自己家中没有,但在电器店中观察到的一些家电,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都获得了培养,但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老师的等待也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条件。如这时又提出电路中还需要哪些元件,各元件又是如何连接的呢,学生的思索、猜想、兴趣就展开了,当然这一步也需要留有时间。
在课堂的精彩处、重点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往往也要对学生进行提问,以帮助他们及时地理解和掌握该知识要点。如在《功》的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了功的概念后,我向学生提问:一位质量为50千克的学生扛着10千克的箱子沿楼梯走到五楼上,请问该学生总共做了多少功?在计算功时,距离s应为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而不是他走过的路程,即该学生上楼时竖直方向的距离,另外要考虑该生对箱子做功的同时也克服自身重力做了功,应是总和,若学生的思考时间过短,冲动型的学生将只会考虑显而易见的因素,即人对箱子所做的功以及走过的路程,只有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才会做出深度的思考和全面的分析,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营造积极思考的气氛,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题能力。
2. 情景活动中需要等待
一堂生动的物理课需要设置引人思考的情景和发人深思的活动。活动和情景为我们带来了表象,而从表象中获取规律等知识则需要不断地思考推敲,这一过程也必须让我们等待,才能给我们理想的效果。如利用图片展示“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德国子弹”的小故事让学生讨论来学习“机械运动”,利用操作调光灯来引导学生探索原理,然后给电位器起名字来引入学习“变阻器”。在这些学习过程中,都离不开“慢”,只有等待,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性,才能真正地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
又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我取出一个空矿泉水瓶,倒入一点热水,摇晃一下,使整个瓶子热进来,然后迅速倒掉热水并拧紧瓶盖,将瓶子放入冷水中,此时听到了一声声噼啪声并观察到瓶子瘪掉了,在学生惊讶的同时他们也在思考着为什么,那么我们先要静下心来等待,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中推测该现象的原理,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动力就形成了。为了让同学们充分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活动,让一位同学站在教室黑板前面,让学生离黑板很近,此时伸出双手猛推黑板,人一下子往后倒退了几步才稳住身影。看着这一现象,我让同学们对这一现象互问互答,学生的兴趣提高了,甚至还有同学不相信这一现象也跑上来试了一回,慢慢地,答案浮出水面,学生们对力的相互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
3. 习题分析中需要等待
课堂习题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因此,在习题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相应的习题训练并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消化和探究,然后将习题与原有知识、经验来对应,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在教学中经常听到有些老师这样抱怨批评学生:这种形式的例题刚刚讲过,怎么还不会呢,但他却没有想到刚才讲的例题有学生题目还没看完呢,或者讲解分析还来不及消化,你让他如何去应对变化的题目呢?因此教师在讲解分析例题前,特别是对于采用信息化手段来出示题目的老师一定要停下来静待足够的时间以供学生阅读、思考;课堂练习演练时也同样地需要给予充足的时间以促进对新知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练习后也应留下时间让学生分析自己解题的正误,找出自己解题时的方法是否恰当,或者分析一些不同的解题方法在题目中的适应条件,也可与老师、同学交流一题多解的方案并做出评价。
生活中有些等待仅仅只在消磨时间,但是有些等待会使人产生更多的思考,对过去的反思,对现在和将来的规划,对未来的憧憬,对人生的思考。物理教学中,等待给我们带来了猜想、质疑,教师无非是只要“积极的浪费”,放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才能引导他们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合作、交流,静下心来,放慢脚步,以教师的不动换来学生的主动,在教师的“无所作为”中换取学生伟大的创造。
参考文献:
[1]金钧,冯锋勇.等待时间——给学生一个构思的空间[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11).
[2]张新平.何谓“适合的教育”[J].中国教育报(学者论教育),2017(5).
作者简介:
钮建明,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南麻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