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教学方法是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通过评价活动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方法的合理性,从而给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依据,最终设计出更符合学生需求与兴趣的教学措施。那么,在如何变革评价方式以促进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是教师需要探究的关键问题。
一、变革以往考试评价方式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多层面性,而测试与考试评价占据重要地位。在每次考试后,教师都会对学生答卷做相应的评价,而该评价方式通常以分数为依据,主要评价学生试卷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充分发挥评价活动的依据作用,就需要教师积极变革考试评价方式,针对一些考试题型或训练类型,不可将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指标,不应把标准答案当成评价学生见解与看法的依据。历史知识具有复杂性很强的特点,而教材中的内容从深度与广度上来讲还较为有限,针对复杂性很强的论述题目,特别是发散性、开放性题目来讲,教师应细致分析学生的答案,体会学生提出的个性化观点。一些学生提出的观念不是教材中现成的内容,而是他们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见闻进行总结之后提出的个性化看法。针对学生的个性化观点,即便与教材内容没有完全吻合,但是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应辩证地对其进行评价,将学生的思路与思维作为肯定性评价学生的依据。这就需要教师大胆改革以往的考试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指明方向。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一单元之后,教师就可给学生设计一个话题,引导学生依据该话题自主或合作设计一份手抄报,像主题为“中国的殖民化形成过程”,就可设计成一份手抄报,将其当成一种考试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可借助查阅专业书籍、报刊杂志及网络搜索等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积累与查找。这种新颖的考试模式,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有利于消除学生对考试活动的畏惧心理,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全面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在对学生的手抄报结构与内容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直观、明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可以把握学生的知识理解方式,还可知晓学生的一些观点与看法。在实际评价中,教师不可用简单的“对”、“错”评价学生的试卷情况,而应对学生的见解与理解进行辩证地评价。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全新的评价方式,可督促学生延伸与发散思维,也可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这才是高效课堂该有的状态。
二、提高評价方式的多样性
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实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不管是就具体问题进行共同讨论,还是深入剖析复杂问题,都是师生互动的具体体现。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不可对学生的回答情况做简单的对或错评价,而应该努力提高评价模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讲,教师不仅可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而且可对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性的高低进行评价,并且还可对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评价。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中国近代史”部分的时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思考“国共两党的关系”。在研究中我们会发现,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是“战争→合作→战争”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会认为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适中都是战争关系,并从“国共十年对峙”方面进行了阐述,且理由较为合理。在学生提出这类看法之后,教师应大胆跳出教材从更高的视角思考这一问题,对学生敢于质疑教材,能够依据事实提出看法的学习态度给予肯定性评价,并赞赏学生的独立思想意识。当教师对学生合理的个性思维进行积极评价之后,就可使得学生们受到鼓舞,积极从多个层面看待问题,可开拓学生思路,有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
三、创新学生作业评价方式
作业是学生巩固与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形式,也是教学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在高中历史作业评价中,教师应努力实现评价方式的丰富性,在评价中延伸自己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学生从创新性与发散性方面思考与看待问题。在高中历史作业中,有数量很多的综合性题目,这类习题通常都没有标准答案,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分析与理解问题的方法,及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因此,在评价学生历史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恰当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首先,教师应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一些学生为了从深层次对作业答案进行研究,就会通过多种措施查找资料与素材,这种学习态度是必须给予肯定,教师应对其做积极评价。其次,一些学生分析与理解问题的视角较为独特,在此过程中虽然他们的见解与教材有一定差异,但是教师应对其敢于质疑与创新的意识进行肯定,做赞赏性评价。比如,在学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为学生布置“归纳社会生活变迁的十点实例”,让学生借助网上搜索的方式完成作业,并在搜索中发现学习动机与兴趣,然后将作业在班级中分享,师生在评价中共同找出最有价值的实例。教学实践表明,在这种开放式的评价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增强,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总之,教师应明确教学评价的价值与意义,并大胆变革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借助考试、提问及作业评价方式的变革,推动创新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顺利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一、变革以往考试评价方式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多层面性,而测试与考试评价占据重要地位。在每次考试后,教师都会对学生答卷做相应的评价,而该评价方式通常以分数为依据,主要评价学生试卷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充分发挥评价活动的依据作用,就需要教师积极变革考试评价方式,针对一些考试题型或训练类型,不可将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指标,不应把标准答案当成评价学生见解与看法的依据。历史知识具有复杂性很强的特点,而教材中的内容从深度与广度上来讲还较为有限,针对复杂性很强的论述题目,特别是发散性、开放性题目来讲,教师应细致分析学生的答案,体会学生提出的个性化观点。一些学生提出的观念不是教材中现成的内容,而是他们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见闻进行总结之后提出的个性化看法。针对学生的个性化观点,即便与教材内容没有完全吻合,但是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应辩证地对其进行评价,将学生的思路与思维作为肯定性评价学生的依据。这就需要教师大胆改革以往的考试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指明方向。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一单元之后,教师就可给学生设计一个话题,引导学生依据该话题自主或合作设计一份手抄报,像主题为“中国的殖民化形成过程”,就可设计成一份手抄报,将其当成一种考试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可借助查阅专业书籍、报刊杂志及网络搜索等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积累与查找。这种新颖的考试模式,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有利于消除学生对考试活动的畏惧心理,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全面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在对学生的手抄报结构与内容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直观、明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可以把握学生的知识理解方式,还可知晓学生的一些观点与看法。在实际评价中,教师不可用简单的“对”、“错”评价学生的试卷情况,而应对学生的见解与理解进行辩证地评价。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全新的评价方式,可督促学生延伸与发散思维,也可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这才是高效课堂该有的状态。
二、提高評价方式的多样性
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实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不管是就具体问题进行共同讨论,还是深入剖析复杂问题,都是师生互动的具体体现。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不可对学生的回答情况做简单的对或错评价,而应该努力提高评价模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讲,教师不仅可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而且可对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性的高低进行评价,并且还可对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评价。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中国近代史”部分的时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思考“国共两党的关系”。在研究中我们会发现,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是“战争→合作→战争”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会认为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适中都是战争关系,并从“国共十年对峙”方面进行了阐述,且理由较为合理。在学生提出这类看法之后,教师应大胆跳出教材从更高的视角思考这一问题,对学生敢于质疑教材,能够依据事实提出看法的学习态度给予肯定性评价,并赞赏学生的独立思想意识。当教师对学生合理的个性思维进行积极评价之后,就可使得学生们受到鼓舞,积极从多个层面看待问题,可开拓学生思路,有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
三、创新学生作业评价方式
作业是学生巩固与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形式,也是教学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在高中历史作业评价中,教师应努力实现评价方式的丰富性,在评价中延伸自己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学生从创新性与发散性方面思考与看待问题。在高中历史作业中,有数量很多的综合性题目,这类习题通常都没有标准答案,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分析与理解问题的方法,及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因此,在评价学生历史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恰当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首先,教师应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一些学生为了从深层次对作业答案进行研究,就会通过多种措施查找资料与素材,这种学习态度是必须给予肯定,教师应对其做积极评价。其次,一些学生分析与理解问题的视角较为独特,在此过程中虽然他们的见解与教材有一定差异,但是教师应对其敢于质疑与创新的意识进行肯定,做赞赏性评价。比如,在学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为学生布置“归纳社会生活变迁的十点实例”,让学生借助网上搜索的方式完成作业,并在搜索中发现学习动机与兴趣,然后将作业在班级中分享,师生在评价中共同找出最有价值的实例。教学实践表明,在这种开放式的评价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增强,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总之,教师应明确教学评价的价值与意义,并大胆变革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借助考试、提问及作业评价方式的变革,推动创新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顺利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