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教学技巧所在”。物理与其说教的是知识,不如说教的是道理和方法,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大脑里装多少定律,而是静下心来思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做思同步,带着问题去学习”,用问题唤醒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思维想象的闸门,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主动探究,深入钻研,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在物理课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问才能把学生带进精彩的问题空间中,吸引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究。
1用什么方式提出问题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既使是面对回答困难的学生,教师也不可直接奉送答案,要做到:
1.1投石激浪,点拨引导
在学生“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适当点拨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学生提不出“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体到凸透镜距离有什么关系”的问题,教师增加了凸透镜在各种情况下成像情况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改变了,所成像的情况也随之改变的现象,使学生顺利地提出了老师所期望的或没预测到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若干问题进行归纳,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再如一名教师在讲“光的反射”时,课上教师描述光的反射情景:一束光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会将这束光反射出去,针对这一现象让学生提问题,学生能提出的问题很少。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教师则改为用一平面镜和手电筒演示这一现象,让学生观察,学生提出的问题明显增多,有的学生甚至还想到了“反射光的强弱和入射光的强弱相同吗?”等问题。
教学过程是复杂多变的,不仅需要教师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创设情境、激发感情、设置疑难、造成悬念,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如饥似渴的学习愿望,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他们思维的广泛性和灵活性,以便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1.2巧设路标,寻求思路
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教师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设路标,让学生去探讨。例如,力的概念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采用边演示边提问的方法:(1)人推小球,球将发生什么变化?(2)人拉弹簧,弹簧将发生什么变化?(3)人压海绵,海绵将发生什么变化?(4)人提钩码,钩码将发生什么变化?(5)上述问题说明了什么?(6)如果用钩码压海绵,海绵又将怎样?(7)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按这样的思路对上述7个问题进行思考,把每一问题要回答的内容连缀在一起就是一篇条理性很强的短文,对力的概念就有了初步的比较清晰的认识。再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改变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这样自然导入了新课。
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步步设疑、循序善诱下,学生思考、讨论,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可见,巧设路标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起到推泼助澜的作用。
1.3选准时机
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来回答。当我们遇到吞吞吐吐的学生或欲言又止的学生,或者是那些从来没有完整地回答过一次问题的学生,习惯性的作法是让他坐下,换一个学生来继续回答问题。这样可能会扼杀了某些学生的思维火花,甚至打消了他们再次回答问题的信心,也使他们不再习惯于自己思考问题,而是等待别人的答案,渐渐地他们就变成了沉默一族。其实,遇到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有点耐心,耐心地等待一分钟,给他们一个思考的时间。也许他们正在组织语言,正在寻找最好的词语来回答问题。也许他们想把答案说得更完美一点。总之,等待一分钟,给学生一个机会,也许我们会得到一个奇迹,那个从来没有完整回答过问题的学生回答得可能非常完美。
选准时机是指把握“期待时间”。“期待时间”指提出问题到回答问题之间的时间,或回答完毕与下一次讲话之间的时间,是一个无言的时间段。实践表明,若“期待时间”过短,教师又提问别的同学或别的问题,学生作答后教师立即肯定或纠正学生的回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思路趋于完善的机会。教师将“期待时间”增长到4~6秒,使更多的学生回答问题,并主动发问。
2对哪些学生提问
教师提问中的偏爱现象,对课堂负面影响很大。以前,教师对较好的学生提问较多和提较难的问题,忽视了另一部分学生。这样做,使前一部分学生自以为是高人一等,傲气凌人;使后一部分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疏远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虽把容易题送给后一部分学生回答,只是暂时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但弊端又很快凸现出来,教师一提出问题,学生立即判断出让谁来回答,造成部分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阻碍了思维的发展。现在,教师非常注意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采取轮答、抢答、抽签回答、分组辩答、记分等方式。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全体学生的智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3如何处理学生的回答
对于回答有错误的学生,教师不能直接指出其错误。要顺水推舟,设谬质疑。教师采取将错就错,使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如,学生说:“越重的物体下降越快?”教师说:“对,伽利略三百年前通过实验已经验证了。”学生立即发现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有时要切中要害,温故答疑。学生的错答是知识掌握不牢造成的,温习所学知识,错误自己发现。如学生说“松香是晶体”,只要学生复习一下课本,学生会立即知道错了。又如,学生回答“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关系时”,有的学生回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时教师可启发说只能儿子像父亲,哪有父亲像儿子的道理,使学生懂得一些逻辑知识。再如,让学生回答“漫反射是否符合反射定律”时,学生往往被“漫”字迷惑,教师应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相互讨论,争辩答疑。因此,教师在处理学生错误回答时,让学生对错误答案相互启发、讨论、反驳、补充,教师合理操作,使学生在讨论中长见识,在讨论中辩正误,主动纠正错误。
相反,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抓住时机,将问题推向深入步步紧逼,穷追不舍。如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使学生触类旁通。要使学生回答问题:复杂的简明化,深奥的直观化,肤浅的纵深化,扼要简化,归纳完善。
4如何评价学生的回答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要对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的态度给予肯定和表扬,切忌讽刺挖苦学生。例如,一名教师在上市一级公开课时,有名学生突然提出重力的方向也不一定是竖直向下的,他的理由是,不是所有的物体下落都落在它的下面。这位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表扬,说他观察生活现象很仔细。尽管学生的这一问题提的不正确也不是时候(影响了公开课的授课时间)也没有在课堂上充分得到解决,但学生的热情没有受到打击,反而得到肯定。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有评价,要科学地评价。即:评价标准个别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角度多元化,师生角色求转化。
评价标准个别化: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就。
评价方式多样化:评语要丰富多彩。“好”“不错”“真棒”“了不起”等。适时用体态语言,点头、微笑、竖大拇指。对后进生有出色表现或有独特见解的,提议为之鼓掌,使每位学生受到鼓舞和鞭策。
评价角度多元化:不仅评价结果,还要评价思维过程,回答方法。
师生角色求转化: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评。如:“你认为怎样”互评;“为什么好”、“有何不足”;也可“角色反串”,如某一问题教师故意答错,引导学生评价正误,说明理由,改进答案。使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更深更透,回答更精彩。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学生思考,而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加深学生的印象,降低教学难度,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1用什么方式提出问题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既使是面对回答困难的学生,教师也不可直接奉送答案,要做到:
1.1投石激浪,点拨引导
在学生“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适当点拨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学生提不出“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体到凸透镜距离有什么关系”的问题,教师增加了凸透镜在各种情况下成像情况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改变了,所成像的情况也随之改变的现象,使学生顺利地提出了老师所期望的或没预测到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若干问题进行归纳,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再如一名教师在讲“光的反射”时,课上教师描述光的反射情景:一束光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会将这束光反射出去,针对这一现象让学生提问题,学生能提出的问题很少。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教师则改为用一平面镜和手电筒演示这一现象,让学生观察,学生提出的问题明显增多,有的学生甚至还想到了“反射光的强弱和入射光的强弱相同吗?”等问题。
教学过程是复杂多变的,不仅需要教师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创设情境、激发感情、设置疑难、造成悬念,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如饥似渴的学习愿望,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他们思维的广泛性和灵活性,以便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1.2巧设路标,寻求思路
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教师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设路标,让学生去探讨。例如,力的概念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采用边演示边提问的方法:(1)人推小球,球将发生什么变化?(2)人拉弹簧,弹簧将发生什么变化?(3)人压海绵,海绵将发生什么变化?(4)人提钩码,钩码将发生什么变化?(5)上述问题说明了什么?(6)如果用钩码压海绵,海绵又将怎样?(7)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按这样的思路对上述7个问题进行思考,把每一问题要回答的内容连缀在一起就是一篇条理性很强的短文,对力的概念就有了初步的比较清晰的认识。再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改变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这样自然导入了新课。
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步步设疑、循序善诱下,学生思考、讨论,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可见,巧设路标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起到推泼助澜的作用。
1.3选准时机
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来回答。当我们遇到吞吞吐吐的学生或欲言又止的学生,或者是那些从来没有完整地回答过一次问题的学生,习惯性的作法是让他坐下,换一个学生来继续回答问题。这样可能会扼杀了某些学生的思维火花,甚至打消了他们再次回答问题的信心,也使他们不再习惯于自己思考问题,而是等待别人的答案,渐渐地他们就变成了沉默一族。其实,遇到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有点耐心,耐心地等待一分钟,给他们一个思考的时间。也许他们正在组织语言,正在寻找最好的词语来回答问题。也许他们想把答案说得更完美一点。总之,等待一分钟,给学生一个机会,也许我们会得到一个奇迹,那个从来没有完整回答过问题的学生回答得可能非常完美。
选准时机是指把握“期待时间”。“期待时间”指提出问题到回答问题之间的时间,或回答完毕与下一次讲话之间的时间,是一个无言的时间段。实践表明,若“期待时间”过短,教师又提问别的同学或别的问题,学生作答后教师立即肯定或纠正学生的回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思路趋于完善的机会。教师将“期待时间”增长到4~6秒,使更多的学生回答问题,并主动发问。
2对哪些学生提问
教师提问中的偏爱现象,对课堂负面影响很大。以前,教师对较好的学生提问较多和提较难的问题,忽视了另一部分学生。这样做,使前一部分学生自以为是高人一等,傲气凌人;使后一部分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疏远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虽把容易题送给后一部分学生回答,只是暂时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但弊端又很快凸现出来,教师一提出问题,学生立即判断出让谁来回答,造成部分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阻碍了思维的发展。现在,教师非常注意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采取轮答、抢答、抽签回答、分组辩答、记分等方式。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全体学生的智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3如何处理学生的回答
对于回答有错误的学生,教师不能直接指出其错误。要顺水推舟,设谬质疑。教师采取将错就错,使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如,学生说:“越重的物体下降越快?”教师说:“对,伽利略三百年前通过实验已经验证了。”学生立即发现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有时要切中要害,温故答疑。学生的错答是知识掌握不牢造成的,温习所学知识,错误自己发现。如学生说“松香是晶体”,只要学生复习一下课本,学生会立即知道错了。又如,学生回答“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关系时”,有的学生回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时教师可启发说只能儿子像父亲,哪有父亲像儿子的道理,使学生懂得一些逻辑知识。再如,让学生回答“漫反射是否符合反射定律”时,学生往往被“漫”字迷惑,教师应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相互讨论,争辩答疑。因此,教师在处理学生错误回答时,让学生对错误答案相互启发、讨论、反驳、补充,教师合理操作,使学生在讨论中长见识,在讨论中辩正误,主动纠正错误。
相反,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抓住时机,将问题推向深入步步紧逼,穷追不舍。如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使学生触类旁通。要使学生回答问题:复杂的简明化,深奥的直观化,肤浅的纵深化,扼要简化,归纳完善。
4如何评价学生的回答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要对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的态度给予肯定和表扬,切忌讽刺挖苦学生。例如,一名教师在上市一级公开课时,有名学生突然提出重力的方向也不一定是竖直向下的,他的理由是,不是所有的物体下落都落在它的下面。这位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表扬,说他观察生活现象很仔细。尽管学生的这一问题提的不正确也不是时候(影响了公开课的授课时间)也没有在课堂上充分得到解决,但学生的热情没有受到打击,反而得到肯定。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有评价,要科学地评价。即:评价标准个别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角度多元化,师生角色求转化。
评价标准个别化: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就。
评价方式多样化:评语要丰富多彩。“好”“不错”“真棒”“了不起”等。适时用体态语言,点头、微笑、竖大拇指。对后进生有出色表现或有独特见解的,提议为之鼓掌,使每位学生受到鼓舞和鞭策。
评价角度多元化:不仅评价结果,还要评价思维过程,回答方法。
师生角色求转化: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评。如:“你认为怎样”互评;“为什么好”、“有何不足”;也可“角色反串”,如某一问题教师故意答错,引导学生评价正误,说明理由,改进答案。使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更深更透,回答更精彩。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学生思考,而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加深学生的印象,降低教学难度,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