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材分布与教学建议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e5ne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梳理新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中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相关素材分布,发现该素养在新教材中分布广泛,渗透全书。根据“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内涵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四个教学建议,分别为注重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树立化学的正面形象,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高中化学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素材分布 教学建议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目前中学的课堂教学正向基于促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模式转变。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和关键能力[1]。这是符合世界教育潮流的,也是我国新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2]3-4。五个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其中,“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进一步揭示了化学学习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2]5。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同时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编辑室主任乔国才在其文章《融合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科书编制——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简介》中关于新教材的使用曾给出教学建议,强调要深入挖掘新教材内容所蕴含的化学学科素养价值。该文章提到,新教材是化学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当代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师应深入挖掘化学新教材内容所蕴含的学科素养价值,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由化学知识向化学学科素养的转化[3]。
  2019年修订后的新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 化学 必修 第一册》[4](以下简称“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素材,其中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素材分布广泛,渗透全书。本文主要探讨新教材中体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相关素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一、“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内涵与要求
  所谓“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指学生在认识化学科学本质和化学科学的价值,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者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化学科学应有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5]。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要求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素养:(1)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2)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貢献;(3)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4)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2]4。
  二、新教材中体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素材分布统计
  新教材中体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素材分布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新教材中体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素材广泛分布,主要呈现的栏目有正文、图片、资料卡片、科学史话、科学·技术·社会、练习与运用等,在全书各个章节、各个栏目中都有渗透。素材的选择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和近现代的科技成就以及我国科学工作者所作出的贡献,展示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创造更多的“新”物质,体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呈现化学可以治理环境污染,同时,通过实验的注意事项、图标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建议
  笔者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内涵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四个教学建议:
  (一)精选教材中的情境素材,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余文森教授认为,任何知识要具有生命力,都必须作为一个“过程”存在于一定的情境之中[6]。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情境能够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动力[7],能够激活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从而使化学学科学习活动充满活力[8]。新课标指出,化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注重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和技术创新思想[2]83。从中可以看出,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建议如下:
  1.充分利用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素材来设置教学情境,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坚定文化自信。例如,在讲我国古代取得的科技成就时,可选取新教材中的素材,如绪言正文中我国古代陶瓷的制造、黑火药的发明,第一章章末“整理与提升”栏目中我国古代金属冶炼的工艺,以及第三章第一节正文和图片中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春秋初年秦国的铜柄铁剑、战国时期最大的铁器——长方形铁炉等。在讲到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时,可以选取教材绪言正文中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可以补充我国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她从东晋时期的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等素材,来宣扬我国古代灿烂的中医中药文化;可以提及近期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国中医药发挥的重大作用,让学生充分体会我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这些素材设置教学情境,展示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发展的重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坚定文化自信,使学生树立继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志向。
  2.充分利用近现代我国科研工作者在相关领域创造的世界领先科技成果等素材,设置教学情境,增强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爱国主义情怀是立德树人的目标之一,也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相关素材,例如,绪言正文和第二章第一节“科学史话”栏目中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绪言正文和图片中我国科学家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牛胰岛素晶体,第三章第二节中我国科研工作者成功研究出性能优异的超级钢和制造“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也可以补充和更新时事素材,例如,我国的高铁、C919大飞机和港珠澳大桥等。通过这些素材展现我国近现代的科技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挥化学学科育人功能,有助于学生树立为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做贡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也可以介绍我国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短板,如芯片的制造,有不少尖端领域的零部件还需要依赖进口等素材,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   (二)呈现人类通过化学方法创造的新物质、相关物质的性能和用途的素材,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见识,树立化学的“正面”形象,体会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受化学的魅力
  新教材第二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节引言部分就提及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农药、染料和药品等,用这样一个素材来呈现化学创造出来的物质对人类是有应用价值的,从而树立化学的“正面”形象。教师也可以补充近期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提及的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等溶剂可用于有效杀灭病毒等素材,展示化学物质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化学的“正面”形象。还可以充分利用新教材绪言中提及的航空航天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或新教材第二章和第三章提及的新物质或新材料等,这些新材料能够给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改善我们的生活,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科的巨大应用价值。在利用情境素材的时候,教师也要顾及到不恰当的情境素材会带来负面效果[8]。例如,以前在讲解2007年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氯”时,有的教师喜欢用某个化工厂氯气泄漏这样一个素材来创设情境,这样间接给学生传递化学物质是有害的价值观。此类素材可以在强调安全意识的教学环节使用。
  (三)充分利用与实验安全操作有关的素材,培养学生强烈的安全意识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安全问题是实验教学中重要的、基本的问题,是化学学科研究顺利进行的保障。学生进行相关化学实验时必须关注实验安全问题,安全意识要植根于头脑中。例如,可以利用新教材第一章第一节“提示”栏目中实验安全操作有关的图标及说明,化学实验探究中的“注意”栏目,如【实验2-2】中“注意”栏目为“不要近距离俯视坩埚!”,新教材附录I介绍的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新教材附录II介绍的一些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还可以补充实验室爆炸、化工厂等因危险品储放不当而爆炸的新闻(天津港口区因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而爆炸,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因硝酸铵存储不当而发生爆炸)等素材,强调实验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强烈的安全意识。
  (四)提供环境保护或环境污染治理的社会热点素材,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过程中,化学学科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可以呈现新教材绪言中图3污水处理厂的素材,或者新教材第一章第三节“思考与讨论”栏目的在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将有毒气体转化成无毒气体的素材,向学生展示化学在生态环境和污染治理方面具有的巨大价值,从而体现化学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社会热点素材,例如,雾霾的形成机理和如何控制雾霾的形成这两方面都渗透着化学学科的知识、原理与运用,以此来彰显化学不仅具有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价值,还具有服务于人类的学科价值。总之,教师要力求全面呈现化学学科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并体会化学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新教材是在教育部制定的新课标指导下,在对2007年人教版教材进行修订后完成的。新增的每个素材都是编者认真考究、精挑细选的结果,教师在使用时,应深挖新教材内容所蕴含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价值,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实现由化学知识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传递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学科的功能和价值,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化学、认真学好化学,树立将来投身化学化工事业的志向,为新时代培养优秀化学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乔国才.融合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科书编制: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简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1上半月):1-4.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開发中心.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118.
  [5]吴星.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J].化学教学,2017(5):3-7.
  [6]余文森.论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2018(1):4-11.
  [7]马园,严文法,宋丹丹.真实情境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解读[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19):6-10.
  [8]陈进前.关于“教什么”的思考:基于“新课标”和“新教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1):7.
  (责任编辑:赵晓梅)
其他文献
[摘 要] 核心素养是在教学活动中感悟和提升的,是以知识、技能、方法、能力为载体,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形成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单元设计,是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而开展探究活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造优质的教学。  [关键词] 初中化学;化学核心素养;教学单元设计;活动元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向“内涵发展”的阶段,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关
[摘 要] 教学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机会让给学生。在曾经实践的“快乐课堂”中,尝试把“课文范读”让给学生,通过实践,自觉甚好。学生通过研究学习,把文本读“通”,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知此,还会知彼,在完成文字朗读的同时,促进阅读理解,为读“懂”、读“美”提供保障,这种学生的探究学习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聪明之举。“学生范读”较“教师范读”更有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新课程理念相符
[摘 要]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近几年来大量涌现“课程化”一词,进而出现了“课程泛化”现象。为消解课程泛化的危害,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建立科学的学校课程体系,有必要在厘清课程概念的基础上,确立“课程化”的合理规范和合法地位。课程化既为一个过程,依据课程理论和课程要素,规划课程方案的研制过程、以及不断优化的持续改进过程,也是一种课程形态,一种适度符合课程规范和要求、属于活动课程范畴的准课
[摘 要]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运用问题来引领学生展开学习和思考。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线段》为例,设计了以统领教学的大问题为主线,帮助学生有层次、有结构、有深度地认识线段的特征。另外,通过让学生三次画线段,正确处理好“动手”与“动脑”的关系,使学生学会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品质,深度教学以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
[摘 要]  直观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更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善用直观教学的手段,更要让数学直观成为孩子学习数学的有效驱动力,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撑。鉴于此,从直观兴趣入手,强化意识、灵动方式、熏陶情感、培养习惯、渗透思想,使得数学直观成为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强大驱动力,成就数学学习的一路精彩。  [关键词]  小学数学;直观;思想  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看到很多孩子对数学
[摘 要]  实验作为初中化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不仅是对化学理论知识进行有效检验的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关键问题的有关对策。  [关键词]  化学实验;关键问题;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
摘 要 课堂是发展学科关键能力,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基于学科关键能力培育,以鲁科版化学2(必修)“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例,围绕乙醇的广泛用途展示、分子结构探析、性质实验探究三个环节展开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提升“证据识别与推理能力”“模型建构与认知能力”等学科关键能力并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学科关键能力 课堂教学 证据识别  2016年9月,《中国学
[摘 要]    自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后,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被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小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小说教学中契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关键。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围绕小说三要素进行小说主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对于提升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主问题;小说;教学  自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摘 要]  经过十多年的课改洗礼,以生为本、“素养立意”的理念已经扎根于初中地理课堂,但与理念相对应的操作层面还比较泛化,初中地理课堂普遍存在着知识的碎片化和内容的窄化、活动的形式化和目标的模糊化、问题的泛化和思维的僵化等问题。构建初中地理新课堂应该在深入解读课标和教材、深入研究学情的基础上,着力在知识结构化、活动层次化、问题情境化、资源可视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关键词]  初中地理;新课
[摘 要]  几何直观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新增四大核心概念之一,通过课题立项加强教学实践,经过一年多的课程标准以及对应教材的实施,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是怎样的?是否存在差异?以本校二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系列的数据分析,发现学生整体的情况良好,并从四个维度进行具体的分析,发现学生现有的运用“几何直观”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几何直观;能力发展;小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