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形到无形的跨越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9870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问题在沉寂了几年之后,人教版2014六上教材中再度呈现。我的理解是经过上一轮的教学实践,教材编写者和一线教师认识到工程问题对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工程例题的教学(42~43页的例7)。
  在工程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自我认识模型、自主建构模型、自觉运用模型,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跨越的,也是学生学习工程问题必须跨越的。
  由此延伸,工程问题的建模过程也是学生从具体有形的实例解决到无形的数学思想领悟的跨越过程。
  一、从整数到分数的跨越
  1.由整数工程问题引入,帮助学生认识模型
  学生最初是从整数来开始学习数学的,对整数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而整数的单一性(小数部分没有计数单位)又给数据的处理带来了方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设整数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自我认识工程问题模型。
  在例7教学之前,我设计了一道整数工程问题来铺垫:
  修一条长360米的路,一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二队单独修,18天才能修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铺垫练习着重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一是引导学生自我认识工程问题的模型结构,具体地说就是有哪些数量,每个数量的含义是什么,哪些数量之间有关系,哪些数量之间没有关联;二是引导学生自我认识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由工作总量360米求两队合修的时间,学生自然联想到要先求出两队合修的工作效率;由工作总量360米,一队单独完成时间12天,学生自然联想到能求出一队工作效率是每天修30米;由工作总量360米,二队单独完成时间18天,学生也能自然联想到可求出二队的工作效率。整数数量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自我感知模型、自我认识模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由删除工作总量迁移,引领学生探究模型
  删除“长360米”的条件,迁移至例7:
  一条道路,如果一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如果二队单独修,18天才能修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学生最有可能想到的是假设路长,路长假设成多少呢?有讲究,在运用不同的假设数据比较之后,孩子们会尽量假设成12米和18米的公倍数。但学生仍然没有跳出“整数”圈,教师可适时点拨:①假设路长,不就是想先求出一队、二队的工效吗!②没有了具体的长度,我们也可以表示一队、二队的工效。③想一想什么数能帮忙?
  三层点拨,三步台阶。第一层,明确假设路长的目的;第二层,达成这个目的还有第二条路;第三层,为第二条路指明方向。三步台阶之后,生成的是学生想到用单位“1”来表示工作总量,用分数表示工作效率。整数到分数的跨越是在没有了具体工作总量的情况下“无意”中实现的,整数到分数的跨越也是工程问题学习从有形到无形的起点。
  二、从具体到抽象的跨越
  1.不同角度比较工程问题,助推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跨越
  整数工程问题与分数工程问题本质上相同,都有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的相互关系也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它们的呈现形式。因此在学生尝试解决了分数工程工程问题之后,我又送上一道“对比小菜单”:
  引导学生由上至下对比同一列的数量,可以清晰地看到具体的数量与抽象的分率一一对应;从左往右横向观察各个数量,可以得出:如果工作总量假设成具体的数量(360米),那么相应的工作效率就可以是具体的数量。工作总量是工作效率的“因”,工作效率是工作总量的“果”,先因后果。因此把工作总量看做单位“1”,是学生自主探究工程问题的关键节点。
  2.全面深刻理解分率本质,确保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跨越
  分率的本质是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譬如一队工作效率,表示一队每天的工作量占总工作量的,反映了一天的工作量与总工作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分率又内含了工作总量、工作时间的复合信息:工作总量为1,则工作时间为12天。
  分数的本身就是一个概念模型,工程问题引入分数,高度浓缩了总量与部分量的抽象关系。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准确运用分数来表示工作效率,是从具体(量)跨越到抽象(率)的必由之路,是工程问题建模从有形跨越到无形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从变到不变的跨越
  分数工程问题的探究始于假设工作总量,在多种假设可能性的对比中,引导学生观察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变与不变的现象,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工程问题中变与不变的实质缘由,升华学生对自主建构模型的认同感。
  1.有层次地自主探究,生成变与不变的数据信息
  教材编排为例题教学设置了三个层次:
  层次一:假设路长18千米。
  这个层次的探究还是停留在具体有形的数量上。
  层次二:假设路长30千米。
  当路长假设成30千米,求二队工作效率,学生就“被逼”用到分数:
  用分数数量来解决第二次的假设,或许是学生联想到用分率来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敲门砖”。
  层次三:假设路长是1。
  第三层的假设是在第一、第二层假设之后生成的。
  三种假设得出数据,“变与不变”的探讨顺势而生:
  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不变:两队合修的时间。
  2.有条理地拓展延伸,探讨变与不变的实质缘由
  “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的结果一样”,由此得出“不管假设这条道路有多长,答案都是相同的,把这条道路假设成1,很简便。”如果学生的探究活动仅止于此,着实可惜。如果我们继续引导学生想:
  ①路长变化,每天的工作量也随之变化。
  ②但每天的工作量与路长的分率关系不变,也就是工效的分率不变。
  ③那么两队每天合修的长度占总长度的几分之几就是不变的。
  ……
  通过逐层深入的交流探讨,相信学生一定能悟出“合修时间不因工作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实质缘由。延伸问题的思考探讨,一定能将工程问题的模型牢牢地固化在孩子们的知识网络之中,“变与不变”就跨越于无形之中。
  工程问题再度“复出”,不是简单地重复“昨天的故事”。新《课程标准》为我们工程问题教学指出了一条光明的坦途:引导学生自我认识模型、自主建构模型、自觉运用模型,做真正有用的数学!
其他文献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牛牛已经四岁,上小班了,从我第一眼看见他那稚嫩的脸庞,想到要把这个小小的生命哺育成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心里就无限的激动。从那一天起我就时刻提醒自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形象、做人原则、思想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享受为人母的乐趣的同时,也在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母亲,教育好孩子是我的义务和责任。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问题也就跟着出现了,他会经常因
这个星期,我们班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眼前一亮,焕然一新。看,那一张张小课桌拼成一张大课桌,同学们有的五个一组,有的六个一组,正在讨论问题呢!  我们给自己的小组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飞翔,寓意是我们会像雄鹰一样翱翔蓝天。  老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告诉你吧,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团结,学习更积极,因为我们都想为自己的小组争光。  老师说,如果考试得一百分,可以给小组加五分,如果书写工整、作业正确
偶然的一次课前很放松的谈话让我意识到以往的课前交流实在平淡无味,于是逐步改变课前交流的形式。接下来我对自己的几点尝试谈谈的我的体会:  一、2分钟,道出恋恋心语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老师的亲和力无疑是原动力中的添加剂,使得学生兴趣倍增。一般数学任课老师,每天仅有一堂课40分钟的时间与学生近距离的接触,论师生之间的感情数学任课老师捉襟见肘了。如何改变这样的状况?我们可以抓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来和
法雨天史幼儿园是2009年经师宗县教育局评估颁发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幼儿园,创办者是陈燕飞。  一、憧憬办一所幼儿园  从孩童时代起,憧憬和向往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直是她的梦想。但是,高考时她却与师范院校失之交臂,去学习电算化会计,当了会计。人虽在商海搏击,但当一名教师的梦想始终扎根在她的心里。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某幼儿园看到有一个孩子把尿尿在裤子上,被当班的老师骂得孩子头都不敢抬起来。她突然意
从教十年,一路走来发现:七年级学生像初生牛犊活泼爱发言,九年级学生像沉默羔羊不爱表达,现状令人担忧。古人曰:“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真实有效的倾听与表达,能让师生间的心灵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构划出灵动的画面。碰撞出思想与智慧的火花。笔者努力追寻提高学生倾听和表达能力的策略,以告别学生课堂沉默的现象。  一、课例背景  2012年10月21日,笔者上了一堂教研课,教学九
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关键的,很多学生对于英语阅读文章很反感,导致不喜欢英语阅读,从而直接影响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的解题能力。本论文通过笔者的一堂关于运用思维导图来探索阅读课教学的风帆中学交流公开课,来证明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目的在于探讨运用思维导图,使英语阅读材料的内容直观化、逻辑化,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阅读材料。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内容  1.思维导图的理论依据。思
英语课程标准这样提出: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三、四年级完成第一级目标,五六年级完成第二级目标,其中第二级目标的实现,需要孩子们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经过多年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任务型教学已向纵深发展,这更加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场戏的话,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便是这场戏的导演。教师在课堂上如能恰当地应用肢体语,就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印象深刻,达到增强记忆、提高效率的目的。  一、赏识激励性眼神、面部表情与小学英语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孩子都具备同一个特点,那就是渴望表扬与关注,教师的鼓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前
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种需要,这种需要的内驱力——动机,由此推动个体产生为满足其需要的一系列行为。在我们低段学生的家庭,由于家长认为孩子刚进入小学阶段,以为一开始就要多帮助孩子一些,不久之后慢慢的就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我们能够理解父母对子女这份绵长而厚实的爱,但是刚开始过分的关爱满足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就大大降低了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削弱了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动性、积极性
【摘 要】 小学英语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无可取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小学生比较活泼,很容易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这就会使得小学生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游戏活动,以便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游戏教学  小学生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