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动教学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真实地表达情感、愉悦地进行合作交流的过程。作为一名高中生物学教师,如何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精彩纷呈,成为学生喜欢和向往的高效课堂呢?这需要教师自身不断积累丰富的知识,采取灵活多样的互动措施,挖掘鲜活的生物学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才能使高中生物学教学在互动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广大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教学设计是互动教学的法宝
互动教学需要教师首先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精心设计教学的同时,对课堂、对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都要做预设,使教学尽量符合和满足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获得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因此要提升互动教学的有效性,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
1.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段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咽下。但当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真实地创设问题情境、生活化情境、实验情境等,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悬念、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参与度,达到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的目的。例如在“物质运输”这一节课教学时,教师先将一块方糖放入一个盛有凉开水的透明一次性水杯里,问学生:“谁愿意喝?”一个机灵的男生第一个冲到老师面前喝了这杯水,教师接着便问:“好喝吗?能解释一下吗?”通过此实验情境,学生就不难理解“扩散”的概念了。
在讲述“染色体变异”一节中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实例时,教师没有利用课文中的21——三体综合症即先天愚型患儿为例,而是播放21——三体综合症患者、智障音乐天才“舟舟”指挥乐队的演出视频,使得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原因、症状、患者后天的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顺势解答学生的疑惑,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
上述这些教学案例经过精心设计后,生物学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而是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另外,课堂上还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
2.开展学习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按照杜威的学生中心论,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创设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的教学就落到实处了。课堂上要设计画概念图、操作流程图、主干知识的图解、练习等让学生动手的活动;设计探究、思考、讨论等动脑活动;设计让学生讲解、汇报等动口活动,这些活动是深层次的、有趣的、能动性高的学习活动。
例如“减数分裂”教学时,教师上课前准备了许多两色毛线,当讲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时,把毛线发给学生,学生四人一组按照教师的提示自己琢磨染色体的变化规律,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构建染色体的变化过程。教师还利用网上购买的大小、颜色各异的圆片教具,让两学生在磁性黑板上模拟配子的形成。最后,进行点评和随堂检测。整个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可见,教师以主导者的身份参与并设计学生主动做、乐意做、能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的学习活动,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互动,在互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师生双向互动掌握学习内容,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二、教学资源是互动教学的基础
经常有教师抱怨学校条件差,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只是干巴巴的讲述,尤其是实验课,几乎是让学生背实验过程、操作要点,严重影响实验性极强的生物学科的教学。其实生物学教学资源很丰富,唾手可得,但需要教师用心去挖掘、去利用。
1.从日常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并获取其信息的能力。生物学教师要教给学生收集、整理教学资源以及从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例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时,讲课教师一般是照本宣科,没有应用教学辅助资源。而一位年轻的老师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引导学生思考:校园里的生物很多,大概有多少种?原来就有这么多吗?它们是怎样进化而来的?同时,还利用教室墙上贴有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宣传画,介绍这位生物进化论奠基人的科学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学习光合作用之前,让学生准备一些落下的黄叶和新鲜的叶片,为学习色素做准备。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之前,启发学生观察鱼缸、生态瓶等,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亲历获取知识信息的乐趣。
2.从网络媒体上获取教学资源
为了使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部分实验,如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减数分裂实验顺利完成,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获取细胞分裂的动画素材、视频素材等,使得抽象的细胞分裂过程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有关概念。也可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此外,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DNA的复制过程等,许多生物学知识都可用网络媒体素材辅助教学,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直接讲解,使得教师轻松愉悦地完成教学任务。
3.构建模型,获取教学资源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模型教学,可以增进学生对模型的了解,帮助学生学会建构模型,以及应用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等,对各种细胞器的形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结构等就有了直观的、全面的认识。DNA双螺旋结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知识教学时,教师结合模型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在互动中提高自己搜集生物资源的能力。
总之,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措施,收集鲜活的生物学教学资源,能够实现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有效互动,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已成为生物学教学的新亮点。
一、教学设计是互动教学的法宝
互动教学需要教师首先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精心设计教学的同时,对课堂、对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都要做预设,使教学尽量符合和满足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获得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因此要提升互动教学的有效性,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
1.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段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咽下。但当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真实地创设问题情境、生活化情境、实验情境等,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悬念、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参与度,达到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的目的。例如在“物质运输”这一节课教学时,教师先将一块方糖放入一个盛有凉开水的透明一次性水杯里,问学生:“谁愿意喝?”一个机灵的男生第一个冲到老师面前喝了这杯水,教师接着便问:“好喝吗?能解释一下吗?”通过此实验情境,学生就不难理解“扩散”的概念了。
在讲述“染色体变异”一节中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实例时,教师没有利用课文中的21——三体综合症即先天愚型患儿为例,而是播放21——三体综合症患者、智障音乐天才“舟舟”指挥乐队的演出视频,使得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原因、症状、患者后天的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顺势解答学生的疑惑,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
上述这些教学案例经过精心设计后,生物学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而是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另外,课堂上还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
2.开展学习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按照杜威的学生中心论,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创设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的教学就落到实处了。课堂上要设计画概念图、操作流程图、主干知识的图解、练习等让学生动手的活动;设计探究、思考、讨论等动脑活动;设计让学生讲解、汇报等动口活动,这些活动是深层次的、有趣的、能动性高的学习活动。
例如“减数分裂”教学时,教师上课前准备了许多两色毛线,当讲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时,把毛线发给学生,学生四人一组按照教师的提示自己琢磨染色体的变化规律,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构建染色体的变化过程。教师还利用网上购买的大小、颜色各异的圆片教具,让两学生在磁性黑板上模拟配子的形成。最后,进行点评和随堂检测。整个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可见,教师以主导者的身份参与并设计学生主动做、乐意做、能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的学习活动,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互动,在互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师生双向互动掌握学习内容,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二、教学资源是互动教学的基础
经常有教师抱怨学校条件差,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只是干巴巴的讲述,尤其是实验课,几乎是让学生背实验过程、操作要点,严重影响实验性极强的生物学科的教学。其实生物学教学资源很丰富,唾手可得,但需要教师用心去挖掘、去利用。
1.从日常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并获取其信息的能力。生物学教师要教给学生收集、整理教学资源以及从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例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时,讲课教师一般是照本宣科,没有应用教学辅助资源。而一位年轻的老师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引导学生思考:校园里的生物很多,大概有多少种?原来就有这么多吗?它们是怎样进化而来的?同时,还利用教室墙上贴有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宣传画,介绍这位生物进化论奠基人的科学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学习光合作用之前,让学生准备一些落下的黄叶和新鲜的叶片,为学习色素做准备。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之前,启发学生观察鱼缸、生态瓶等,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亲历获取知识信息的乐趣。
2.从网络媒体上获取教学资源
为了使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部分实验,如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减数分裂实验顺利完成,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获取细胞分裂的动画素材、视频素材等,使得抽象的细胞分裂过程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有关概念。也可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此外,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DNA的复制过程等,许多生物学知识都可用网络媒体素材辅助教学,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直接讲解,使得教师轻松愉悦地完成教学任务。
3.构建模型,获取教学资源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模型教学,可以增进学生对模型的了解,帮助学生学会建构模型,以及应用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等,对各种细胞器的形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结构等就有了直观的、全面的认识。DNA双螺旋结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知识教学时,教师结合模型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在互动中提高自己搜集生物资源的能力。
总之,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措施,收集鲜活的生物学教学资源,能够实现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有效互动,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已成为生物学教学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