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整合创新研究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cheng0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行考核方式制约了其教育教学任务的达成。整合创新思政课考核方式是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论述了一些具体解决措施。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整合创新
  2005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制定了新课程方案,并明确提出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此后,高校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考试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仍没有充分发挥出考核在保障、促进思政课教育目的实现上的应然功能。改革思政课传统的考核方式,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整合创新思政课考核方式的必要性
  1.整合创新思政课考核方式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工作的重要内容
  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考核方式即如何考核的问题,包括考核的形式、内容、标准、主体、对象、过程六方面。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体现教学理念最明显的教学活动,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教学、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探索以能力测试为本位、以全程连续评价为基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方式,终极目的是更好更快地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实效,这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工作的重要內容。
  2.整和创新思政课考核方式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难点
  根据对全国近百所高校目前实行的思政课考核方式的综合分析看到,虽然不少高校对考核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尝试,比如调整书面考试命题形式、开始注重社会实践内容的考核等,但是改革力度不大,基本仍沿袭应试教育的偏重理论淡化实践的模式。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面临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新挑战,改革与创新考核方式,充分发挥考核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导向、评价作用,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急需解答的课题,更是一个难点。这几乎已经成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共识。
  3.整和创新思政课考核方式能有力保障思政课教学任务的完成
  高校思政课为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和任务,在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上,以适应并促进当代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为指导,以大学生成长成才可能遇到的各种基本问题为核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性、时代性。虽然思政课新课程的实施部分解决了以前教师不想上、学生不想学思政课等难题,但是如果考核方式的改革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还是难以真正实现。整和创新思政课考核方式,增强其自主性、实效性与客观性,可以发挥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创造性、灵活性,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有力保障思政课教育教学任务完成的必要前提。
  二、高校思政课现行考核方式及其弊端
  据调查,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政课主要实行以下两种考核方式。一是闭卷考试,一卷定评价。也有的高校实行期末闭卷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两者各占一定比例。二是考查,即期末检查时完成一篇论文。总结思政课以上两种考核方式若干年的实践,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忽视了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的特点,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从思政课的课程内容与任务看,它的教育教学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品德教育三面一体的过程,考核应该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否则就会不真实、不公平。现行思政课考核方式在形式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平时表现;在内容上,侧重于考查理论识记;在成绩计算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按对学生的主观印象打分的现象。这在学生中形成一种错误观念:只要平时与老师搞好关系,考试时写的字数多些,至于实际生活中“知”与“行”能否一致无关紧要,照样成绩优秀。可见,现行考核方法很难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品质与实践能力,不能充分体现思政课教学过程的特点,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2.缺少诚信度,导致考核成绩出现“信任危机”
  目前高校各种各样的“分数”成为影响大学生选干、评优、入党等的重要因素,使得学生对思政课学习和考核有功利化倾向,绝大多数学生为取得高分,更愿意在试卷上填写“正确答案”而不是自己的真实观点。例如,某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曾经在一次期末考试中,要求大学生讨论当前社会公德建设问题。在数千份试卷中,没有一个学生在答题中认为违反社会公德是合理正常的,都对不遵守社会公德的现象进行了批判。与此相对照的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违反社会公德不仅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甚至是习以为常的行为。思政课传统的重视学生的试卷答案、无视学生实际表现的考评方式,客观上损害了思政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导致考核成绩出现“信任危机”。
  3.学生不重视思政课
  当前大学生不重视思政课固然有客观的社会原因,但是,思政课在教学开展中的诸环节不足是深刻的内在原因。体现在考核环节上,思政课教学在现行考核方式的制约下,出现以下现象: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师生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教师考前给学生画重点、学生考前搞突击;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不重视平时修养,等等。这使得平时不认真学习、甚至逃课现象严重的学生,有可能通过短时间突击取得较好成绩,致使部分学生不重视思政课。
  三、思政课考核方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思政课重在思想育人,这决定了其考核方式应既能合理准确地反映学生在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公正客观的考量学生在课堂外的修养行为,最终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实现。
  1.确定科学合理的成绩评定内容及其比例
  根据思政课教学要求及学生现状,可以把考核内容分为三部分:学生平时表现、社会实践和期末考核,三部分分值比例可以大致确定为4:3:3,针对不同的考核内容分别拟定具体的成绩评定标准。平时成绩和社会实践成绩要与期末考核连动起来,比如,如果平时成绩不及格,则取消期末考试资格;如果期末考试不及格,但加上平时成绩后总成绩及格,则学生的最终总成绩为及格。这种模式要求教师在课程进行的动态过程中及时累计学生的多方面成绩,有利于考评学生。   2.明确量化考核大学生平时表现的指标体系,实现动态的全程性考核
  思政课着力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崇高完整的思想素质和文明理性的行为模式,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必须纳入考核体系。日常行为表现既包括学生在思政课课堂上的听讲、出勤情况,还包括对其他课程的听讲情况、日常行为中遵纪守法的程度、参加集体活动的情况及劳动态度,等等。通过同学互评、班级干部评价、辅导员评价、任课教师评价等渠道,给出尽可能符合每一个学生德行实际的成绩。
  3.强化社会实践内容的考核
  要把学生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开展结果纳入到考核内容之中。一是提高该环节分值在总成绩中的分值比重,可占总成绩的30%。二是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或邀请社会各界有识人士来校作报告,或组织学生到纪念馆、社会实践基地等考查等。三是要求学生写出考察报告、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实行教师评阅、全体学生互评和学生个人自评相结合的方法,各部分按一定的比例构成学生实践的考核成绩。
  4.构建复合、立体、互动的考核共同体
  目前思政课任课教师只从事课程的理论教学工作,仅能够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准及课堂表现情况,很难掌握学生课外的真实表现,难以将学生的实际行为规范纳入考核范围。建立复合、立体、互动的考核共同体,就是把任课教师、辅导员和全体学生都作为考评主体,即理论知识的考核由任课教师独立完成;实践性内容的考核由任课教师、辅导员和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多主体在共同参与的考核活动中,达成了对课程目标的一致性理解,并在追求目标时形成了考核的一致性程序,使考核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
  5.期末考核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
  期末考核除了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撰写论文等传统方式外,还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学生集体讨论。由任课教师拟定某个理论或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由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分。二是面试。由任课教师拟写出相应课程的一系列题目,让学生自由选取并阐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教师根据学生的阐述情况评分。上述考核形式,能促使大学生把学习精力主要放在对问题的理解上,能锻炼和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改革书面考试命题,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
  一是简化题型,删减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题型的比重,加大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題、论述题的比重。二是试题内容突出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对具有创新精神的答案要在分数上给予肯定。三是命题充分体现现实问题,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死读书”、“背死书”的状况,使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掌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开创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四是阅卷中把“采点给分”与“采意给分”相结合,引导和鼓励学生反思、批判和创新,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7.推行品行优秀生期末考核免试制度
  实施品行优秀生期末考核免试制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通过免试措施的示范和激励效应,引导学生把对思政课的学习重心,由背诵教材理论转到注重平时的课堂参与、道德自律和素质提高上,从而实实在在地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品行优秀生期末考核免试制度是思政课考核方式的一种创新举措,能把真正符合免试标准的学生筛选出来,从而使免试真正起到奖励优秀、激励全体学生的目的。
  总之,目前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思想政治素质为导向,以考评学生知识、能力和行为并重的“综合素质”为内容,积极探索能力型、素质型的思政课考核方式,为教学改革的整体效果提供真实的信息反馈,使考核更好地服从并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董娜,吴锦旗.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9).
  [2]李芮.简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方式现代化[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3]闫科培.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2).
其他文献
“你们说的那些我都不懂,我去年纳税几个亿,我还是按照我的知识来办事。”陶华碧经常和人说这话。银行告诉她办点贷款是件好事;政府领导告诉她融资上市你的企业能做得更大;电视台
摘 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高校吸引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对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发教师潜在的创造性,以及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谈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1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   1.1我国高校激励机制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各大高校按照《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
2013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十二五”期间在地方和军队所属高等学校重点建设的12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为配合国家质量工程的推进,各地也抓紧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如辽宁省在2011年和2013年共批准建设了12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示范中心的建设工程如火如荼,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投入必然会产生一批优质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是我们在示范中心建设的同时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实
摘 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热点,任课教师通过发挥情感因素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也是让思想政治课地位提升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情感因素;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让受教育者自觉感化并心悦诚服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的一种非强制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实现过程。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的课堂情感对教学可以产生正向的影响
一、案例背景体育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其中之一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从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一直在变,不仅绘画风格在变,就是表现的工具也在变。因此,高校的国画教学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本文阐述了高校国画教
本文分析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入CKM策略对教师隐性知识进行管理的研究背景,设计了教师隐性知识库的结构,最后对基于CKM策略英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
摘 要:本文从“教”与“学”两个角度切入,分析了高校美术设计专业的“教”与“学”,以及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并借此对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美术设计;优质就业;供需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近年高校扩招加剧,高校的教学质量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据悉,目前国内许多本科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甚至不如一般职业学校的学生。美术与设计专业教学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毕业后一时难以适应工作岗位
迭部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处于大陆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带.属非典型性大陆性气候,干湿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县内资源资源丰富。有耕地面积8.17万亩,草地面积235.28万亩.林
水利工程建筑是以多种形式组合而成的建筑景观,运用各种美化和功能手段发挥其基本功能的存在,构建具有艺术气息的建筑风格,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