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孩子们背负着父母的信任和期望,他们有很大的压力。压力之下,人们对中国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要求。尤其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优质教育成为教育和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主题。笔者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中国中学教育的困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三阶段;语文教育;教育困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能力的培养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提高。目前,随着中文初中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教育问题日益突出。许多中学的语文老师都认为一、二年级的中文教材改革很人性化,但三年级的中文教材仍有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对初三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与研究。
1.以教育改革为背景的初三语文教育困境分析
1.1学生的实际学业水平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差距。
由于教育改革尚未完全完成,因此受到了考试导向教育的影响,结果仍然是教师、家长和学生十分关注的问题。对此,家长一般禁止学生听广播、看电视、看课外书。在这种情况下,语文学习的生命源泉就完全断绝了。一些老师片面地认为,使用海战策略有助于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提高,因此安排了大量的课外作业,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另外的课程如语文与数学、语文。多练习,整合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语文学习是一个阶段性、微妙、不断积累的过程。听、读、写等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策略是无效的。比如,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即使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和修辞知识,也有不能写出好作文的好文章。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必须经常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积累大量的文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它是一个长期而微妙的累积过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目前语文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教育实践与学习研究的分离。
1.2评价机制与学生实际情况的严重分离
在语文教育中,语文知识的应用范围很广,需要学生不断地积累才能达到一个特定的结果。课程改革后,学生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语文素养和较高的阅读能力。然而,对初三学生来说,却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够。所以,学生只能根据相应的教材进行练习。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影响不大。这就导致了评估机制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个问题是初三语文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又一难题。
1.3.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要求之间的矛盾现象
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在颁奖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们没有生气,教室里的气氛又无聊。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试给学生带来了过多的心理压力,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导致学生的教学效果不佳。此外,几乎没有学生参加语文补习。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又是一道难题[1]。
2.改变语文教育模式的有效策略分析
2.1紧密结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创新语文教育理念
教师和学生必须正确认识语文的真正重要性。而语文对学生的未来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这并不能完全体现在考试上。良好的语文教育可以使学生受益良多。所以,在实践教育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从高质量教育的角度出发,在新的教育改革要求的基础和前提下,不断地变革和创新教育理念。无论在语文课还是课后,教师都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了解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并告诉学生不要把语文学习局限于课堂上的几分钟。上课之外的时间也需要延长。比方说,为了培养学生读语文的能力,他们的实际作用并不能在考试过程中得到反映。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其人文素养,开阔视野,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所以作为一名初三的语文教师,要有长远的理想和理想,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2]。
2.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身为初三语文教师,要提高知识储备能力,开阔视野,需要经常保持积极的态度,加强学习,广泛接触社会各方面的内容和信息。从各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能够在教育过程中解决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把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和中考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明确学习的方向。语文教育,教师要全面促进学生的语文素质形成,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既要吸收优质教育的优势,又要在考试导向教育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整合语文基础知识。
2.3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在课前准备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音乐、图片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另外,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鼓励。过大的压力反而会让学生较难取得大的进步,因此,帮助学生增强信心,提高学习语文的热情才是当务之急。
2.4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
为建设高效的初三语文课堂,尊重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也很有必要。鉴于初三语文的课堂教学实践,必须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把课堂教学时间真正地回到学生身上,引导学生在课堂成为主体。此外,在学生自律性发展的过程中,学生能切实感受到知识的喜悦,能够真正理解自我思考并解決。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学生思考意识,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我是这样想的,因此我也是如此,”帕斯卡曾说:“人是可思考的芦苇。”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们思考的重要性。教师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最大化[3]。
结语
总而言之,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改进,以及为了改革和发展语文教育,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或者说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都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跳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创新语文教育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可以有的解决语文教育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攀峰.教改背景下初三语文教学困境的应对策略探究[J].家长,2020(14):115+117.
[2]缪宇萍.教改背景下初三语文教学困境的思考[J].名师在线,2018(12):14-15.
[3]李广.教改背景下初三语文教学困境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6(32):63-64.
关键词:初三阶段;语文教育;教育困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能力的培养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提高。目前,随着中文初中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教育问题日益突出。许多中学的语文老师都认为一、二年级的中文教材改革很人性化,但三年级的中文教材仍有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对初三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与研究。
1.以教育改革为背景的初三语文教育困境分析
1.1学生的实际学业水平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差距。
由于教育改革尚未完全完成,因此受到了考试导向教育的影响,结果仍然是教师、家长和学生十分关注的问题。对此,家长一般禁止学生听广播、看电视、看课外书。在这种情况下,语文学习的生命源泉就完全断绝了。一些老师片面地认为,使用海战策略有助于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提高,因此安排了大量的课外作业,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另外的课程如语文与数学、语文。多练习,整合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语文学习是一个阶段性、微妙、不断积累的过程。听、读、写等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策略是无效的。比如,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即使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和修辞知识,也有不能写出好作文的好文章。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必须经常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积累大量的文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它是一个长期而微妙的累积过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目前语文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教育实践与学习研究的分离。
1.2评价机制与学生实际情况的严重分离
在语文教育中,语文知识的应用范围很广,需要学生不断地积累才能达到一个特定的结果。课程改革后,学生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语文素养和较高的阅读能力。然而,对初三学生来说,却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够。所以,学生只能根据相应的教材进行练习。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影响不大。这就导致了评估机制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个问题是初三语文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又一难题。
1.3.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要求之间的矛盾现象
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在颁奖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们没有生气,教室里的气氛又无聊。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试给学生带来了过多的心理压力,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导致学生的教学效果不佳。此外,几乎没有学生参加语文补习。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又是一道难题[1]。
2.改变语文教育模式的有效策略分析
2.1紧密结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创新语文教育理念
教师和学生必须正确认识语文的真正重要性。而语文对学生的未来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这并不能完全体现在考试上。良好的语文教育可以使学生受益良多。所以,在实践教育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从高质量教育的角度出发,在新的教育改革要求的基础和前提下,不断地变革和创新教育理念。无论在语文课还是课后,教师都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了解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并告诉学生不要把语文学习局限于课堂上的几分钟。上课之外的时间也需要延长。比方说,为了培养学生读语文的能力,他们的实际作用并不能在考试过程中得到反映。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其人文素养,开阔视野,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所以作为一名初三的语文教师,要有长远的理想和理想,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2]。
2.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身为初三语文教师,要提高知识储备能力,开阔视野,需要经常保持积极的态度,加强学习,广泛接触社会各方面的内容和信息。从各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能够在教育过程中解决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把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和中考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明确学习的方向。语文教育,教师要全面促进学生的语文素质形成,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既要吸收优质教育的优势,又要在考试导向教育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整合语文基础知识。
2.3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在课前准备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音乐、图片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另外,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鼓励。过大的压力反而会让学生较难取得大的进步,因此,帮助学生增强信心,提高学习语文的热情才是当务之急。
2.4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
为建设高效的初三语文课堂,尊重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也很有必要。鉴于初三语文的课堂教学实践,必须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把课堂教学时间真正地回到学生身上,引导学生在课堂成为主体。此外,在学生自律性发展的过程中,学生能切实感受到知识的喜悦,能够真正理解自我思考并解決。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学生思考意识,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我是这样想的,因此我也是如此,”帕斯卡曾说:“人是可思考的芦苇。”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们思考的重要性。教师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最大化[3]。
结语
总而言之,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改进,以及为了改革和发展语文教育,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或者说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都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跳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创新语文教育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可以有的解决语文教育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攀峰.教改背景下初三语文教学困境的应对策略探究[J].家长,2020(14):115+117.
[2]缪宇萍.教改背景下初三语文教学困境的思考[J].名师在线,2018(12):14-15.
[3]李广.教改背景下初三语文教学困境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6(3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