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1
首先,实行美育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美育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我们面对的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因此,应加强这一时期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是相当必要的。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审美观点,才能真正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恰好历史这门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以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和内容为载体,把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作为目的,将审美教育与提升学生素质的相结合,以挖掘历史美学的教育功能为手段,恰到好处地将老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同审美教育融为一体,引导学生从历史中走进美、感知美、形成美,逐渐形成美的行为,美的道德品质。美的价值观念,美的言谈举止,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艺术美得以适应时代对培养丰富多样性的人的要求。
其次、历史课含有丰富的历史史料,有着深刻的教育内涵,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历史的本质,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下面是笔者在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拟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 对学生进行美的理想的教育
历史课中有大量的历史人物,他们的高尚情操、伟大的理想让世人钦佩。
像郑成功收服台湾,郑成功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高举反清复明的大旗,曾经控制了中国东南半壁江山;他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被奉为“开台圣王”。在中国大陆东南海上的岛屿边缘一片名为“大员”的沙洲上,荷兰人建造了一座城堡,作为经营东亚海上贸易的据点。久占不走,企图把这一地区变为它的势力范围。郑成功率军进攻九个月,荷兰最终不得不向郑成功弃械投降,退出经营了38年的大员,也就是后来的台湾。欧洲的海上势力终究无法扩张至菲律宾以北的东亚地区,只能局限于澳门与香港两处蕞尔小岛。而“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赢得后世“民族英雄”的称号,得到无比尊崇,成为中国明清以降家喻户晓、童叟皆知的伟大人物。
还有林则徐因为虎门销烟的壮举而在中国妇孺皆知,成为民族英雄。虎门销烟不仅阻碍了鸦片的流入,更重要的是打击的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为官40年中,他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主持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通过对这些民族英雄事迹的学习、教师的讲解、视频的观看,使学生认识到历史造就英雄,英雄推动时代的进步,从而树立起美的理想,有了理想,才有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2 对学生进行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的教育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方位多角度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内容,抓住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历史课中有许多历史事件,也有许多历史人物,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例如,在讲授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一文,采用多媒体教学,呈现当时历史真实的状态,那个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有限,条件相当简陋,使用的是风帆船,刚刚使用指南针,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船队出发了,历经种种磨难,终于取得了成功,有的船队出发时是几百人,回来时仅剩十几人,视频中展现大量的画面,生动记录了当时栩栩如生的场景,给学生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那么下一步从中学到了什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这几条新航路的开辟,是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和其他航海家坚持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的结果,应该学习他们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开拓精神、科学精神等等。教学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过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由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材料为主导,让学生总结出本质性的东西,对学生来说,更是印象深刻,提升学生美的品格美的情操,将学习内容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
3 对学生进行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美
在讲文化史这本书中,蕴育的美育因素就更多了。比如在讲笔墨丹青一课中,先说笔墨,教师先利用视频展现各种书法,让学生会区别各种书写的不同,至于怎么欣赏,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讲解,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为例,他的行书被称为“飘如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如行云流水,充分展现了一个书法大家的娴熟功力和豪迈气概。《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再说丹青,课文从原始时期的刻画符号一直到明清时期的水墨画都有介绍,举一例《清明上河图》,作者北宋张择端,画面反映汴河俩岸的繁华景色,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作者通过对清明节日北宁都城汴梁(今开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观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内容的丰富,人物的众多,场面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图》的整体画面疏密相间,极其流畅,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不仅如此,这篇课文还可以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店铺林立,还出现了当时独特的娱乐场所——瓦子。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美的观念,还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是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从而在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同时,理解创造美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总之,美的课堂教学给学生以安全、和谐。美育的渗透,优化了课堂结构,促进了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形成,提高了课堂绩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美育教育,把美传递给学生,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成长,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真正做到培养有道德有水平的建设人才,智育和美育俩手齐抓,才能为国家储备新式人才,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实行美育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美育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我们面对的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因此,应加强这一时期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是相当必要的。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审美观点,才能真正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恰好历史这门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以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和内容为载体,把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作为目的,将审美教育与提升学生素质的相结合,以挖掘历史美学的教育功能为手段,恰到好处地将老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同审美教育融为一体,引导学生从历史中走进美、感知美、形成美,逐渐形成美的行为,美的道德品质。美的价值观念,美的言谈举止,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艺术美得以适应时代对培养丰富多样性的人的要求。
其次、历史课含有丰富的历史史料,有着深刻的教育内涵,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历史的本质,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下面是笔者在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拟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 对学生进行美的理想的教育
历史课中有大量的历史人物,他们的高尚情操、伟大的理想让世人钦佩。
像郑成功收服台湾,郑成功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高举反清复明的大旗,曾经控制了中国东南半壁江山;他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被奉为“开台圣王”。在中国大陆东南海上的岛屿边缘一片名为“大员”的沙洲上,荷兰人建造了一座城堡,作为经营东亚海上贸易的据点。久占不走,企图把这一地区变为它的势力范围。郑成功率军进攻九个月,荷兰最终不得不向郑成功弃械投降,退出经营了38年的大员,也就是后来的台湾。欧洲的海上势力终究无法扩张至菲律宾以北的东亚地区,只能局限于澳门与香港两处蕞尔小岛。而“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赢得后世“民族英雄”的称号,得到无比尊崇,成为中国明清以降家喻户晓、童叟皆知的伟大人物。
还有林则徐因为虎门销烟的壮举而在中国妇孺皆知,成为民族英雄。虎门销烟不仅阻碍了鸦片的流入,更重要的是打击的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为官40年中,他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主持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通过对这些民族英雄事迹的学习、教师的讲解、视频的观看,使学生认识到历史造就英雄,英雄推动时代的进步,从而树立起美的理想,有了理想,才有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2 对学生进行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的教育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方位多角度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内容,抓住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历史课中有许多历史事件,也有许多历史人物,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例如,在讲授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一文,采用多媒体教学,呈现当时历史真实的状态,那个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有限,条件相当简陋,使用的是风帆船,刚刚使用指南针,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船队出发了,历经种种磨难,终于取得了成功,有的船队出发时是几百人,回来时仅剩十几人,视频中展现大量的画面,生动记录了当时栩栩如生的场景,给学生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那么下一步从中学到了什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这几条新航路的开辟,是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和其他航海家坚持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的结果,应该学习他们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开拓精神、科学精神等等。教学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过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由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材料为主导,让学生总结出本质性的东西,对学生来说,更是印象深刻,提升学生美的品格美的情操,将学习内容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
3 对学生进行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美
在讲文化史这本书中,蕴育的美育因素就更多了。比如在讲笔墨丹青一课中,先说笔墨,教师先利用视频展现各种书法,让学生会区别各种书写的不同,至于怎么欣赏,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讲解,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为例,他的行书被称为“飘如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如行云流水,充分展现了一个书法大家的娴熟功力和豪迈气概。《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再说丹青,课文从原始时期的刻画符号一直到明清时期的水墨画都有介绍,举一例《清明上河图》,作者北宋张择端,画面反映汴河俩岸的繁华景色,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作者通过对清明节日北宁都城汴梁(今开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观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内容的丰富,人物的众多,场面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图》的整体画面疏密相间,极其流畅,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不仅如此,这篇课文还可以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店铺林立,还出现了当时独特的娱乐场所——瓦子。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美的观念,还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是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从而在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同时,理解创造美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总之,美的课堂教学给学生以安全、和谐。美育的渗透,优化了课堂结构,促进了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形成,提高了课堂绩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美育教育,把美传递给学生,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成长,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真正做到培养有道德有水平的建设人才,智育和美育俩手齐抓,才能为国家储备新式人才,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