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貌合神离”现象与反思

来源 :中学生物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地以各种形式蓬勃地开展。新课改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和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通过新课改的实施,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但笔者在听取了多次关于新课程进展情况的汇报课以后,欣喜之余总让人感觉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发现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着许多“貌合神离”的现象,应引起教育界同仁的重视。
其他文献
生物教学中教授“生殖发育”一课令教师深感为难,“性”的话题既神秘又敏感,既不能展开讲,也不能不讲。多年来选择“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简单、枯燥。学生想什么?要求什么?教师不
有人说,教师的专业要得到真正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回顾自己3年来的教育实践,或许正是沿着这条追寻专业尊严的道路一路前行,才获得了专业的不断进步。下面结合
1以辩证法指导教学作为生物教师,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中,我特别注重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思考。自然辩证法中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与科学发现论、技术与技术创新论
1 青霉素青霉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胞壁的重要组分——肽聚糖的合成。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组成。细菌一旦失去了细胞壁的保护,在低渗环境中菌体会溶解死亡
1题目分析多肽E和多肽F(均由一条肽链组成)得到表2所示结果:(单位:个)
解答生物习题时,需要学生敏锐地捕捉、辨析题干(支)信息,把握题干(支)要求,有的放矢,准确解答。但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学生因对材料中的字、词、句等的辨析不到位而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因
1引言 当了近两年的生物教师,我发现无论是对高一的初学者而言,还是对即将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的高二学生而言,“细胞增殖”这部分内容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
首批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山东、宁夏两省区在2008年高考中仍进行理综测试,试卷在2007年成功顺利地完成向新课程高考平稳过渡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考查考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
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是一种典型的子代表现型比例。出现这一比例的条件是:亲本的两对基因都处于杂合状态(AaBb型),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这样的亲本自交得到的子代
1题目某种牧草体内形成氰的途径为:前体物质→产氰糖苷→氰。基因A控制前体物质生成产氰糖苷,基因B控制产氰糖苷生成氰。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