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其学习活动凸显整体性、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等特点。实践表明,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就必须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这样,依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构建新的评价机制,力求体现评价的发展性,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构建评价的标准。长期以来,人们对评价标准的认识是模糊的,忽略了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评价理念,注重的是终结性评价,把教学评价看成是对教学结果的一种描述,教师处于评价的权威地位,而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状态,令评价不能有效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着眼于终身教育的现代教学评价理论认为,终身教育的思想使现代教学评价朝着突破时空限制的方向发展,即着眼于“每个人一生的发展”和“每个人一切方面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尊重和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在构建评价标准时,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又要在微观上着眼,评价标准要明确而详细。评价标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关键所在,评价效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的明晰度。评价者应当把握标准,并能细化为不同层次,准确区分目标的达成度。
其次,要研究评价的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强调,通过在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重点既在于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搜集和筛选资料、调查、讨论和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也在于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和探索精神;还在于学生对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的程度以及跨学科学习的程度等。
第三,要关注评价的策略。在信息化社会里,以知识积累量和准确性来评价的方式已被对获取信息进行创造性地整理、加工并内化为综合的精神力量,具有综合色彩和明确价值导向的教学评价所取代。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纯通过书面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做法,实现评价方式、方法的多元化,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定性评价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决定其评价不能只采用量化的方法,而必须根据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和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在定性评价的过程中要关注评价的主体、评价的表述和评价的结论。
1.评价主体的交互性。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为保证评价的信度,可灵活采用参与活动的主客体进行评价。交互性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特点,讲究全员参与、共同参与。参与者都是最有条件的评价者。采用这种评价方式需要注意和谐、平等和民主。教师要做好公正评价的引导工作。
2.评价表述的客观性。定性评价的主要呈现方式是表述性的评语,即评价者用平实的语言对被评价者的有关表现作出评价,但这种非量化的评价容易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因而信度往往较低,这就要求评价者在评价时,一定要仔细观察被评价者的行为表现,表述性的评价语言不求生动形象,但求真实客观,要尽量接近被评价者的真实情况。
3.评价结论的发展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以综合形态出现的,对这样的综合形态作出评价结论时要注意不能面面俱到,而应着眼于语文素养这一核心,抓住优点大胆肯定,对不足之处应及时指出,充分体现评价的发展性特点。
(二)定量评价策略
在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习惯了传统评价的师生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不知从何做起,缺乏操作性较强的定量评价方法供他们去参考。在这种情况下,依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将评价要素量化为若干个评价指标,并确定指标的权重,最终形成指标量化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构建定量评价体系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综合评价表:
注:1.综合得分是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项得分分别按0.3、0.3、0.4的权重累计之和。
2.综合等级是以综合得分栏的累计积分为标准为A、B、C、D四个等级,A级为优秀(85分—100分),B级为良好(75分—84分),C级为一般(60分—74分),D级为待提高(60分以下)。
(责编 李 晔)
首先,要构建评价的标准。长期以来,人们对评价标准的认识是模糊的,忽略了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评价理念,注重的是终结性评价,把教学评价看成是对教学结果的一种描述,教师处于评价的权威地位,而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状态,令评价不能有效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着眼于终身教育的现代教学评价理论认为,终身教育的思想使现代教学评价朝着突破时空限制的方向发展,即着眼于“每个人一生的发展”和“每个人一切方面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尊重和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在构建评价标准时,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又要在微观上着眼,评价标准要明确而详细。评价标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关键所在,评价效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的明晰度。评价者应当把握标准,并能细化为不同层次,准确区分目标的达成度。
其次,要研究评价的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强调,通过在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重点既在于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搜集和筛选资料、调查、讨论和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也在于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和探索精神;还在于学生对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的程度以及跨学科学习的程度等。
第三,要关注评价的策略。在信息化社会里,以知识积累量和准确性来评价的方式已被对获取信息进行创造性地整理、加工并内化为综合的精神力量,具有综合色彩和明确价值导向的教学评价所取代。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纯通过书面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做法,实现评价方式、方法的多元化,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定性评价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决定其评价不能只采用量化的方法,而必须根据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和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在定性评价的过程中要关注评价的主体、评价的表述和评价的结论。
1.评价主体的交互性。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为保证评价的信度,可灵活采用参与活动的主客体进行评价。交互性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特点,讲究全员参与、共同参与。参与者都是最有条件的评价者。采用这种评价方式需要注意和谐、平等和民主。教师要做好公正评价的引导工作。
2.评价表述的客观性。定性评价的主要呈现方式是表述性的评语,即评价者用平实的语言对被评价者的有关表现作出评价,但这种非量化的评价容易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因而信度往往较低,这就要求评价者在评价时,一定要仔细观察被评价者的行为表现,表述性的评价语言不求生动形象,但求真实客观,要尽量接近被评价者的真实情况。
3.评价结论的发展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以综合形态出现的,对这样的综合形态作出评价结论时要注意不能面面俱到,而应着眼于语文素养这一核心,抓住优点大胆肯定,对不足之处应及时指出,充分体现评价的发展性特点。
(二)定量评价策略
在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习惯了传统评价的师生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不知从何做起,缺乏操作性较强的定量评价方法供他们去参考。在这种情况下,依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将评价要素量化为若干个评价指标,并确定指标的权重,最终形成指标量化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构建定量评价体系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综合评价表:
注:1.综合得分是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项得分分别按0.3、0.3、0.4的权重累计之和。
2.综合等级是以综合得分栏的累计积分为标准为A、B、C、D四个等级,A级为优秀(85分—100分),B级为良好(75分—84分),C级为一般(60分—74分),D级为待提高(60分以下)。
(责编 李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