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校园文化铺就成长之路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ich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确定办学理念,实现跨越性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办学的灵魂。凭借多年校长工作的办学经验,平时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反思及经验的积累,结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九中学复杂的实际情况,笔者进行了冷静而理性的思考,努力确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
  学校教育必须要以人为本,敬畏生命。想到了在校园中那一张张因课业负担沉重而缺乏朝气和快乐的稚嫩的脸庞;想到了教师们从清晨忙到日落的灰暗的面容……这一切,让笔者心情沉重。学校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就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为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充分释放教师和学生的最大潜能,使他们能主动追求并实现个人对社会的价值。为此,笔者把“让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一位教师幸福快乐工作”确定为本校的办学理念。
  理念引领,文化浸润促学校发展
  “爱·乐·实”学校文化的诞生 基于学校几十年的积淀与传承,结合师生独特的精神内涵:低调、不善张扬、心地善良、充满爱心;师生关系融洽、相亲相爱;教师工作踏踏实实、任劳任怨。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梳理,提炼出“爱”“乐”“实”这简约而不简单的三个字作为学校的核心文化和核心价值,引领学校发展,让学校因文化得到滋养,让文化因学校而独放异彩。
  解读“爱·乐·实”学校文化内涵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意味着执著、奉献和责任。“爱”包含着责任与胸怀,热爱、关爱与友爱。教师要爱生如子,学生要爱师如亲人,师生要爱校如家。让学生在“爱”的教育中,理解爱、学会爱,让学生用同样的善良、真诚之心去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使教育工作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乐”是成功教育的良好氛围和状态。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快乐工作和学习,校园充满欢乐。现代教育家斯宾塞也强调“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乐”,一方面体现在学生的“乐学”。愉悦的情感体验能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教育的快乐,只有快乐的课堂才能彰显生命的意义,绽放生命的精彩,促进学生更健康地发展。“乐”的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乐教”。教师把教学当成一种享受,工作中才会有激情、有毅力,教师才能用自己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长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教师在工作中收获愉悦,体验幸福。
  “实”体现着品质与态度,是指实实在在地做教育。师生要做到诚实、朴实、务实、实效……教育只有走“求真务实”之路,才能避免空谈误学,才能实干兴校。对于学生来说,要诚实、务实地对待学业,让每一颗知识的种子生根发芽。对教师而言,要踏实、务实。“实”也是“实效”的体现,只有打造高效的课堂才会保证学生快乐而有实效性地去学习。
  营造“爱·乐·实”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在思想观念、精神风范、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深层表现,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支配力量。具体措施包括立校训、树三风,唱校歌、诵校赋,新校徽、新展望,做小事、献大爱等。
  2012年的9月10日,正当全校教师欢度节日的时刻,噩耗传来,刚刚披上嫁衣才几个月的张艳芝老师被查出患上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面对这样的状况,领导要身先士卒,笔者带头捐出了自己的一个月工资。在爱的力量的感召下,全体师生也纷纷解囊,就连退休的老教师和收入微薄的校临时工都奉献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短短几天,近十八万的善款就送到了张老师的手中。
  本校九年(6)班有一位行动不便的学生,每天出入都需要有同学帮助,开始入学的时候,连如厕这样简单的事情对于这个女孩子来说都是很困难的,她觉得很为难,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帮助,让她很快融入了集体愉快的学习生活。三年多的日子里,每时每刻都有同学对她默默的关心和照顾。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培育学校精神,激发群体意识,已经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学校“爱·乐·实”的精神文化底蕴越来越深厚,像这样的爱之颂歌一次次在校园中回响。
  建设“爱·乐·实”的环境文化 步入校园,由本校美术教师自己绘制的优美的文化墙、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知识殿堂塑像、彰显学校核心文化的“爱·乐·实”景观石,干净整洁的甬道和粉刷一新的校舍,呈现眼前。教学楼内各楼层分别以“爱韵”“乐行”“实风”为主题,通过名人名家的百科壁画,学生优秀的书画、摄影、手抄报作品等形式,对学校文化进行了形象化的诠释,而这一切,都润物无声地教育和感染着学生。此外,“文化墙前学子伫足,塑雕像下畅谈理想……”这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体现了教育的力量,从而对学校师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发挥出环境育人的作用。
  构建“爱·乐·实”的制度文化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所立之大本”,是师生“共同的约言”。根据学校实际发展需要,结合学校传统和创新理念,进一步完善学校已有的各项制度并狠抓落实。制度的制定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奖惩分明、发挥师生主动性为原则,注重制度的实效性。制度的健全让全校师生都能充分体会到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加强民主管理,提倡自我约束,最后形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管理是严肃的爱”,学校的最高追求也是教师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学校严格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的教育原则为指导,在根植于爱的基础上,体现的是严而有度和宽严相济。既严格要求,又尊重师生个性,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民主治校,以德治校,渗透人文关怀。
  丰富“爱·乐·实”的行为文化 一是“爱·乐·实”核心文化融入学校管理工作。首先,作为校长,要以身作则,主动践行“爱·乐·实”文化精神。因为爱教师,才会关怀爱护每一名教师,关注教师的成长。一个有追求、肯奉献、求真务实、有独特人格魅力的校长才能带领出积极进取、创新求实、甘于奉献的教师团队。其次,笔者要求学校管理层面和后勤工作要树立关心人、尊重人、服务育人的意识,以保证教育教学的需要。工作中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踏实肯干,工作中要提前想、提前做,工作要做实、做细,处处体现学校的“爱·乐·实”文化精神。   二是“爱·乐·实”核心文化促进教师成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让学生“获得爱、懂得爱、学会爱”。开展多项师德培训活动,积极组织学习、宣传身边爱岗敬业的典型,并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开展了“月读一书”活动,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让每位教师享受阅读,享受人生。为了保证读书的效果,学校除了定期为教师购买各种教育教学书籍外,还尊重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鼓励教师自行购买喜欢的书籍。学校还把教师们工作中撰写的反思、感悟、教育教学叙事编辑整理,收集在《我的幸福故事》一书,铅印的文字所散发的墨香,让教师们彼此分享了工作中的幸福与快乐,进而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每个学期、学年学校都会组织评优评先,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给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提升的机会,为教师创造校本研究的条件和机会,为教师创设经验交流、切磋教学技艺、提高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的平台。学校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教学研讨活动、教学大赛活动,活动中交流碰撞、提升成长,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成长蜕变的过程中,教师体验和感受着工作的幸福与快乐。
  三是“特色学生活动”营造“爱·乐·实”的教育氛围。本着“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原则,以常规管理为依托,以活动为育人的载体,学校组织开展了多项“爱·乐·实”特色学生活动,为师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
  校园广播站、校报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开展多项主题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主旋律教育,如军训、影视和话剧观影活动、我们的节日、故事大王、科技活动、读书交流会、读书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以校园合唱比赛和校艺术节为载体,开展了课间一支歌活动和课间的毽球、跳绳等课间体育活动。陶冶情操、增强体质。坚持开展每周评出“文明班集体”、每月评选“文明青少年”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重视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继续增强学校现有志愿者服务队的品牌作用,使志愿服务提升层面、提高质量。还与韩国飞山中学成为友好学校,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相互访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中也开展读书活动,每个班级都设立有读书角,同学们把喜爱的书籍带到学校来,实现资源共享,享受读书的快乐。校合唱团、校吉他队、文学社、校田径队、篮球队等社团的成立,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体验了成长的快乐,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感动三十九中人物”的评选活动,展现了三十九中人的精神风貌。学生升旗仪仗队更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打造“爱·乐·实”的课程文化 一是导学案走进“爱·乐·实”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爱学”“乐学”,学习才会有效,才能“学实”学好。要打造“爱·乐·实”的课堂,必须从转变教学方式入手。如何在一个充满爱的课堂上让学生快乐地探索、求知、成长,在课堂上真正有所得、所悟、所想?学校经过考察、分析、研讨、确立了通过使用“导学案”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步导学案”课堂教学的尝试与探索,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宗旨是减负。从学生方面来说,没有“爱”,没有“乐学”就没有效率;从教师方面来说,没有“乐教”也谈不上快乐工作和成绩的提高。“三步导学案”的设计是个人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研文本,是教学研合一的载体。“三步导学案”的使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教学效果,打造了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充满爱的课堂。
  二是开发“校本课程”,丰富“爱·乐·实”教育内涵。学校开设了德育、音乐(口风琴)、美术(剪纸、纸艺、十字绣、彩泥)、体育(篮球、乒乓球)、国学等校本课程。
  德育校本课围绕“爱·乐·实”的校园文化精神,编制了系列丛书,共分三编:《爱在学中》《乐在学中》《实在学中》。德育校本课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发展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实现道德教育生活化,切实培养学生道德选择与道德判断的能力。
  为满足篮球校本课程需要,学校自制了六个篮球车,每车可容纳近50个篮球。这些篮球车在课间的时候推到操场上,学生可以自行取用,并于上课前及时归还。既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也是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
  音乐、美术校本课,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积极发展学生个性,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以行引知,以知导行,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本校在初一起始学年全面开设了国学校本课程,弘扬传统文化,润泽学生生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绩的取得只能代表过去,笔者更注重的是自己在不断的洗礼和历练中愈加成熟、愈加自信。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所管理一流、质量一流、师资一流的品牌学校将会诞生。以“爱·乐·实”学校文化为引领,逐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这将是我不懈的追求!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校定如雄鹰一般,承载着全体师生的梦想,搏击长空,傲视苍穹!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九中学)
其他文献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交通在经济的发展中占领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交通运输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行业.而公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非常大
本文针对常见的桥梁施工质量问题.对其施工控制关键技术进行介绍.主要是从质量通病的角度阐述了桥梁施工的核心技术控制,供广大工程建设者参考。
《音乐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音乐课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小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而音乐的基本价值也正是在此。通过音乐课,能够使学生们通过聆听美妙的音乐来体会其中蕴含的内在价值,内心为音乐所表现的美所陶醉和折服,并且引起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应该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欣赏教学的价值  再好的教学课程,如果听课的人无法理解
长途运输也有捷径可循?事实上,车价只是成本的冰山一角,而细水长流的日常支出才是企业盈利的关键。
我是山西省绛县第一实验小学五(5)班王霄宇的妈妈,也是一名新教育萤火虫义工.我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主要突出在三点:即“共读”“共写”和“共行”.“共读”是指阅读故事和诗歌,“
目的:调查杭州市富阳区工65岁人口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共调查5483人。调查采用筛查和确诊两阶段法,由精神科医师按照ICD-10诊断标准
在一次教学研究活动中,一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让笔者记忆犹新,感悟该老师的教学设计,回顾整个课堂活动,无不体现了“重视感知,让几何图形的表象‘明’起来”这一教学策略。  注重观察,加深“表象积累”  在认识图形和图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本课开课引入环节里,多媒体交替出现已认识的平面图形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立体的建筑物、生活用品等,让学生认真、充分观察,从平面和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