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自然的语言》片段教学的思考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片段教学的实践活动,对培养教师灵活处理教材、有序地掌控课堂节奏与秩序等方面的能力,有着特别的意义。面对片段教学这一新生事物,教师应把握好处理尺度,不断提升教师的基本功,才能水涨船高。
  但由于不少教师从未参与、接触过片段教学,对这新生事物的拿捏不到位,难于把握活动的尺度。笔者曾聆听了六节《大自然的语言》第一、二自然段的片段教学课,发现有的教师囿于说课的泥潭,有的教师脱离单元与篇章的教学目标就段教段,有的教师把教学目标只锁定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囿于说课的泥潭,显然是摸不着片段教学的实质;脱离单元与篇章的教学目标就段教段,显然是割断了单元教学目标的连贯性;把教学目标只锁定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是忽视了科普文章的学习重点。
  不妨先梳理一下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的写作思路:第一、二段,告诉人们“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第三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学”;第四、五段,介绍观测物候的仪器;第六至十段,着重说明“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最后两段,阐述研究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大意义。整篇文章字里行间里流露出了科学家殷切的希望——“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可见,《大自然的语言》条理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把一门复杂的科学知识介绍得浅显易懂。无论是思路的确定,还是语言的表达,都是为了介绍物候学这门科学,这也是科普文章的特色。因此,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这篇科普文章,第一元素是要习得科学知识。人文知识也好,自然知识也罢,都要让学生开拓视野。正如单元提示所说的“阅读这些课文,可以使学生接触到许多知识,开阔眼界”,“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还可以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可谓是学习目标拿捏不准了。
  综上所述,学习《大自然的语言》第一、二自然段,应把学习目标确定为:①知识目标:习得“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一科学知识;②能力目标:学习语言表达准确性的技巧。
  科普文章学习元素中,科学知识元素是核心,其中包括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是每文必备的,不可忽视的。而语言品味元素,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因此,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片段,享受了科学知识之后,才来品味片段的语言艺术,这也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聆听了《大自然的语言》的片段教学课,引发了笔者对课堂片段教学的如下思考:
  第一,要把握好对教材的处理尺度。这集中体现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与确定应具备以下要素:①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关注学情,目标明确,可操作;②正确处理片段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重点突出,难易适中。
  第二,要把握好对课堂活动的管理与组织尺度。这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实施与方法的选择上。①科学地处理学习内容的内化与外化问题,善于启发引导,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习容量适中,学习手段恰当;②教师的讲解无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思路清晰;③营造合理的学习氛围,活动安排恰当,注重师生的互动,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④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人品教育的渗透。
  第三,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基本功,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①教态自然,有亲和力,灵活应变课堂突发事件;②语言流畅,得体,简洁,有感染力;③书写规范,板书设计合理。
  三
  借助于以上的思考,笔者亲自上了一堂《大自然的语言》第一、二段的片段教学课,提出来与同仁们一起分享。
  1.教材分析
  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研究大自然的语言的科学就叫物候学。本文就是介绍物候学的科普文章,其写作思路是第一、二段介绍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第三至五段,介绍“物候学及观测的仪器”;第六至十段,说明“影响物候现象的因素”;结尾两段,谈及研究物候学的科学意义。
  文本的特点是,条理清晰,语言表达准确,科学知识介绍浅显易懂。
  2.学习目标
  ①知识目标:习得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的科学知识。
  ②能力目标: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③延伸拓展:如何让作文更生动。
  3.学习策略
  ①学习重点: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学习难点: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③课时安排:22分钟。
  4.学习程序
  ①课文导入。
  早上,你高高兴兴地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抬头望天,天空布满乌云,一阵风吹来,凉丝丝的。你的第一感觉是否和教师一样:快下雨了,一定要带雨具。(下转第72页)
  (上接第57页)如果,我们把这段话改为这样:
  早上,我高高兴兴地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抬头望天,天空布满乌云,一阵风吹来,凉丝丝的。耳旁传来乌云的声音:我的朋友们,请带雨伞,我已憋不住了,要下雨了。
  乌云会讲话,显然是采用拟人的修辞。“我要下雨了”是乌云的语言,这样的描述就生动了。
  那么,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请同学们朗读第一、二段,从语段中找到答案。
  ②演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文本。
  ③师生互动。
  师: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请在第二段中找到问题的关键句子。
  (学生回答。)
  师:花香——杏花香了,传语赶快耕地;鸟语——布谷鸟唱歌,要割麦插秧。
  研究一下上面语句采用了哪两种修辞?
  (学生回答。)
  师: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其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师:小结——大自然的语言,是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其意思是人们根据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即下文要介绍的物候学知识。
  5.教学反思
  ①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协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认识环境。
  ②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态度和习惯,期待能发展学习潜能。
  ③教师应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才能有所建树。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建立GARCH族模型,以2008年1月2日至2013年7月11日的银行和地产类股票日收盘价数据作为样本,对我国银行和地产类股指日收益率的波动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银行和地产两类股票收益率序列都是平稳的,具有“尖峰厚尾”的特点,具有波动聚集性;两类收益率的波动均具有“长期记忆性”;均存在非对称效应。  【关键词】GARCH族模型;杠杆效应;溢出效应  一、引言 
在拟Banach代数中同态的稳定性基础上引入了拟同态的概念,研究了Banach代数中与条件{||f(x1+x2+…+xk)-f(x1)-f(x2)-…-f(xk)||≤θ||x1||^r||x2||^r…||xk||^r,||f(x1+x2+…+xk)-f(x1)-f(x2)-…-f(xk)||≤θ||x1||^r+||x2||^r+…+||xk
听、说、读、写是初中生学习英语必须掌握的四项基本技能。其中,听力有着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统计,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45%的时间用于听,说占30%,读占16%,写占9%,可见听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听力培养提出了明确而又具体的目标,要求自始至终贯穿“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思想。  一、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初中生正处
我们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某种意义上讲,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每个学生的素质,教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起源于辛亥革命前后的留法俭学、旅法华工教育及旅法华人的勤工俭学运动.湘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全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大潮中,始终处在风口浪尖,特别引人
研究了一种单涡旋混沌系统和新型混沌系统-Liu系统的同步控制问题.采用驱动—响应控制方法实现了两系统之间的混沌同步,并根据系统的稳定性理论和Routh-Hurwitz判据得到了非
《论语》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的言论,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学习《论语》对解决
A扎∈N+,著名的F.Smarandache函数S(n)定义为最小的正整数m使得扎|m!,即就是S(n)=min{m:n|m!,m∈N}.利用初等方法研究一类包含S(n)与Dirichlet除数函数d(n)的混合均值问题,并给出一个较强的渐近
紧性是模糊拓扑学中的重要概念.给出了弱L-余拓扑空间中紧性,可数紧性的定义,讨论了可数紧集在L-值Zadeh型函数下的逆不变性,证明了可数紧集与紧集的乘积是可数紧的.另外,通过引入